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息在演奏作品中的影响

2017-04-10谢婉红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力钢琴演奏气息

谢婉红

摘要:气息贯穿在乐曲之中,是统治整个演奏的音乐的灵魂。气息是一个艺术家艺术的全部,它的意义是“呼吸”。生命的基础是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血液循环、没有生命的存在和继续。同样,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气息在演奏作品中的影响进行分析,讲述气息在演奏作品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息 钢琴演奏 中国作品 张力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79-03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用来概括构成万事万物最基本元素的一个范畴,是一种张力。曹呸在《典论·论文》中“文以气为主”之言,使“气”的观念进入了文学艺术领域。而气息,是关于作品结构里整体把握力的研究。气息的锻炼等于如何控制整体结构,把音乐组成具有高度结构力统一体的能力。

一、气息在中国作品中的重要性

中国从远古先秦时期就有了音乐,在王充《论衡·谈天》中说道“元气未分,浑浊为一”。可见当时的音乐已经非常注重气息。中国音乐一度创作或者二度创作讲究“气韵”。“气”是通过音乐风格的外部表现,即通过音乐诸要素——乐音、时值、节奏、力度、音色等的组合,进行艺术处理,从而体现作品内涵。“韵”是音乐风格内部特征的外化,使其品味高雅,回味无穷。“气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它却实际存在着,而且具有重要的作用。“气韵”是音乐风格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在演奏古代中国乐曲作品时,最重要的是达到气息的贯通,“气贯”才能“韵足”。尤其在音乐处于“静止”状态时,需要用气息将其无形连接,且不能割断。

以明末清初虞山派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为例,谈论贯气的重要性。此曲从情、意、神等多角度较全面地探讨了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书中将演奏分为三个层次——“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在“指与音合”中,强调演奏者不但取音要准确,还要对全曲的音高和节奏做到心中有数。“婉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合矣。”“指”不是机械的动作,“音”也不是各自独立的音,在演奏时,需要准确的掌握分寸,把握轻重缓急的力度,塑造出有韵味的、有品味的鲜活的音乐,将每种情绪都要展现出来。再到现代音乐中,不同的生产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音乐。例如湖南民歌《采槟榔》(谱例1)、中国传统民歌《船工号子》(谱例2)、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谱例3)等等,优美的旋律生动体现出不同地域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情景。这些反映生产生活的歌曲,通过人们运用气息和对歌曲韵律的把握,将其表现出。可见气息的运用在中国作品演示中的重要性。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二、气息在演奏作品时的重要性

人们平时所说的“气力”,实际上是内外两方面的力。“气”是内力,“力”是外力。“力”的外部是阳力,是外表可见的力;而“气”同样是力,属于内部的阴力,是在体内运行的外表看不见的力。演奏不能只用外力,以“气”的形式出现的内劲更加重要,用力的奥秘在于内外结合。

气息运用是将演奏的作品推向成熟的最重要环节,即贯气。如何达到全曲的气息贯通?首先,贯气要求演奏者掌握乐曲的完整性。演奏中的全部动作是时间流动过程中的运动形态。“完整性”不仅指乐曲背谱方面,也包括演奏者身体的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与连贯性。准确性,即音的时值长短与手指在键盘位置触键方式的精确无误。准确性能使演奏的作品在音响效果上干净、清晰且意图明确;协调性,即演奏作品时全身各部位在发力、放松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连贯性,即动作的熟练程度。通过大量手指练习使动作的变换成为条件反射,大脑不需要发出任何指令就能从一个动作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动作。演奏者若能让乐曲听起来具有“完整性”,那就是达到了“贯气”的第一步。然后,贯气要求演奏者对作品本身的整体框架结构有着整体把握。在练习阶段,由于技巧难度、生理因素等各方面原因,让乐曲时常被分割为“支离破碎”的小片段进行单独练习,甚至可能出现对某些单个音进行研究、检验。一旦这些小片段或单个的音克服了相关原因,达到了一定熟练程度后,那些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片段的音乐开始慢慢与相邻的音乐线条连接,形成一股连贯的“大气”。这一“大气”就是对作品整体把握的程度。因此,当每一小段的音乐都熟练且细致的掌握后,演奏者需要进入一个比较多地将乐曲从头至尾的演奏的阶段来建立起音乐的整体感。但此阶段不宜过多,当达到一定完整性后需要演奏者再次将乐曲分成“支离破碎”片段进行练习,之后再从头至尾演奏,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最后,贯气要求演奏者正确把握呼吸。呼吸的速度与深度对演奏者影响非常大,呼吸过深、过猛或过急、过快,都容易促发情绪的过分激动,导致用力过分、速度过快等,会阻碍乐曲演奏时整体的音响效果。由于实况演奏时,演奏者因各方面原因心跳会加快,其乐曲掌握的速度也容易更快。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有经验的演奏者会在日常练习时注意气息运用,并掌握呼吸。一般情况下,呼吸应慢而平稳,吸气不宜过深,吐气也不要立刻完全吐完,应在腹中留一些气,随后摒住一段时间,但也不要屏得过分,再慢慢吸气,如此循环往复,这种呼吸练习就像做瑜伽时的呼吸一样。

