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汾市扎实开展“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工作

2017-04-11牛少白

山西财税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乡镇

□牛少白

临汾市扎实开展“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工作

□牛少白

2017年以来,市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基建设”目标任务和省财政厅关于“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工作要求,把加强“三基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不断加大基层投入保障力度。

一、主要做法

2017年,临汾市“三基建设”共投入6.68亿元,其中,省级下达3.68亿元,市级下达2815万元,县级下达2.72亿元。目前,资金到位5.87亿元,到位率87.87%。资金实际支付3.52亿元,支付率达52.7%。市县两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三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排部署到位

各县财政部门在年初就将“三基建设”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的精神要求,成立了财政部门“三基”建设领导小组,根据《临汾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职责分工、工作措施、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推动“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二)足额保障到位

2017年以来,虽然市县两级财政收入略有好转,但是收入增速缓慢与支出快速增长反差依然强烈,收支矛盾突出,财政面临较大压力。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县两级财政克服种种困难,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三基建设”的各项经费保障要求,市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2684万元专项用于“三基建设”,各县也预算安排了1.75亿元“三基建设”专项资金。尤其是在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出台了“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实施意见及方案后,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运转经费、乡镇人员工作补贴、乡镇机关食堂补助、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等12项“三基建设”项目的具体保障标准,市县财政部门压缩各项支出,积极筹措资金,与人大等部门沟通,及时追加预算,全力保障12项“三基建设”项目有效落实。市县两级共追加预算9824.41万元,占全市“三基建设”资金总量的32.77%,“三基建设”各项标准要求足额保障到位。同时,各县(市、区)灵活运用政策资金落实“三基建设”要求。比如吉县大力整合乡镇闲置的校舍、企业闲置房屋等公共基础建筑设施,通过改造或改建统筹解决乡镇干部周转房。再如,浮山县在解决好干部周转房的前提下,将资金用于修建机关食堂、厕所、澡堂、图书馆和文体室等“五小”设施,切实改善乡镇机关生活条件。

(三)自我加压到位

部分县(市、区)结合自身的财力情况,在充分保障好“三基建设”各项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自我提标加压,着力推动“三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比如,乡宁县共10个乡镇,全年共安排乡镇运转经费1183万元,其中,省级补助400万元、县级配套78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118.3万元,高出标准58.3万元;翼城县共10个乡镇,安排乡镇运转经费650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250万元,每个乡镇运转经费平均达65万元,高出标准5万元。再如,安泽县加大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力度,为除府城镇以外的其余6个乡镇每个乡镇各建40套干部周转房,共240套,共需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周转房建设前期平面图、设计图、效果图等工作全部完成,已同步开工建设。同时,安泽县还大力支持农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维修资金50万元,并投资296万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6个,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待验收合格后予以拨付资金。比如,霍州市共有199个行政村,财政部门落实村级运转经费补助资金达2758万元,平均每村达到了13.86万元,高出标准3.86万元。比如,古县对条件艰苦偏远乡镇的乡镇工作补贴实行倾斜,实行差异化发放,北平、南垣加发100元/人/月,古阳、石壁、旧县、永乐加发50元/人/月;吉县根据乡镇艰苦偏远条件的不同分为一类乡镇和二类乡镇,一类乡镇除按省级标准执行外,再按科级干部100元,一般人员50元的标准加发乡镇工作补贴。比如,洪洞县加大农村离任“两委”主干生活补贴力度,对累计担任“两委”主干达9年的,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任职年限每增加1年每月增补10元。“三基建设”的提标扩面,较好地改善了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规范管理到位

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保障资金到位,加快资金支付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加强资金规范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比如,侯马市创新建立了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了农村先进、红旗、功勋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荐选拔办法。凡被推荐认定为先进党支部书记的,优先组织免费学习培训;凡晋升为红旗党支部书记,由乡(办)或村为其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凡晋升为功勋党支部书记的,享受副科级政治待遇,由财政发放国家职工工资。连续三年被认定为功勋党支部书记的,退休前享受工资待遇,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金,进一步激发了农村“两委”主干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侯马市还出台印发了乡(办)机关食堂经费开支管理办法,规定经费管理实行“四不得一公开一监督”,即乡(办)机关食堂经费不得以现金、有价证券或实物等方式发放给个人,不得将应在食堂支出的项目列入机关经费开支,不得把公务接待费等应由机关经费开支的项目在食堂账上列支,不得用于伙食费食材以外的任何开支;建立机关食堂账务账目,定期公开食堂运行及伙食开支情况;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乡(办)机关食堂建设进行监督检查。比如,浮山县出台了《关于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制度的意见》,对乡镇工作补贴的发放的标准、程序等都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提高了4个艰苦偏远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每人增加60元/月。再如,曲沃县制定了《乡(镇)机关食堂经费开支管理办法》、《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提取标准的通知》、《曲沃县乡镇干部周转房项目实施方案》等,对“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资金的发放、使用进行了规范。

