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担当

2017-04-11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民生成果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核心要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更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担当的铮铮誓言。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共享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要覆盖全民。一切为了人民,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造福于全体人民,维护和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既是党的生命和力量的源泉,更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终极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全民共享,就是要使全体人民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要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全民共享,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要有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的内容是全面的,共享是全面共享,是人的需求和发展的全面性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全面共享不仅仅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还涵盖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共享需求,直接指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就业、上学、食品安全、退休养老、医疗卫生、保护环境等利益问题。全面共享包括了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等环节,就是要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共享的实现途径是共建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坚持共享发展,既追求人人享有,也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实现共建共享,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共识和智慧,调动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更加广泛凝神聚力推动发展。

共享的发展进程是渐进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 渐进共享的发展进程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国情,注重考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时因地作出理性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安排。坚持渐进共享,要做到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承受能力,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意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不断改善民生,是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和最终理想。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诠释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指出了发展的民生导向,具有深厚的民生伦理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与滞后的民生供给已经成为民生建设的主要矛盾,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民生改善上来是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程。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民生建设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点有序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发展的体系之中、框架之下,共享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民生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等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拓展,最终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进共享发展,用共享发展破解民生发展难题,这不仅是遵循发展规律的顺势而为,更是当前在破解民生难题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经济发展回应人民期待,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理念强调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民生改善的市场机制,拓宽了民生问题解决及民生事业发展的机制渠道,有效补充了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改善和优化了共享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共享发展中推进民生改善和福祉增进,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民生改善。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天地、新局面,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的“大民生”观。

共享发展理念的为民担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站在人民利益的制高点,始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义性,在实践真理中彰显人民性,以赤子之心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将人民利益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责任融为一体,强调在改造世界进程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实践中体现道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担当。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本色,担当有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标准之一。

我国的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推进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发展目标是什么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民共享”标准,从而把中国的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抽象,“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实践逻辑和政策具体。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产生“获得感”,就是要通过共享发展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满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直指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的最终归宿。共享发展理念,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担当,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民生成果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