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017-04-10李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保护机制民俗体育

李鹏

摘要: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无论在各种传统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其巨大的魅力。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土壤正日渐萎缩,传承和发展机制也受到社会发展制约,因此加强保护和传承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赣南苏区;传承机制;保护机制;民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7

1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1.1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项目分类

日常健身类的民俗体育项目太极扇和木兰拳在赣州市各社区比较普及,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宗教仪式类的民俗体育主要分类方式以祭祀和祭神的方式出现,划分的依据也是因此而来。节日庆典的民俗体育项目是占比率比较大的一部分,像春节,端午节之类的都是节日庆典中的重大节日。

1.2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内容

赣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分布较为分散,且各地民俗活动内容不一,主要内容有宁都道情;采茶歌;采茶戏;兴国花篮灯几种构成。宁都道情又称“渔鼓”、“鼓子曲”,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艺术形式。其流行地域为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部、兴国、永丰一带。宁都道情的从艺人员主要为盲艺人,其表演形式主要为坐唱。所唱曲调多为微调式,节奏多变而灵活,有引子、曲头、叙板、过街溜、步步紧、连珠炮、尾子等腔调。唱词一般以7字为句。由于使用方言,外地人难以听懂。宁都道情一般没有脚本,口头相传。

1.3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赣南地区各县市民俗体育活动发展引起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赣南民俗体育运动会基本上是每两三年举办一次,自行举办民俗体育项目的也比较普遍,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正规的竞赛制度。为了更好地继承和推广赣南民俗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民俗体育运动水平,许多县市开始建立自己的民俗体育基地,以培养专门的民俗体育运动员。目前,全赣州市18县市基本都设有属于自己本地民俗体育的群众文化宫,像赣州市章贡区就设有赣州市人民群众文化中心。

赣州市群众文化中心主要负责采茶戏、采茶歌、宁都道情和兴国花篮灯等项目的训练。这些训练需要专业术能和专业从该民俗体育项目的高人,专业技术性强。县市的民俗体育中心主要是宣传和传授本地民俗体育项目,一般要求从事该项目多年的熟手担任负责人。开展的时间一般在节假日,周末,太极扇和木兰拳之类的作为赣南人民群众日常健身方式,基本每天都会练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场地不受限制。傍牌舞、落子舞、云牌舞、 九狮拜象、香火龙、采莲船、池塘赛龙舟等民俗体育项目平时都不会经常练习,这是当地的宗教仪式,作为祭祀或者祈求天降祥瑞的方式,时间一般都在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和春节都是表演的时间,地点都是地方开阔和群众聚集的地方,參与者都是成年男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有女性参与到祭祀的民俗体育活动中来。鲤鱼灯、耍龙灯、瑞狮引龙 、赛龙舟、马刀舞、链枪舞、 抢打桥等都节日庆典的民俗体育活动,几乎赣南苏区全民参与进来,现在的时间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婚嫁、诞辰、周年纪念都可以举行。

2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现代体育环境下民俗体育文化的劣性变异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从而使民俗体育的祭祀、娱神、自娱功能不断弱化,宗教感情和宗教意识不断减弱,娱人功能不断增强,民俗体育原有的粗狂古朴的气息被现代之风熏染。另外,由于在商业开发中的急功近利,人为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有的甚至任意撰改、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文化,制造伪民俗。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吸引力减弱或开发不足,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民俗体育这种功利性的劣性变异,对于民俗体育乃至整个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2.2 生产方式的变迁与环境的变化

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民俗体育主要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的需要。由于生产劳动是赣南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生活和生存的第一活动。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减少,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可供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增多,使赣南民俗体育项目逐渐萎缩。

2.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赣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使得民俗体育开展的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赣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例如二年一次的赣南民俗体育文艺汇演是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展演的集中时期,由赣南政府扶持、乡镇的各级机构大力筹划,组织落实,赣南民俗体育文化获得了较好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保护。除此之外,赣南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展演,还得看县(区)、乡镇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但是,即便是文艺汇演,其中的很多因素也是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真正纯粹出于赣南民俗体育遗产保护的目的,却并非那么突出,因此对赣南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承与保护,路途还很长。

5.参考文献

[1] 王俊奇. 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兼论建立民俗体育学科的必要性[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2):16-20.

[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保护机制民俗体育
创新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思考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开封体育旅游开发探析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