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诚信部分的导学式教学设计

2017-04-12娄子佳

理论观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学式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

娄子佳

[摘 要]首先明确“导学式”的概念,如何能够将“导学式”教学运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当中。以教材中诚信部分的教学为例,透彻讲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导学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200 — 02

“导学式”教学的概念,“导学式”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但与“启发式”教学又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强调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导学式”教学运用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体会到,导学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导学式就是要带领学生从课前的收集资料、课堂的集体阅读、教师的讲解听、课后的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因此,导学式教学是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并且让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是积极有效的办法。经过教学实践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总结,下面就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诚信课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导学式教学的优势。

一、教师备课阶段应做的准备。

1、明确“诚信”的内容和意义。小学阶段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诚信”作为人生当中重要的正确世界观之一,它的形成,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但是个人,对于单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都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单位和社会组织,诚信就是这个单位或社会组织的核心灵魂,只有核心灵魂的正确,才能决定事业的成与败。具体到个人,诚信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周围领导同事的信赖,使自己有所作为,最终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基石。

2、明确“诚信”的作用和重要性。诚信的作用和重要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实现预期目标的思想基础和保证。反过来讲,我们会信任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会信任一个不讲诚信的单位?现代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了法治社会的社会形态,诚信就是获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是获取成功的依托,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一个不讲诚信的单位,如何得到认可?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推动力,结果必定是停滞不前,甚至无法立足。

3、明确“诚信”对于社会成员个体的重要意义。在人的一生中,除去十几年的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要服务社会,学习阶段所获取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要的谋生手段,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那么,“诚信”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4、明确“诚信”的重要作用。

社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与社会拥有的“诚信”精神的覆盖程度分不开的。“诚信”能够保证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对于提升每一个公民的精神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全民的知识、道德、遵纪守法的程度较高,这个社会才能够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良好,也是每个公民能够安全、稳定生活的保障。在这样的安全、稳定的社会中,人民才能够自由的生活,安稳的发展。

二、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讲诚信就是说话要真实,待人要真诚,要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让学生感知到不诚不信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要感到内疚和自责。

3、让学生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让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到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学会只有“诚信”才是安身立命的最佳法宝。

三、布置学生做课前的准备。

1、引导学生收集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

2、收集我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诗歌、民谣。

3、去超市或向家长咨询多年来让人们信得过的商品。

让学生学会做社会调查,拉近《品德与社会》书本中与生活中的距离。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要依靠“诚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让学生与社会的真实生活相接触,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好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体验,用自身的体验结果,总结出切身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与承诺相关的物品,如:信譽卡、保修卡等,上课时,带到课堂中,大家根据收集的各种卡片,讲述其中的故事;收集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比如:某一天,与哪位同学约好了,星期天一起去哪里,同学也答应了,可是自己在约定的地点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同学的踪影,这样的事情,有谁遇到过,或者谁做过这样的事。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事例总结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不能失信于他人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如果这样的事情做了多次,结果必然是失信于人,那么,后果将会怎样?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仅仅是偶尔的失信,一定要说明理由,及时道歉,尽量得到对方的谅解,让学生明白,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两件事,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四、课堂上的导学准备。

1、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出课题。

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善,多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准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声光电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的揭示主题打下伏笔。

用课件演示案例。课件内容:

事例: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出门,但是孩子也要跟着去,孩子的妈妈就顺口说:你不要闹,不闹的话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给你炖肉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在这件事上给孩子做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他让他的孩子和妻子明白,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如果在小的时候不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样学样,不会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

1、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的孩子的反应?

2、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他的孩子看到父母争执,他的反应?

五、引入“体验式”教学机制,让学生参与其中。

“体验式”教学要成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课程设计中,应当更多的设立现实情境,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如果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中,人们生活遇到的种种不悦和不畅。由此引发了学生产生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思想。

1、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诚信的相关事例。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3、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指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诚信的内涵。讓学生从最简单的地方明白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首先提出问题: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其次反思:我现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六、对本次可进行结课总结。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讲述诚信故事:著名药铺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秉承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虽经历300多年时代变迁和风风雨雨,但同仁堂数百年不衰,并获得“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著名老字号南京冠生园,用上一年的陈陷做月饼,坑害消费者事件被曝光。一夜间冠生园声誉扫地,不久便被迫申请破产。

2、问题:同是百年老店,为什么同仁堂会名扬四海、生意兴隆,而冠生园会声誉扫地、申请破产呢?

3、结论:诚信是立身之本

对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其在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事例中:南京冠生园也是全国著名的老字号,但是,由于在企业经营当中不讲诚信,导致了宣告破产的结局。可是,同样是百年老店的同仁堂,固守诚信,至今为止,依然敢于挂出“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招牌,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落实“以德治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最后一项内容是拓展延伸。设立一个密封箱,每个学生都写上自己近期承诺做到的一件事,引导学生制定小的目标,比如:承诺每天早上设定闹钟,自动自觉起床,不要家长反复的叫;比如:承诺即使犯错了也诚实对待,不要撒谎等等。写成纸条,放入密封箱,在本学期结束时打开密封箱,自己大声朗读设立的目标,并且对照是否达成目标。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导学式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