在演奏作品时,导师也总会不断的强调歌唱性、曲子要有起伏、注意分句等。鲍里斯·贝尔曼在《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中写道:“演奏者对旋律自然变化的感受,大概是赋予乐句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夠帮助演奏者培养对乐句的敏感度,而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钢琴家吟唱乐句,洞悉力度的自然升降以及时值上的细小变化,然后在自己的演奏中予以表现……我们是通过倾听来发好每一个声音并塑造出旋律线条的……”特别是中国作品,讲究音乐的韧性、意境。例如中国作品《夕阳箫鼓》(谱例4),由黎英海老师对古曲进行改编而来,运用了逐级摸进、扩充简化、自由变奏等手法形式。此曲引子部分运用散板的节奏、同音换指的技巧,模仿大鼓、琵琶等乐器的声音。随后引出新材料,但结构部分基本不变,构成叠句。叠句在中国一般称为“合尾”。正像中国的写意水墨画一样,在这追求的不是粗犷的笔触,而是细腻的渲染和润色,是气韵生动的情景交融。而这正需要演奏者用心聆听,对气息恰当的运用,才能更贴近曲目的内容。

谱例4:

乐曲主题动机出现后(谱例5),开始运用不同的速度来淋漓尽致表现不同场景下的景色。谱例中的渐强、渐弱、渐慢、颤音、连线等符号的运用,使曲子有了自己的律动,跟随曲子的强弱起伏,联想到与之相同的场景。

谱例5:

三、气息在聆听音乐中的重要性

耳朵的倾听在演奏作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对音乐的布局、设计、理解与双手在键盘上操作之间是否能吻合;对演奏的实际效果如何进行改进;用力及触键与琴发出实际音响间怎样协调。总之,音乐通过声音来实现的全部效果唯有通过耳朵的倾听来鉴别和协调。耳朵的倾听,为音乐与人的内心搭起了桥梁,使音乐具有了想象的空间。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例(谱例6),从技术上看,这首乐曲只是简单的二声部五声性曲式的对位,颇有巴赫“创意曲”风格。终端知识对竹笛吹奏的模仿。强弱、快慢的对比,使曲子形象生动描绘出牧童吹奏时的场景,休止符的运用好比“此时无声胜有声”,跟随曲子的韵律、呼吸,带给听众更多的期待感。

谱例6:

四、结语

演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气呵成”“一起贯通”“一气到底”。气息的贯通在准备并达到高潮过程中,尤其是达到高潮的瞬间,应把全部精神集中在音乐的高潮点上。高潮点过后,再缓缓把气吐出,以适应高潮后的音乐的下降、消退或松弛。中国古代的音乐强调“气韵”,不论何种音乐、戏剧或者舞蹈,都可以看出气韵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重要性,而这些形式的艺术,为现在中国民族作品提供了借鉴之处,在音响效果上,中国民族作品更多的将气息作为整个作品的灵魂,感觉如果没有带着气息去听乐曲,就不会明白作品本身的含义,可见气息的运用在演奏中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喬爱玲.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气息问题初探[J].中国音乐,2006,(02).

[2]付蕾.浅谈巴赫作品在大学生钢琴演奏中的影响及意义[J].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1,(12).

[3]肖琳.谈气息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11).

[4]程璐.气息在电子管风琴演奏中的控制与意义[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6年.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俄]鲍里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汤蓓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张力钢琴演奏气息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巧测水膜张力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蕾丝气息
方寸之间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干式复合张力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