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思考

2017-04-12王华丽

市场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城镇化城乡

◇王华丽

对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思考

◇王华丽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十八大以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是揭示和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基本特征,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功能、特征及其选择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对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建立有所启迪。

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

10.13999/j.cnki.scyj.2017.02.019

一、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率主要是以城镇人口数量来计算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截止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城镇空间扩大了2~3倍。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事业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不少地方城镇化推进过分的强调“GDP”,盲目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量转移的农业人口难以融于城镇生活,人口城镇化跟不上城市空间的发展节奏。依据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通常规律,从城镇户籍人口、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来衡量,其实我国的真实城镇化水平只有不到40%,同时还面临着城乡差距扩大,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我国要对城镇化进行优化与调整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述

(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优化与调整,是在扬弃与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城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新定义。新型城镇化不再单纯的关注城镇的空间的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增长,而是更加重视城乡的统筹发展、集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可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与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指导下,着力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催化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镇发展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城乡互相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居民幸福美满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表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特征,具体如下:

第一,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也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加;第二,地域城镇化,表现为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不断转变为城市的新区或卫星城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第三,经济活动城镇化,破除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第四,新型城镇化发展走的是集约、高效、生态、环保、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五,新型城镇化体现了“四化”的同步互动,统筹考虑与设计了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改变了传统城镇化粗放式发展机制;第六,新型城镇化强调统筹兼顾,实现了环境、资源、产业、公共服务等的合理优化与配置。

三、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功能及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的功能

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主要具有如下功能:其一,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具有反映功能,统计监测各项标准与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城镇化的进程及其发展状况,通过统计监测可以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发展方向;其二,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具有评价功能,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各项指标的统计监测可以评价其发展质量的好坏,并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其三,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具有监测功能,通过统计监测可以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实施实时跟踪,能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其四,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具有决策功能,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指标的统计监测,可以有效发现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对城镇化发展提出改进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特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其所特有的统计监测体系。首先,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随着城镇化评价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与完善的科学的体系,要结合城镇化政策以及指标的变化做出实时的调整;其次,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具有政策相关性的特征,新型城镇化统计体系通过统计监测城镇化指标能够反映出政策的关注点以及政府的目标,即统计监测系统可以统计监测城镇化经济效益、环境质量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等来说明政府政策发挥的作用;再次,监测体系具有高度综合性以及数值定量化的特征,统计监测需要针对众多城镇化指标,需要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所以其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定量性。

四、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指标的选择

(一)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指标选择的原则

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指标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城镇发展的福利要为每一个居民所共享,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所以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指标的选择也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型城镇化追求的是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其统计监测系统指标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选取有助于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素与指标;再次是城乡统筹兼顾原则,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破除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所以统计监测体系指标的选取应注重这方面的因素;最后是时代性原则,也就是统计监测指标的选取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与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指标内容

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指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以人口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主要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以公共服务水平衡量城镇化水平,主要包括受教育比率、城镇居民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以基础设施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主要有城市综合服务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四是以资源环境为要素评价城镇化水平,主要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等。此外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指标内容还有农业现代化所占比率、城镇人口保障性住房比率等。

五、对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议

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科学的、有效的城镇化统计监测系统,若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能够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其次,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要能够全方面、多层次、系统地、科学地反映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以及发展过程;最后,要规范编写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报告,为政府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依据。

[1]苗永新.关于建立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15(01).

[2]赵学武.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4(03).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统计局)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城镇化城乡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