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与出路

2017-04-11辛刚国曹天玲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党派基层组织

王 凯 辛刚国 曹天玲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统战理论与实践

新形势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与出路

王 凯 辛刚国 曹天玲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党外干部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实践主体。新形势下甘肃省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既有长足进步也面临瓶颈,存在无党派人士在县处级党外干部中所占比例较大、民主党派基层建设缺乏活力等问题,反映出统战体制机制和政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足。应通过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利用新媒体做好统战宣传、积极谋划统战体制机制创新等来寻找出路。

党外干部;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干部队伍既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实践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近年来,甘肃省党外干部队伍不断发展,目前有省级党外干部6人,地厅级党外干部96人,14个市州政府工作部门班子中党外干部108人。在换届过程中,甘肃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在坚持人选条件的同时,加大对党外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力度,一些地州市配备党外干部的政府部门总数超过40%。

尽管甘肃党外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配有了长足进步,但仍与新形势下中央统战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新形势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遇到瓶颈。本课题组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并分析当前甘肃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新形势催生新问题

2016年3月至9月,甘肃社会主义学院承担了两期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外干部领导力提升进修班”教育培训任务。甘肃省党外县处级中青年干部61人参训,其中任实职53人,年龄均不超过45岁。为考察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我们对两期学员的政治构成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33份。个别访谈16人。问卷与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四个方面:政治认同、培养选拔、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通过调研发现:一是党外领导干部的政治认同度较高,96%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2.6%的人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51%的人认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是党外干部政治觉悟较高,在无记名方式问卷中,低于10%的人表示自己加入党派是为了个人利益或仕途发展。69%的人表示加入党派基于政治参与意识;三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正高职称、博士生导师。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无党派人士在县处级党外干部中所占比例较大

从两期培训班情况看,县处级党外领导干部共61人,其中无党派学员4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72.1%。民主党派学员仅17人,占总人数的27.9%。无党派与民主党派成员的比例为2.6∶1。结合参训条件,推断在甘肃45岁以下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培训和任用中,无党派代表人士占有一定数量优势。在访谈中,一些民主党派学员对此表示忧虑,认为民主党派“可能在被边缘化”。

(二)民主党派基层建设缺乏活力

甘肃省现有除致公党和台盟之外的其余6个民主党派,各党派成员大约有23000人。参训学员中,40%的人认为民主党派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不强,57%的人认为民主党派的吸引力在下降,72%的人认为民主党派基层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统战工作的要求。突出反映在:一是党派成员老龄化。45岁以下民主党派县处级干部只占学员总数的27.9%,表明民主党派成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以甘肃省永登县民盟组织为例,60岁以上的盟员占19%,50岁以上的占36%,大批盟员已步入退休年龄,导致基层组织整体缺乏政治活力。二是党派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成员参与活动热情不高。有受访者表示,“民主党派基层比较松散”、“所在党派的基层组织活动缺乏场地和经费支持,内容也仅限于政治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三是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作用发挥不够。有受访者表示,“党派基层领导忙于本职工作或自己家务,在党派事务上难以投入较多精力和时间,在组织建设上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法”,“部分党派基层领导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四是党派趋同现象明显。有36%的人认为存在明显的党派趋同现象,19.8%的人认为好像存在,其余表示说不清。

(三)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平台有待加强

在回答“无党派参与政治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时,受访的无党派学员表达了以下观点: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受访者表示,“党政系统对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治生活重视不足,致使大批无党派人士对参政态度不积极,他们的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领导对无党派认识不够,有歧视,没有正常晋升通道”。二是政治参与制度缺失。受访者表示,“无党派参与政治生活无所依靠,没有参与地方或单位协商的机制”。三是缺乏交流锻炼机会。受访者表示,“无党派人士交流轮岗的机会几乎没有,在业务单位待到退休的居多,要交流也大多是下属事业单位”、“无党派无组织有纪律,全凭自律,政治生活少,无话语权,缺乏综合锻炼”。四是对无党派政治安排薄弱。受访者表示,“无党派人士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如推荐市级政协委员时需经市局党组推荐,但市局党组成员有不同意见,导致符合标准的人推不上去”,“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比较薄弱,有些制度和规定不能落实”。五是自身认识和能力不足。受访者表示,“无党派认识自身能力不足,需要全面加强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六是知联会作用发挥不充分。受访者表示,“知联会对无党派人士关注、服务、培养不足,凝聚力不强,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得不到反映,无党派人士无组织依托”。

