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学校1>合肥一中 远于课堂,回归课堂

2017-04-11吴英明

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合肥研学旅行

文|吴英明

特色学校1>合肥一中 远于课堂,回归课堂

文|吴英明

合肥一中是李鸿章嗣子李经方先生1902年创办的一所百年名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著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秉承“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育人理念,努力践行“厚博雅正,自立共生”的德育目标。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破冰之旅:事不避难,敢于担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社会蕴含着鲜活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尽管游学好处多多,但由于有“安全隐患”,许多省市教育部门曾禁止或不提倡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出游,知行不一凸显了教育的尴尬、纠结和无奈。

前些年我们也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过禁止异地春游,然而一纸禁文抵挡不住一些孩子对自然的渴望和追求。每年总有些孩子避开学校和老师,偷偷摸摸自行组织同学出游,这种没有对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没有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安全防范、没有活动过程安全管理的出游活动隐患更大。

2006年,作为安徽省新课程改革样板校的合肥一中把学生研学作为德育课程的突破口,完善机制,严格管理,精心策划,把研学旅行活动落实落细,做到前期有组织策划、中期有教育监管、后期有展示评价,时时、处处、人人有要求、有任务、有监管、有评价,确保了活动的安全实效。

多年来,学校规范、阳光操作学生研学旅行,学校公示活动方案路线,邀请具有“十佳”资质的旅行社参与投标。与承接社签订合同,从车辆性能、行车要求、司机导游资质阅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精心组织,超细谋划,确保了研学顺利实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旅行社是旅游专业机构,学校再加大监管力度,就能较好解决研学旅行的安全和食住行游娱购等问题。

2006年以来,合肥一中已有两万余名高一同学以游学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十年间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家长投诉,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研学游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路高歌:远于课堂,回归课堂

“知行合一,胸怀天下;研学修身,格物致知。”十年来,合肥一中学子万里研学,走南闯北,在研学路上积跬步求真知。

学生零距离地接近社会,感受自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他们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用理性的心灵思考。同学们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写出独到感受,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如《现代化都市建设与城市保护》《关于绍兴的建筑风格研究报告》《关于杭州与合肥在绿化工作上的一些感受》《修学旅行实践报告——消防乃千秋大业也》《西湖免费开放促进了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学生清新的文笔,细致的描写,敏感的心灵,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都是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的。

学校落实新课程改革,出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参加研学活动获得2个学分,写出修学旅行报告经专家评审被收录到修学旅行报告汇编,综合素质评价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可评为A等级。

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倡导自我评价、多元评价,采用活动过程及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把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德育系列活动,与“百家讲坛”“微型博览会”“校园经贸节”等相互补充,最终实现教育活动影响的全局化。

前期的名家讲座为学生研学旅行做了充分的文化及科学预习,后期的展示给了不同研学点(六条线路)的同学、相同研学点不同观察视角的同学一个更充分的展示、交流、碰撞的平台,大家在与自然、社会,与同伴、自己相遇对话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交流思想,丰盈灵魂,提升素质。

多元化的研学旅行活动构建了一个更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直观体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广大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他们以主人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勇担责任的胸怀指点江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学旅行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人生前程的“孵化器”、行为性格的“催化剂”、点燃希望的“兴奋剂”。

>>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

>>合肥一中研学旅行十周年展演活动

光荣绽放:游研相宜,多维拓展

从2006年自行整建制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天的研学活动,到2008年合肥市教育局支持指导,并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评比,再到2013年成为全国研学旅行第一批试点学校。合肥一中做了很多的探索尝试。

在线路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和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方面,既有与学科相联系的如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内容,又有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研学课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建筑风格、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遗产保护等。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走入自然,亲近社会时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展现了研学旅行的体验性特点。

学校努力践行生活德育的理念,强调在真实开放自然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

合肥一中还努力探寻学生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外化、道德内化的和谐统一。教会学生学会用学科知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分析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合肥一中率先开展的研学活动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2013年9月,学校受邀参加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中期研讨会并在会上做经验介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定华司长强调,教育部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就是要发现典型、甄别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并希望学校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推广试点经验,引导正确发展方向。近年来学校多次应邀为全国一些地市的局长、校长、校外活动中心主任做经验介绍,并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学代表参加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行业标准的审定工作。

里程再启:节点更是起点

十年研学,我们感觉做好这项工作,要思想解放,敢于担当,整合资源要优化课程,教育宣讲要透彻到位,招标中标要合作共赢,贫困学生要减免解忧,错峰出行要精心谋划,分工协作要专业引领,评价反馈要及时到位,安全监管要细微始终。

作为早期的拓荒者、践行者,合肥一中不仅开展10年研学旅行(起初叫修学旅行),更带动了全市中小学的研学行动。当“研学旅行”成为教育界的又一热点时,合肥一中早已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合肥市教育局的指导帮助下,学校通过制定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实施标准和课程设计方案,摸索出一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发展道路,填补了安徽省乃至于全国在研学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空白。以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为基底,适当融入地方特色,自主研发的以“红”“蓝”“绿”为主色调、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资源,彰显个性化教育风采,更为研学旅行扎实有效推行提供了范本与指南。目前“三色”研学教材已经审定完毕,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合肥一中的研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研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对安全问题的担心,研学过程中一旦出现非教育管理导致的事故时,安全责任的界定依然困扰着大家。

随着研学活动的不断推广深入,同质化问题成为许多学校研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研学线路的选择、内容的优化深化、形式的多样有效需要学校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定制。合肥一中也渴盼政府能联合各地的教育部门、旅游部门、交通部门、文化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联手整合研学旅行的产品资源,推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提升研学旅行的品位档次,并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地区和学校推荐。

猜你喜欢

合肥研学旅行
合肥的春节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合肥的春节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