(五)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到位

通过竞争性立项,确定尧都区、安泽县、永和县、汾西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4个县充分利用省财政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尧都区在贺家庄乡深入实施了尧都区世尊山田园综合体“一区两园”项目,总投资4482万元,其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1000万元,山西美蓬兴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实施主体投资3482万元,集中用于发展北席葡萄、贺家庄桃特色产业、兴办田园综合体景区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安泽县确定16个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省财政1000万元和县财政配套829万元已全部到位,主要用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电商营销等产业发展,目前,6个村的项目已基本完工,4个村的项目正在建设,其余村的项目正在有序进行。永和县确定了具有发展潜力、具备发展能力的15个村,作为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拟建设村级光伏发电、资产租赁经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2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10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60万元,其他投入115万元。汾西县确定了14个村为试点村,8月底1000万元扶持资金全部下达到位,目前3个村的项目已完工,7个村的项目计划在11月底完工,4个村的项目正在进行。此外,非试点县也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霍州市财政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专项补助资金”,每年预算50万元;吉县也专列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试点村发展集体经济村;翼城县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有效利用,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2017年专项列支10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乡宁县选择了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安排试点资金30万元,共计300万元,专项用于实施发展特色产业、兴办经营实体、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基建设”各项资金的足额高标准投入,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了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提高了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水平,更加坚定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资金筹集困难。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县两级财政收入征收困难,县级财力异常紧张,加之民生支出逐年增长,对县级财力造成很大压力。造成“三基建设”配套资金存在困难。比如,永和县扶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同时2016年为了争创国家卫生模范城市,相继开展了正大街拓宽改造、地下管网建设、污水雨水分离、城中村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都给财政保障造成了很大压力,“三基建设”财政投入资金筹措非常艰难。再比如,翼城县“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共需资金4657.7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635.37万元,县级配套2022.38万元。县级配套中年初预算294.98万元,需要追加预算1727.4万元,增支对财政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多数县都采取了边筹集边支付的方式,确保各项资金按进度有序支出。

二是实际支出进度较慢。总体来看,市县两级财政积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基本能够实现应保尽保,“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各项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到位。但是,资金的实际支付率却不尽理想,从项目来看,仅农村(社区)“两委”主干报酬一项达到了75%的进度要求,从县级来看,只有古县、安泽和蒲县超过了支付进度。汇总督导调研组反馈情况来看,导致资金支出进度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项目推进力度不够。部门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作为资金拨付单位的财政部门与作为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无缝衔接的工作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资金拨付与项目安排错位,虽然已经预算安排了资金,但由于责任主管部门没有提供资金分配方案,使资金无法下达到具体项目及施工单位。比如,翼城县没有确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和乡镇补贴发放人员,相关的资金无法下达。第二,项目验收程序存在时间滞后。比如,乡镇周转房建设需要程序和时间,而且只有最后通过验收后才能全额拨付,故实际支出率较低。还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在拨付时,乡镇往往根据该村的工作业绩、工作奖惩、工作业务量等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干得好的、工作量大的给的多,反之给的少,因此往往到了年底考核结束后才能进行资金分配,为此也影响了资金支付进度。

三是乡镇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匹配。乡镇政府被形容成“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基层工作头绪较多,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考核指标和各类监督检查均涉及乡镇,许多乡镇干部反映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风险大,经常加班加点。但同时,乡镇政府对一些事情并没有处置权力,与其对应的支出责任不相匹配。

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为不低于9万元,我市将标准提高到10万元,资金已经全部下达,但除去支付村“两委”工资外,剩余资金还需要支付清洁、宣传、办公用品、电费等,经费明显不足。而且还有田间道路维修、饮水解困、路灯维护等农村公益事业需要办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村集体债务沉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明显,单纯依靠上级补助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急需提高农村发展的“造血”能力,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五是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够。由于“三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县(市、区)存在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对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比较关注,而对于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有效关注不多,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和绩效管理都没有跟上,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缺乏一个规范的管理办法,哪些项目可以支,哪些项目不能支,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支出运转经费,支出管理不规范。

三、下一步计划

(一)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作为财政部门,我们首先要吃透政策,精心组织部署,解决关键问题,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及上级财政部门及时汇报。要积极沟通,做好单位之间衔接和协助工作,形成一套集体发力、齐抓共管的“组合拳”,确保“三基建设”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强市对县的督促指导工作,每半月对“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资金的支付情况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及时跟踪重点任务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定期问询查核进度。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结合县域和财政实际,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相关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三基建设”各类专项资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三基建设”所需资金及时列入年度预算,并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部分资金,专项用于“三基建设”,建立基层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三)完善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

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逐步明确乡镇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督促县级政府对下放给乡镇的事权,要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应由县级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不得转移给乡镇政府承担。同时,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强化乡镇政府的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规范经费支出,严禁举债,切实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确保乡镇财务收支平衡。

(四)扶持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作用,加强对尧都区、安泽县、永和县、汾西县四个县的督促指导工作,用好用足4000万元补助资金。同时,鼓励非试点县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项目、资金和技术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和自我保障能力。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到2020年达到破5万的目标,并打造一定数量的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发展,争取扶助资金,发展老百姓受益的产业和项目,引导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资金拨付后,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做到资金、人员双安全。要继续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对重点项目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动“三基建设”,为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作者单位:临汾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赵 姝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乡镇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