(四)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

受访的党外干部认为,一是应提高统战部门在选拔党外干部中的作用。问卷中有43%的人认为统战部在党外干部举荐选拔中的作用不大,54%的人认为应提高统战部相应的权力和作用。二是着力提高党外干部综合能力。重点是提高党派基层组织领导能力,关键是提升民主党派成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调研能力,方法是提升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锻炼的规模和频率。三是党外干部队伍数量应更多、结构应合理。76%的人认为党外干部数量相对不足,54%的人认为党外干部代表性不够强。党外干部缺乏锻炼提升的平台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二、新问题凸显统战体制机制的滞后

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新形势下针对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有所滞后,亟待改革创新。

(一)党外知识分子阶层迅速扩大

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的迅速扩大是党外干部队伍结构中无党派占据数量优势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社会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更加多元。一方面,甘肃省党外知识分子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政治参与意愿不断提高。其中,新社会阶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等呈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安排相对滞后。大量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徘徊在体制之外,无法满足其政治参与的意愿,不能为其所代表的新社会阶层表达诉求。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统战意识不强,一些“左”的做法挫伤了党外干部的参政热情。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被动地成为“无党派”。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中央希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需求。

(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

新形势下机制滞后导致不少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自我弱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组织纪律涣散化、党派生活形式化、成员吸收任务化等。一些成员缺乏政治使命感,出于“功利”心态加入民主党派,以“谋官”为目的,一旦“失算”便心生怨气,消极怠工,甚至散布负面言论。有的加入民主党派只为扩大自己的“人脉”,对党派工作毫无建树、不负责任。有些党派基层领导,在其位不谋其政,虽有“精力不足”、“事务繁忙”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中国传统的“士志于道”、“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信仰被功利化所消解。总之,由于民主党派基层建设不足,导致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或选择加入中共或成为“无党派”,从而“壮大”了无党派的规模而使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更为弱化,也加剧了党派成员老龄化、界别趋同、代表性下降等问题。这恰恰反映了有些学者提出的当今民主党派“两个脱离”的问题,即与社会大众的脱离,与自身所代表的特定阶层和群体的脱离[1]。

(三)统战政策的监督落实与适应性问题

无党派学员所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统战政策在落实环节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针对无党派人士的统战模式和方法需要创新。一是执政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对统战政策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制度落实浮于表面、统战意识有待加强。二是作为执政党与党外干部的纽带,统战部门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建议和监督作用有限,党派各级主委对党派成员尚无有效的举荐制度安排。三是原先制定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政策,如人数限制、区域限制、党外干部选配的比例等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治理的需要不相适应。如何平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优化制度是一项重大政治课题。四是统战工作的载体和模式需要创新和加强。在互联网时代,年轻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观念更为多元,思想更为活跃,特别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其流动性更强、分布更为松散、政治意愿更为隐讳,现有的统战理念、模式和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新问题倒逼新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党外干部队伍统战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利用新媒体做好统战宣传工作,吸引无党派知识分子积极加入民主党派

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组织、知联会、社会主义学院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网络应用,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传播正能量。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吸引更多优秀无党派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扩大和夯实党外干部队伍人才库建设。

(二)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吸引力

毛泽东曾指出:“民主党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民主党派自己的表现。”[2]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参政党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应避免刻板的理论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可以组织成员学习调查研究方法、分享人大政协优秀提案、举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会和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优秀民主党派成员作报告、重温党派辉煌历史等;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有意识保持界别特色,挖掘本界别、本地区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组织力量打造基层党派智库或研究中心,多出高质量调研报告和精品提案;各级统战和政府部门不但要加大对党派基层组织的资源投入,如活动资金、场地等支持,而且要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同时,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的教育培训力度。

(三)积极谋划统战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掌握和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优化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体制机制;联合用人单位、组织部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等合力提高党外干部物色、吸收、培养、选拔各环节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相应协调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建立统战部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的举荐和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部门把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纳入党和政府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实施领导责任制等抓好落实;充分发挥知联会作为无党派人士的组织载体、学教载体、参政议政载体和服务载体的作用;加强党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拓宽培训渠道,增加轮训批次。

[1]黄天柱.“多党合作与社会团结——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基础”研讨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40-4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5.

(责任编辑 赵晓旷)

D613

A

1008-9012(2017)01-0043-04

2017-02-16

本文系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SSYZB201604)的阶段性成果。

王凯(1981-),男,山西山阴人,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政党制度。辛刚国,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曹天玲,甘肃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党派基层组织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党派我来的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三大特别政党
高校无党派人士思想状况特点及政治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