APP下载

小议我国粉丝电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04-12潘漩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明星受众

□ 潘漩

小议我国粉丝电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潘漩

粉丝电影是近年来电影圈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是一种新的电影营销方式,突破了原来电影宣传中靠大制作和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来提高电影票房的做法,主要是借助粉丝力量,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平台为影片造势。本文主要探究我国粉丝电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其发展提供建议。

粉丝电影;问题;建议

对于粉丝电影,目前国内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简单来说,粉丝电影就是“明星+粉丝+电影”,即迎合特定粉丝群体,为当红偶像新星量身制作,主要以消费粉丝热情来拉动票房成绩,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严格来说,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电影营销方式,商业性更为鲜明,追求票房成绩是它的终极目标。

一、当前我国粉丝电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烂片泛滥,质量堪忧

受投资资金、创意等因素局限,粉丝电影主要依靠偶像明星的个人号召力来拉动票房成绩。粉丝电影过度注重外包装而忽视了内容的再创造,片面追求票房成绩,导致影片社会价值欠缺,其质量一直存在争议。例如由周杰伦自导自演的《不能说的秘密》完全就是一个“台湾偶像剧+音乐MV+穿越剧”的大拼盘,讲述了一个情节俗套的“人鬼情未了”故事,重视觉而轻剧情,简直就是“不能说的秘密”拉长版的MV。

(二)电影界掀起续集热,大陆影院档期紧张

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以及著名演员赵奕欢主演的《青春期》系列,都是粉丝电影续集热的代表。这些质量不高但票房高的电影长时间占据着影院档期,使得众多高雅电影没有机会与受众见面,例如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及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上述高雅电影归属于小众电影范畴,它是一种具有一定思想价值的社会艺术品,一般拍摄时间比较长,观影者主要是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文化人,特定的观影群是其票房低下的主要原因,从而也就使其档期紧张。粉丝电影则迎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口味——轻松、娱乐、搞笑、易懂,属于大众电影的范畴,它超越了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等的差别,只要找准了演员就可以获得不错的票房,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但在内容方面却经不起考验。这样一来,我国电影市场就被这类粉丝电影所挤满,而一些品质高、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电影则被迫下架。

(三)跨界导演增多,年轻化、业余化趋势明显

在粉丝电影飞速发展的今天,导演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化的跨界导演越来越多,例如演员赵薇、邓超、苏有朋,歌手周杰伦、王力宏,作家郭敬明、韩寒,这些导演大都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和电影拍摄的实践经验,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己对影片的单纯理解来制作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电影的发展空间,为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跨界导演们所拍出的影片大多是靠电影噱头和宣传来吸引受众的,而且主要是以偶像明星和电影特技为卖点,影片自身没有太多艺术价值。

电影《小时代》系列上映之前,郭敬明就明确了影片的受众定位——广大年轻的粉丝群。他也非常清楚现在中国年轻观众的心理——奢侈品情结、光鲜亮丽的外表、肆意挥霍的青春、花样少男少女,因此在《小时代》中,这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粉丝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这是新一代导演们所考虑的问题,而专业资深的导演们所考虑的往往是“社会需要什么并对人们有益,我就给什么”。作为新的行业现象,“粉丝电影”已经超越了传统电影行业的正常逻辑,并且正在刷新我们对于电影的定义,电影不再是一种在各种艺术门类里相对通俗又非常高雅的艺术形式,而是变成一种大众娱乐影像产品。

(四)电影文艺性大打折扣,受众价值观受影响

粉丝电影作为我国电影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着眼于粉丝的兴趣爱好,以明星亮丽的外表为主要吸引点,以低俗搞笑的桥段为卖点,娱乐元素大行其道,追逐票房成绩、重视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目标,这就使得制片方更加注重影片的商业属性而忽视其社会价值和文艺属性,空有外包装而无实际内涵,影片越来越低俗化、片面化,它正在微妙地改变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演员则是粉丝电影中的主要元素,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主导着社会的主流思想。

