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0姜春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

姜春风

[提要] 新世纪的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新发展诉求相吻合,双方谋求深层次的合作。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的移动互联就业方向为例,通过对移动互联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分析,针对校企共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重点教研項目:“基于校企共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校企共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的移动互联就业方向为例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7日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一般指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院校里从事教学活动的所有人员,例如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企”一般是指企业,包括参与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企业人员,如企业导师和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等。校企共建是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资源共享,在高等院校里建立能反映企业和高等院校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实体合作组织。校企共建是一种实体共建的联盟,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换言之,应用型人才就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用”的基础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的培训、教学大纲的编写和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基于校企共建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由企业提出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由校企双方进行课程的规划。在课程规划中确定对应工作岗位能力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进行师资的培训,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水平提高后,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编写教学大纲,设计出达到岗位需求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简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于2016年8月成立,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和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智翔教育集团共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首批共建移动互联、嵌入式、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四个就业方向,学生来源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在校企共建过程中,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投资1,000万元建设移动互联物联网开发实训基地和移动通信开发实训基地,由智翔教育集团提供优秀的企业导师参与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师资培训。

(二)移动互联就业方向的建设。移动互联就业方向的学生来源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企业导师深入工作岗位调研,提出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岗位技术对应的所有知识点,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培养方案的论证,分别为所涉及的专业制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规划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在2016年1月及2016年12月,由企业导师两次为在校教师进行UI设计、Java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的师资培训,共计19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新技术的学习。师资培训之后,由校企双方派出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大纲论证、编写和修订,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各门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与改进。

在2016年的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中,共有126名学生参加了移动互联方向的就业能力的培训。因是首批合作的学员,两学期的课程都是由企业提供的优秀导师进行讲授,校内派出两名教师进行辅助实验指导,多名教师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学习。根据调研,移动互联岗位就业需要的能力是Web技术和APP软件的开发技术,其课程的特点是学生需要提高编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学跟做,在案例驱动下,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很快。在学习进程中,多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学科竞赛,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在积累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的同时增强了信心,并初次尝试了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报酬的甜蜜。参与竞赛和项目研发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被众多企业竞相录取,实习薪金比其他同学高出很多。根据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统计,2013级参加校企共建培训的学生在职位面试时成功率高,薪金待遇较好,融入社会的时间较短,与工作岗位实现了无缝接轨。由此可见,本次培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同。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班级建制中选取综合素质强的学生进行辅助管理;企业注重学生的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选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班委会成员的改变和工作作风的改变,使得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中存在不协同之处。

2、移动互联岗位能力的培训课程是进阶式教学,学生必须紧跟企业导师的教学环节,并在课余时间内竭尽全力完成作业,否则无法完成就业能力的提高。部分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考研或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课业强度的增加,使得学生无法分心完成相关事宜。

3、移动互联岗位所需的编程能力所应用的软件环境变化较快,企业的师资有限,在校教师的培训不断更新,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同时学校的师资培训投入增大。

在今后的共建中,针对于以上问题,校企双方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1)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如何把学校和企业的制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参加校企培训的学生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不脱节;(2)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对于有志向考研和考公务员或有其他就业选择的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训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完美的学习历程;(3)学校的师资培训因学生的就业岗位环境的变化投入较大,如何降低师资培训成本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在校企共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的移动互联就业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课题组将继续深入地探讨和论证选择不同就业方向学生的课程设计和师资培训过于频繁等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建华,彭莉.校企共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赵敬,于泽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5.

[3]何兵,覃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地方高校工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3.

[4]吴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6.1.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