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

2017-04-10王素敏

速读·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材传统

王素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国家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学的过程理应是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要通过展示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想,应该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将传统文化“请”进课堂。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课堂气氛

我们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特别不要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和教育。因此教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使“传统美德”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如在讲授《桂林山水》《狼牙山五壮士》这类课文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为祖国而献身的高尚品德的教育。而名言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学习古人凿壁偷光、以读书为乐的精神。针对课文《可贵的沉默》《游子吟》对学生进行如何爱、孝的教育。敬长行为,节约美德,都可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发掘和运用传统美德资源,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中华民族的美德,使之沁人心田,内化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光照千秋。

二、强化诵读,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文质兼美,从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美、语言美,光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体味。优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加之汉语具有一字一音,声、韵、调和谐的特点,因此,加强朗诵教学,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汉语的音韵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及的。

三、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1)感受传统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写景、状物、山水游记、田园诗歌等课文,对自然美进行了钟情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画面,这些图景经过了作者的摄取拼接,已不再是纯客观景物,它已经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饱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传统文化的社会美:教材中的课文为我们展开了一轴轴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卷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面。正义感,嫉恶如仇的精神,对爱情的忠贞,虚心好学的品质,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构成了社会美的主体。

(3)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对艺术的直接表现,在处理此类教材时要把学生引入到语言描绘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而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朗诵、悦耳的语言,能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声韵之美。

(4)拓展课外内容,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广度:在教学《藏戏》一课时,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他戏曲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了解了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知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北京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东北评剧、河南豫剧。更对家乡的川剧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变脸”堪称一绝。

(5)返朴归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然。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必读之书。教师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梦中的伊人,她美麗着,微笑着,深思着……回到源头,走进古典,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在大语文的时空里,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语文让我们快乐,语文让我们聪明,语文让我们美丽,语文让我们高尚,语文让我们有了内涵,语文让我们体现出了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总之,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殿堂之基,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教材传统
身边的传统美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