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播报要服务于旅游业

2017-04-11云南广播电视台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旅游者气象天气

云南广播电视台

从2017年云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发布的信息表明,2016年云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国内旅游者从2015年的3.23亿人次增加到4.25亿人次,同比增长31.69%,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高出13.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3281.8亿元增加到4726.25亿元,同比增长44.1%,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高出17.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从2015年的997.1元/人次增加到1096.1元/人次,同比增长9.93%,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由2015年的1075.32万人次增加到119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54%,其中海外过夜游客从2015年的570.1万人次增加到600.38万人次,同比增长5.31%,海外客源国中入滇人数超过7万人次的客源国有13个。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充满机遇和巨大潜力,也为云南多样化的气象信息播报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安全、品质以及舒适度,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和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云南的旅游胜地或者旅游项目多以户外为主,而我们恰好可以以气象信息服务来彰显特色,随时向旅游者提供各种气象信息也就成为媒介的重要服务之一。云南是个山地占全省国土面积94%的地区,除了台风、沙尘暴等少数天气灾害外,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灾害,雨季里有暴雨、洪涝、雷电、冰雹、泥石流、高温等,干季里有强冷空气、冻害、大雾、暴雪等灾害,广播能让身在野外的旅游者及时了解这些信息,从而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近年来,有些外来游客被泥石流困在某处,或被大雪困在滇西北,或因出现强降雨冲垮路段导致旅客滞留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出现了游客生命受到威胁的事件。如果他们及早知道灾害性天气的发生,从时间上或者从行走路段上做一些调整,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广播媒介气象信息的播报一方面应该内涵丰富,另一方面又必须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才能使气象信息不仅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还具有实际的传播效果。一是以别具风格的样式介绍云南各地的气候概况,以滚动播出的方式展示云南各地尤其是重要旅游线路天气变化情况,以多样的形式挖掘旅游气象服务的表现元素,如旅游线路路况天气、旅游地相对湿度、紫外线强度、全省各地未来3—5天天气形势讲解等;气象的元素要细化,对主要体现的预报地点的细化不能仅停留在“滇东北、滇中”这样的字眼上,而是要准确到对县的预报。其次是细化预报内容,最好能体现出预报时段。24小时的天气变化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旅游者会更注重出游整个时间的天气状况,所以要把这种天气的变化情况最早告之,才能让游客充分做好应对天气变化的准备。

播报与传递气象信息,广播媒介有其专业和权威优势,更需要在深度和立意上下功夫,给人独树一帜的感觉。同样的气象信息,不同的传播角度,能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失为增加气象信息量的好办法。快节奏的现代人不仅需要了解最新的气象信息,还需要得到权威媒介对重要气象信息进行的分析、解释、归纳、整合。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快捷而迅速的气象信息,因此第一手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不是“最近”“昨天”而是“今天”“刚才”“XX点XX分”。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如受众已经知道某件事,传播者再向他传递这件事的讯息所含信息量是零;而受众对某件事一无所知,则传播者向他传递的信息便含有无穷的信息量。而气象信息的特点在于,它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广播媒体完全有能力成为最快的气象信息发布者,可以力争做到同步或几乎同步播报,在时效性上取胜。

传播者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信息接受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讲述”方式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要让气象信息在速递中使受众有所收获的话,作为一个广播人、播报者,口语化十分重要,应重视受众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主动地位,实现互动传播,达到气象信息的有效传达。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和人的思维效率的加快,人们希望在更少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这是当代受众的心理趋势。除了听觉、视觉规律要求的必要的重复以外,要努力删除那些无效信息,包括那些可有可无完全多余的字、词、句、段,言语在专业化、权威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力争做到言简意赅。

猜你喜欢

旅游者气象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谁是天气之子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