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材适用性研究

2017-04-10丁文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适用性高职

丁文玉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整体保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从整个的行业结构来看,机械制造企业群体的许多高端领域被外国占领,而我国整体处在中低端领域,而且机械制造行业已经不再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模式,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幵始兴起,整个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外国的机械制造业若想要更快地从低迷的产业环境中成功转型,必须拥有大量的掌握各种先进设备操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各高职院校纷纷扩招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致使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由此看来,必须加大力度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真正对机械制造专业适用、有用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关键词:高职 机械类专业 教材 适用性

【分类号】G712;TH16-4

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毕业之后能与社会的发展步调一致。专业的不同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数量也不同,有一门的也有多门的,甚至同一门课程也会是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

一、 节教材的适用现状评价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教材版本匮乏单一、选择余地小的落后局面,当前的形势是一纲多本,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调查中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机械设计基础》这本教材要么是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校“十一五”或者高职高专“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要么是世纪高职高专机械类规划教材,要么就是校本教材。这些规划教材各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摆脱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编写情形,注重以应用为目的,以理论适度、概念清楚、侧重于应用,突出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但是,在对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的调查交流中,普遍都感觉到了教材在教学中的某些不适用性。

1. 高职教师对所使用的教材的适用性评价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材的使用者之教师,他们是除了学生意外直接接触到教材群体,他们能直接对教材进行评价和设计,他们对教材的了解和熟知能够为那些专业的、高质量的教材编写融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新的感悟,能够为完善高职教材建设作出很大的贡献。通过调查,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的从教时间的长短即经验,也会影响其适使用教材、理解教材的能力。换句话说,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当中,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容易驾驳教材,影响新教师发挥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经验不足造成的。

2. 高职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的适用性评价

现如今,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下,学生直接成为了教师和教材的服务对象,因而,学习者即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评价成为了最能直接放映问题的群体。因此,本研究对除了对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以外,还进入到课堂,现场感受上课教材对他们的影响力。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评价教材的时候普遍反映不是教材不好,而是上课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教学模式是自己现在不喜欢的;很多教师上课就真的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而我们的课需要看许多实实在在的器材和工具,就像纸上谈兵的感觉。

二、 教材实用性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编审制度规范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对教材建设有一定的认识,做出了不少的努力,许多学校出版了《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试行办法》、《某某职业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教材选用、征订与发放管理办法》等等,但是许多管理规定都流于形式,教材的编审和发行方面的不规范行为相当严重,也存在编和审没有严格分开的情况,最终缺乏实质性效果。

2. 教材适用性评价标准机制不统一

为了进一步地搞清高职院校教材的选用现状和管理现状,本研究通过走访部分高职院校发现,对“现当下该校是否有专门针对教材适用性评价的标准?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教材?”时,教务管理者众说纷纭。对教材研究比较重视的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认为教材的适用性主要从根据教材的物理性质和内容性质来确定教材,从教材本身出发。有的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教材另外有的高职院校确定教材是通过任课教师来选择,发言权全部交给了教师,任课教师说要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还有的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要么是“人情教材”,要么是“包销教材”。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立统一的教材适用性评价标准的迫切性。

3. 知识衔接度不够严谨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生存技能,于是乎,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开始应运而生。当然这些首先都体现在教育领域上,很多教材很难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致于教材缺乏先進性,滞后性和适应性较差。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衔接度的评价不高,认为教材没有恰当处理基础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很多教材专业性很强,对于一个刚踏入高职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适应,这种难适应的突出表现就是认为教材会偏难,不想学习,学不会,不会学。教材只介绍机械制造相关概念和规律,比较忽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层现实中取材,因而造成了该教材不能够紧密地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教材没有很好地处理高职学生所受的基础教育水平和高职专业教育水平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专业基础课教材适用性的优化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知识工具是教材。如果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材,高水准的高职教育人才就不复存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为了创新发展,要立足学院整体的发展战略,结合其教育目标,针对学校在教材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将教材适用性评价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另外,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规范的教材出版审批制度,制定完善统一的教材适用性评价机制;产学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进一步编写教材来处理好教材的知识衔接和安全性教育,渗透科学人文精神,编写高质量的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建设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精品课程”;提升教材建设的管理效果,建立教材适用性评价系统,加大对教材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丰富教学资源。

1. 教材审批注重教材适用性评价标准的运用

2011年以前,全国的教材是统一编写,统一订购。年教材改革之后,这种局面被彻底改变了,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不同地方或者相同地方的学校会使用不同的教材,甚至同一教师同一专业的班级使用的教材版本也会不一样。这种改革虽然使教材市场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也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同一教师编写的同一本教材放在不同的出版社,效果将会有很大的不同。编写教材的教师在教材出版之后,就觉得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任务,基本上没有具体的组织或个人会对教材的使用情况作跟踪调查,去了解使用者的想法以及他们的意见。而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模式仍然是根据教学计划,根据学生数量,然后到书店,新闻单位,订购课本,然后分发给教师和学生,这是一种单纯服务型的教材管理模式。教材管理者以后再也不用关注教育的实事动态,不用研究教材、无法顾及教材建设,不用关心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重复自己工作,每学期按时的订购教材,发放教材,保证供需平衡,同时在经费预算范围之内,便可以安枕无忧。再加上由于教材管理工作是个又脏又苦的活,许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不愿意从事工作,所以教材研究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不上来,所以说这种单纯服务型的教材管理模式是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的。鉴于此,要更进一步的规范教材编写出版管理,规范教材市场,规范教材审批制度,规范教材申报程序,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编写出版高水平精品教材的积极性,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和教材建设质量。

2. 确立统一的适用性标准教材评价机制

教材出版审批制度是对将要出版的教材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教材的质量,这是从教材的入口上严格控制。而教材的适用性标准评价机制是参照所制定的标准对教材进行评价,看教材是否适用,是否适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这是对教材进行的更进一步严格的教材评价。由此可见,这个参照标准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的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材建设中,没有这个统一的适用性标准体系,那么得出的评价结果将会毫无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提高高职机械制造类教材的编写水平

要编写一流的教材,离不开一支学识水平高、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编写队伍。写适用于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材,把从事生产第一线的精英骨干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共同编写,这样有利于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的现状结合起来,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模式。机械制造类专业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应用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够用为度,要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添加和删减。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接受能力和应用的要求,共同编写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课适用性教材。

编写教材确实是一件苦事、难事,但绝不是一劳永逸之事,一套教材从构想到编写再到出版,一般都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有时候,会因为没有赶上教学的变化而遭到迅速淘汰。对正在使用的高职教材,应根据高职课程改革、专业发展、科技进步等一系列要求以及使用意见,展开全方位的跟踪调查,及时根据使用反馈修订和更新教材内容。因为初次使用的教材一般是新的专业教材,新的課程或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的试验性教材,即使是再版教材,也应重新充实、重新更新和与修订,才能使之更完美。

参考文献

[1]陈爱荣.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2011(02).

[2]张绪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适用性高职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