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从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感情

2017-04-10陈蓉蓉

速读·下旬 2017年2期

陈蓉蓉

摘要:本文通过诵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内涵,情感韵味,使学生既学习诗歌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情的感悟。

关键词: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体味情感

诗歌像是一位来自远古洪荒的美女,从历史轨迹中款款而来,经过岁月沉淀,出落得知性成熟,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她独特的风韵。而古语又有云“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在我国漫长的传统教育中,诗歌受到了教育者的关注并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经验累积多了就形成一种条框。导致老师们逐字解剖诗歌,解析中心句,最后概括中心,完结了事,使得充满魅力与想象的诗词歌赋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文字。要是抛却考试,如何让学生既学习诗歌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情的感悟呢?莫过于诵读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以悟情”无疑是一种最佳的诗歌教学方式,那么,如何通过诵读让学生领悟诗歌内涵,情感韵味呢?

一、读正字音。读顺诗句

首先诗歌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往往一字传万情,故经常出现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字,比如《蒹葭》中的“跻”“坻”“址”甚至“蒹葭”,许多人读都不会,何谈学诗。这时就该发挥教师范读正音的作用,读对了,是学诗的开始。其次,把握节奏是关键,甚至有时候诗歌还有押韵,更要点明,因为节奏的划分,韵脚的把握,不仅让学生读出气势,朗朗上口,而且能让学生从划断的字词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要知道古人读书晃头晃脑的那种姿态并非惺惺作态,而是真能通过那样无我状态有节奏押韵地诵读,逐步在脑中初步构建诗歌意境,浅尝诗歌所要传达的感情。

二、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提到情感,许多学生在初读时,根本不知道作者的喜怒哀乐,这时需要教师把该读重音的地方标注好,让学生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体味读重音的字词,然后借此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比如《望岳》,当把“夫如何”“青未了”加重读时,作者对泰山的仰慕之情学生就可以懵懵懂懂,再把“钟”“割”加重读,泰山的雄浑壮阔也就不言而喻,最后再重读“顶”“小”作者那种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也就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了。

三、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反复自由诵读感悟诗歌

当学生激起了朗读兴趣后,再加上打开了作者心扉,这时往往传统的逐句分析,以及重点词句讲解会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如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有关诗歌的画或者视频,再配上音乐,那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想象的星火大有燎原之势在学生心中燃遍,再经过反复运用朗读技巧诵读,何愁学生不会在心中产生千言万语,走进不了作者的心灵。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播放一段鹅毛大雪中饮酒送行的动画,再配有胡琴琵琶奏樂,当读“北风卷地百草折”一股呼啸的风声迅疾而至,“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就景印脑海了,再加上音乐催情,画面应景,作者的感情不言而明。大底诗情画意,就是如此:诗中有画,画里赋诗,诗中有情,画里有意。而且南方人感受不了冰天雪地的恶劣,所以任凭如何讲解也无法让学生真正进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境界,这时候一幅幅雪景图,一段飞雪中战士戍边的视频,一阵阵呼呼风声的配乐,再配上琵琶胡琴的映衬,不需要讲解,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的就是边塞的荒凉以及凄清,还有战士戍边守国的悲壮。此时,已不需要教师的范读,学生自然而然从前面略带羞涩一字一顿的朗读,变成有感情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或哀转悠扬的诵读,而在这诵读当中,学生肯定思绪万千,心中柔情百转或豪情万丈,尽付这字字句句的倾诉,这时本课教学目的也在学生反复地诵读中事半功倍。

四、配乐齐读,畅所欲言,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情绪高涨

有句话叫音乐无国界,他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感化每一个人的心灵,所以相信在音乐的感染力下,学生没有多媒体画面的牵绊,就能在音乐的牵引中,通过文字,在诗歌的意蕴情感下肆意驰骋。比如在教《乡愁》的时候,前面已经通过书信邮票图片,看到诗人年纪小小与母亲两地相隔,再有船票,轮船图片,看到夫妻间相爱不能相守,再由坟墓图片,看到亲人天人永隔,此时学生肯定已经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画面以及淡淡哀愁的音乐,感受到诗中透着一种惆怅悲哀相思的情感,因为这些都是显而易感的,再通过反复自由诵读让感情不断升温。此刻,教师关掉画面,播放刚才的那首配乐,音乐中透出悠扬的笛声,让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下齐读,那么海峡所隔断的诗人与大陆之间距离所带来的乡愁,肯定也会在学生心中发酵,最后齐读完,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发泄心中所感,教师再补充,那么乡愁这一情感已经不需要教师再多费任何言语去讲解了。因此,配乐齐读,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读后的感想是诗歌教学最关键的一个步奏,因为往往这时候是学生感情达到最高潮的时刻,也是最有欲望学习倾吐的时刻,当学生的情感与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在音乐的感召下找到了契合点,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那么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

五、美读课文,读出情愫,读出心意

当本课教学目的达到后,如何让诗词所透出的情意如余音绕梁般在学生心中萦怀?美读可起到最好作用。所谓美读,即是在理解诗词基本内容基础上通过读者的想象创造意境后的反复再读,这时候要求学生把前面所学到的朗读技巧以及体会到情感双管齐下运用,在无音乐情况下,做到有音调,有感情起伏,忘我的读出诗情画意,读出作者的爱恨离愁,悲欢离合,全身心的感受诗的音乐美、情感美、形式美、图画美。

六、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自然成背

背,是学诗的最后步奏,学生在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诗歌内涵,走进诗歌意境,窥探作者心灵后,背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时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都可以让学生自然成背,比如唱读,《水调歌头》耳熟能详,原因是王菲一首《明月几时有》唱响中华大地,教师在教《水调歌头》的时候,就可播放这首歌,让学生在唱读的过程中完成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然后记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时候我们学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作诗当诗人,而是为了某一天,遇到某种风景,某份心情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那是一种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当遇到了,也就自然吟出那种妙不可言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