由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全篇都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元素,绚丽的镜头效果及俊男靓女的展现使得该片在主题思想上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思想背道而驰,给人一种肤浅、浮夸的感觉,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价值观,而且影片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也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奢侈品牌有着无限向往。而电影《孤岛惊魂》和《大武生》将暴力思想展露无遗,这也将给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以错误的价值导向。

二、应对措施

(一)提高质量是根本

一部影片是否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电影本身的质量才是硬道理。所谓影片品质,也就是在电影的剧情、叙事方法、拍摄方法、思想主旨及演员演技等方面下功夫,在影片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和延伸,重视影片的内在价值,给读者一定的思想引导与启发,达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的目标。比如电影《一九四二》就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它综合运用远景、近景及特写等拍摄手法,将1942年遭遇大旱的河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外出逃难的艰难境况描写得触目惊心。由于其完整的故事情节、精湛的演技及深刻的思想价值,这部电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多项大奖。

目前,国内影坛正在流行的粉丝电影基本上还停留在“明星效应”层面,视粉丝为票房成绩的根本是其最大特点。但某一明星的影响力是变动的,它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粉丝的忠诚度也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些匆匆上映的电影最大成本就是明星片酬。就拿《大武生》来说,通篇基本没有太多外景,影视城中几条街道即可完成取景,整部影片看完后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很大的感触和思考,内容乏味,思想主旨也不明确。因此,明星并不能真正支撑起一部影片,内容质量才是根本。

(二)适度用好粉丝热情是关键

粉丝电影是针对粉丝热情而拍的电影,以消费粉丝热情为前提来取得高昂票房,以明星背后的粉丝团为主要受众目标,参照特定粉丝群的喜好选择演员、题材,这在明星、粉丝间建立了更为直接、重要的联系,在心理上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

借助明星自身的个人魅力吸引观众购票,这是一种新颖的电影营销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但是粉丝的热情也是有限的,如果一部影片除了明星之外再无其他,那么粉丝热情迟早会被消耗完。因此,一部成功的影片不仅要有忠实的粉丝群,还要有好的剧本、导演、演员及制作团队。但目前为止,国内的粉丝电影还存在着过度消费粉丝资源、无限度消耗偶像魅力的现象。

(三)互动式营销是助推力

在一部电影上映前,导演、制片方、演员都会通过各种途径为影片宣传,最常用的做法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用——通过报刊访谈、杂志评论、电视访谈、演员微博、社交论坛等将影片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受众。受众则可以在微博、微信及贴吧、论坛上表达自己对影片的看法,实现对影片信息的反馈,两者时刻保持着互动关系,这使得同类信息的传播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影响着受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并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受众对影片的认同,受众与电影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互动式平等传播。

此外,由于当今观众的观影行为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们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媒介,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信息,谈论各种话题,分享各自的观影感受,这就使得人们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了整个影片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就带动了观众的关注点,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影片中来。

三、结论

目前国内所谓的粉丝电影还只是营销的一种方式,称不上真正的粉丝电影。“为盈利而拍电影”是现在大多数导演和制片方的根本出发点,影片的商品本质展露无遗。电影是一门需要慢慢品鉴的艺术,它所传达的不应全是功利思想,而更多的应是对社会、对人性的考量。但在我国的粉丝电影中,娱乐与商业元素并行,粉丝与偶像成为了影片盈利的主要途径,这是我国电影圈中出现的怪现象,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我国电影产业必将会进入“唯利而拍”的死胡同,而电影这门艺术也将在我国失去了其存在的本质意义。

1.廖会杰.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J].新闻世界,2012(4).

2.李梦迪.“粉丝电影”路在何方?[EB/OL].http://cul.sohu.com/s2014/fansmovie/.2014-07-24.

3.王誉俊.粉丝电影营销的传播学剖析——以电影《小时代》为例[J].东南传播,2014(2).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明星受众
明星猝死背后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