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三峪人的绿色梦

2017-04-10陈宜新

山东绿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镇党委村民

陈宜新

“豪山高,红水河长,

洋三峪,是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豪山展现着秀丽的风光,

矗立在神秘的红水河旁;

高高拇指峰讲述着伏羊节的传说……”

一首甜美、民族味十足的歌曲《洋三峪,我的故乡》,优雅而又动听的旋律和歌喉,像一只美丽、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像一群勤劳的蜜蜂,翻山越岭,从淄博市沂源县城南麻,把我带入了神秘而又古老的张家坡镇洋三峪村。

洋三峪村,原名杨三峪。村内已无杨氏居住,村民又依山向阳而居,1991年更名“阳三峪”。这里是贫水区,地下二米以下是花岗岩片麻岩层,一整块大石头,阻断了水脉,蓄水的栏水坝、水库,几股细流的山泉,还是间歇的,难以满足灌溉和饮用。少有旱情,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红水河取水抗旱。别说是大旱之年,就是平常的旱年,山坡上的梯田颗粒不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村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想水、盼水、呼唤水、求水,什么办法都用了,仍旧没有水。多少年来,县乡几级政府请来这儿的专家那儿的专家,跑遍了洋三峪村的沟沟岭岭,每一个角落,帮助洋三峪找水,找水,也没有解决贫水的问题。人们做梦都在想水、盼水、呼唤水。贫水是上天造就的,是大自然的缺陷,人们便把“杨三峪”“阳三峪”改成“洋三峪”,从名字上摆脱缺水的问题,给自己鼓舞,鼓劲,让生活充满美好,充满希望。

2016年,村里再次请来地质部门的资深专家帮助他们找水。

这次找水,虽然没有钻探到丰富的地下水源,却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惊喜:

洋三峪六百米以下的地下水,水量虽然不大,水质却特别好,取样化验,仅偏硅酸一项,其含量特别高,44.25;锶含量0.21;PH值7.2。偏硅酸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软化血管的功能,可使人的血管壁保持弹性,对动脉硬化、心血管和心脏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是非常优质的天然弱碱水,是儿童、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保健、养身的最佳饮用水,可直接灌装。

洋三峪位于沂源县城东南,淄博、潍坊、临沂三市交界处,坐落在素有小泰山之称的豪山和九子山山脉的山峪里。弧形相连的山势,犹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转子山,则像这个聚宝盆里面的大元宝,面积12平方公里,180户人家,580口人,东一户,西一家,绕转山子,零零散散十多处,分居在这个聚宝盆里。

洋三峪原本是一个不见经传的穷山沟。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筹备组提前到全国各地海选水果,作为奥运会专用水果招待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其标准自然是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洋三峪生产的苹果,经过化验、检测等繁琐而又先进的监测手段,层层过关,一举打入奥运会,成其专用苹果,这个不见经传的山村,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后来世博会等国家级的大型会议、活动专用苹果也从这儿采集,名声鹊起,能吃上洋三峪产的有机水果,不仅仅是苹果,还有梨、核桃、桃、葡萄、樱桃、李子、枣等等,成了大家的口福。这些水果还没有进入成熟季节,天南海北的客商就纷纷盯上了洋三峪,有亲自上门的,也有电话、电子信件预约的,价格却是沂源县其他村庄水果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且供不应求。

洋三峪在发展绿色产业的道路上,能走得这么远,其中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晓。

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以粮为纲的年代,洋三峪人不敢违背国家政策,国家号召种植什么,他们只能种植什么,来不得半点逾越。以粮为纲是钢性的,自然不必说了。除此之外,他们按照上级的号召种过棉花、烟草等等经济作物,都没有摆脱落后、贫困的帽子,村民吃国家救济是极其正常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后,洋三峪人有了自己的种植权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活法,其目的自然是脱贫、致富、发家,走小康之路。满山遍野种植过金银花,栽植过葡萄,都没有取得应得的效果。村两委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届届都真心实意地为洋三峪,为洋三峪村民的脱贫、发展着想,谋思路,干实事,都想把洋三峪搞好,搞上去,让村民富裕起来,流下的汗水是难以数计的,问题却都没怎么解决好。

没怎么解决好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水平,没能力,是我们洋三峪村实在是太穷太穷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什么事情都得需要钱。村里没有钱,党员没有钱,村干部没有钱,村民更没有钱,村里有人病了连个医院都住不起,是极其正常的事情。这么一个山沟沟,除了山林,也没有什么矿藏,招不来商,也引不来资,何况又是个贫水区呢。蒸馒头还要点酵母做引头呢,这点钱都没有,拿什么搞,怎么搞?再加上自然村多,面积又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又太多太多。新中国都成立这么多年了,像庄子沟等自然村,走的还是老祖宗踏出来的那条羊肠小道,两人相过得侧肩,一辆自行车就把路挤没了。道路崎岖到什么样子不说,坑坑洼洼也不说,把成熟的瓜果梨枣下山去卖,独轮小车还没推下山坡就把水果颠烂了。洋三峪人愁,张家坡镇的党委政府更愁,但是,洋三峪必须发展,张家坡镇的发展道路上,不能没有洋三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老话,是政治挂帅年代提得最响的一句老话,在以经济建设为主、谋求发展的今天,也很有道理,但是,这个火车头却不是那个时代的标准了,不但要有政治觉悟,一心为民,敢于奉献、牺牲的精神,还得有经济头脑,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关键时候,你得把你的钱拿出来垫资或者直接贡献给村里——取得村里的经济大发展),才有可能把洋三峪的事情做好做出成就来,不拖张家坡镇的后腿。

张家坡镇党委政府,为了给洋三峪村选个好车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甚至从镇党委政府选调镇干部到洋三峪担任村支部书记,却都不是长远之计。

洋三峪的发展,还得要洋三峪人来解决。

常年在外经商的田月水同志,进入了镇党委政府的视野多年了,却因他在外面闯荡得如鱼得水,多方分析,他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事业回来当这个穷支书而改变计划。

2004年,镇党委政府下派到洋三峪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镇干部到届了,田月水同志再次进入镇党委政府的视野,镇党委决定——想方设法也要田月水同志回洋三峪担任这个火车头,让洋三峪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把洋三峪的经济搞上去,让洋三峪人富裕起来。

一天,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到城里找到田月水同志的门上,让领导备感意外的是——田月水同志不但二话不说满口答应,而且热泪盈眶。每年的7月1日都是党的盛大节日,这年,洋三峪的7月1日和往年不同,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来洋三峪,要和洋三峪的全体党员、全体村民庆祝党的生日,同时还要目睹洋三峪两委班子的诞生。结果虽然不出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预料,让领导们预料不到的是,——田月水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还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村民委员会主任,部分村民们还自发地鸣放起了鞭炮,对田月水同志当选村两委班子的班长,送来了最好的祝福和期盼。

猜你喜欢

镇党委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努力搞好新常态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乐山市井研县为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