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2017-04-10毛玉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培养翻译教学

摘要:修辞是语言美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翻译过程中的修辞意识,能使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艺术,对于学生运用翻译技巧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讨论了在修辞对翻译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翻译教学中进行修辞意识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翻译教学;修辞意识;教学培养

【分类号】H059-4

翻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合理的修辞能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风采。然而,修辞却是翻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修辞,需要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的同时,体现原文的风格,使译文与原文形意融为一体。这就需要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修辞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翻译与修辞的关系

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是原作风貌的再现,而能否处理好修辞可以认为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在西方修辞看来,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任何话语都是修辞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模式”自然也不例外。从当代修辞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选择有效的话语和表现形式,精心分析和构筑语境,影响受众的修辞过程。修辞作为有效运用语言、影响受众、消除分歧、取得认同的实践活动和话语艺术,其许多理论观点都给翻译工作以有益的启示。从修辞的角度审视翻译,意味着带着修辞的意识认识和解释翻译活动,把翻译当作发生于特定语境中的社会语言现象以及致力于在译语受众中产生影响的一种象征力量。

二、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对修辞意识进行深度的关注、研究,以受众为中心,体现语言的象征力量,让译文言语在受众心中产生与译者同样的修辞的构想,才能影响受众,达到译文行为的目的。 基于修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有必要在翻译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修辞意识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

1、培养学生以译文受众为中心的意识

现实中的翻译作用于人,目的是实现翻译受众对翻译话语的认同。因此,翻译中的修辞意识首先应以翻译受众为中心。然而,受众对翻译的要求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语言交际层面的困难。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历史、风俗、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并形成各自独特文化特性和语言表达方式,在研究、翻译文本时,语言或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了不可译性。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文化因素和受众的心理特征,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组,使译文受众产生与原文受众同样的反应。这体现了翻译以受众为中心,排除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信息顺利传达的精神。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一种致力于对译文受众产生影响的象征活动的实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将以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传达给学生。以《简·爱》为例:

my terror had passed its climax;other feelings succeeded.

我的恐惧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

作者在原文中使用了succeeded一词,Succeed在原文的上下文里意为“to come next after and take the place of”,意思是“跟着来了并代替”,在字典上可译为“继往、继续或代替”。此时,译者就需根据上下文和内在逻辑联系选择适当的词语。此句中的一个“代替”既传达了原文的意味,又符合了中文的表达习惯。

鉴于以上的例证,翻译应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度,不是简单的文本转换。由此可知,必须培养翻译学习者学会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心理出发,认识到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严格重视用译文对受众施加影响,达到翻译的目的。

2、注意受众对译文形式的认同感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话语表达传统和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另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也是不符合其话语使用规范的。在翻译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点,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两种语言的结构、表达等特点的熟悉,在翻译中,使用译文受众熟悉且具有认同感的表达方式,在结构及形式上贴近译文受众,使译文能更贴近受众的心理,才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影响。

例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中国谚语是对偶句,形式对称均衡、整齐美观:“无心”对“有意”;“插柳”对“栽花”;“柳成荫”对“花不开”。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度,从有效影响受众的角度考虑,按译文受众习惯的“对偶工整”手法来安排,翻译成:

Follow love,and it will flee; flee love,and it will follow you.

当然在翻译过程中也经常有译文不能保留原文“对偶”特征的情况出现。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称,原文中“堂”和“杭”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只能翻译成:

In heaven is paradise; on earth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英译文未将原文的尾韵译出,这在翻译中无法避免,但译者尽量将损失减到了最小,采用了译文受众接受的形式,提高对译文受众的影响程度。

3、施加压力,扩大受众接受度

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以受众为中心。翻译教学中还要注重根据翻译目的,适当“施压”。一味的顺应翻译受众,并不能做到在所有时候都能说服受众接受译文的效果。有些时候,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特征,才能体现源语民族文化的真正特色。例如:

这对年轻夫妇并不相配,一个是西施,一个是张飞。

This young couple is not well matched,one is a Xi Shi―a famous Chinese beauty, while the other is a Zhang Fei―a well-known ill-tempered brute.

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时,虽然西施和张飞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翻译的受众却不知道这一点。这时,翻译需要巧妙地说服受众接受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在翻译时作一下加工,以简短的说明,使受众了解这两个人物的基本特点。

修辞是在翻译过程中,重建译文体系,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必要手段。因此,在翻译课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应引起翻译教師和学生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小慰.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86-90.

[2]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03:57-61.

[3]卫孝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2:54-56.

作者简介:毛玉坤,女,四川遂宁,汉族,1983年08月,大学本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教学培养翻译教学
农科教模式下的《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