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设发展思考

2017-04-10吴志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巴州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在新疆巴音郭楞蒙族自治州库尔勒市建设纺织服装城的意义。概述了库尔勒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库尔勒市纺织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库尔勒市纺织服装城发展建议及措施:做好纺织服装城总体布局;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严格落实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项措施政策。

【关键词】 巴州;库尔勒市;纺织服装工业城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也是巴音郭楞蒙族自治州(简称巴州)实施“库尉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具有“投资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专业集成”的特点。目前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以天然气化工为特色,融纺织、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矿产精深加工、特色林果业、生物医药保健、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开发区。

纺织工业是巴州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优势资源转化的传统产业,更是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及引领时尚文化生活的朝阳产业。纺织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将促进巴州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建设。

作为巴州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主要载体,开发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未来五至十年是其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内的“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按照国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和全州六大产业、八大基地的发展战略要求,库尔勒纺织工业城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引进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工艺先进、产品档次及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强的大型企业或集团的项目,特别突出人造纤维项目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将库尔勒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为新型现代的纺织工业城;打造成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国家西部面向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重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基地;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全国最大的人造纤维及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纺织产业科技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纺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孵化器;带动全疆纺织工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

一、库尔勒纺织服装城的建设意义

1、有利于巴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巴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之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库尔勒必将成为南北疆的交通枢纽,与南北疆的经济联系、人流、物流势必大大增加,为把库尔勒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把库尔勒建成为南疆的经济中心和首位城市奠定基础。

2、纺织服装城建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

巴州服装产业发展目标预计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新增纺纱产能200万锭,力争纺织规模达到500万锭,争取引进有实力的针织、印染、家纺、羊绒、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有实力的下游产业项目在本地落地,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并通过技术改造、扩能提产、产业链延伸,实现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巴州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成后,将吸纳20万人就业,形成28万人的总人口规模。纺织服装城配套服务的需求将带动和辐射巴州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地域相关配套工业、商品流通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按照我国工业城市的二、三产业的配套关系,在发展稳定期,其相对比例约为1:0.5,按此,将有力带动巴州和库尔勒市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20万人的就业规模,按照人均收入约25000元计算,其消费、服务带动的GDP可达人均收入的60%,将增加GDP约30亿元,如按照服务业5%的平均营业税计算,则可新增税收1.5亿元。

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建设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經济要求,将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示范,有利于工业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工业城产业升级、有利于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库尔勒市纺织产业发展条件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自治州党委明确的“四集五要”和“十六字”建设方针,紧紧围绕“库尉一体化战略”的要求,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增长较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

1、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州有纺织服装企业46家,其中:纺纱企业28家,2014年已有13家纺纱企业投产,纺纱总规模113万锭。2015年新增产能170万锭。化纤用浆粕总产能23万吨;粘胶纤维总产能36万吨。纺织从业人员约1.3万人。纺织产能:年服装产能500万件(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超过40亿元。纺织业已走在全疆“三城七园一中心”的前列。库尔勒1000万锭纺织服装城建设,2015年纺纱规模达到88.5万锭,共实现产值60.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1%,占开发区生产总值约33.54%。

2、建设纺织服装城的有利条件

(1)政府全力扶持、政策优惠。为落实自治区重要决策,更好的承接东部纺织产业的转移,州委、州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快推动库尔勒纺织城的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州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自治州2016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14号)明确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支持政策。

(2)纺织服装工业城基础设施完善。 纺织服装工业城在现有的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内建设,经开发区通过12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目前一期规划区内实施的4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工作已全面完成,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设施业已规划进行扩建。

(3)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库尔勒向西北方向可进入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南方向可经广西北海市进入南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有218、314两条国道,公路为放射状六大通道;民航与北京、乌鲁木齐、西安、石家庄、成都等地通航;南疆铁路横贯全境,拟建的格库铁路将在库尔勒接轨,规划建设库尔勒—伊宁铁路,铁路中转和枢纽功能将得到增强。在国家和自治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把库尔勒定位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4)纺织原料资源丰富。巴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纺织用原料,纤维原料品类多、产量高、品质好。A、棉花资源十分丰富。当地量足质优的棉花资源,为开发区棉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B、粘胶纤维资源充足。充足的粘胶纤维资源为开发区纺织产品的转型升级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C、具有特有的纺织资源。2012年巴州生产羊毛5148吨、羊绒131.6吨,还(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罗布麻”最大的原料基地。

(5)水利资源丰富、供水能力强。 巴州境内有开都河、塔里木河、湟水河、迪那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大小河流53条,还有储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州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约为63.565亿立方米(含农二师用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71.565亿立方米。2010年底,已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41.73亿立方米,占地表水可开发利用量的66%,地下水资源已开发利用12.63亿立方米。具有大规模发展纺织产业的用水条件。

(6)能源优势明显。库尔勒市及周边轮台、库车、拜城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低灰低硫,发热量可达8000大卡。具备了在开发区内建设园区自备电厂或纺织企业自备电厂的有利条件,实施热电联产,其动力能源成本更低,对于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达10-15%(浆粕和粘胶企业占比更高)的纺织企业集聚发展十分有利。

(7)土地资源充沛。 库尔勒经济开发区一期启动建设80平方公里,计划人口达到30万人左右。除了已建成的、正在施工建设的以外,待开发的土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而这些待开发的土地将要在规划期内,也就是在2020年全部建成。具有大规模发展纺织产业的用地条件。

(8)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巴州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州总人口数137.4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1.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9.54万人。2012就业总人数58.1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97万人、第二产业9.99万人、第三产业22.2万人。全州待业劳动人口约10万人,此外南疆地区待业劳动人口约10-15万人,急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3、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发展的制约因素

巴州纺织服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弱。纺纱发展较快,服装面料、印染、成衣等深加工发展滞后,产业链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保投入多,当地财政压力较大;三是服装产业基础较差,远离国内主要消费市场,竞争力弱;四是对织布、制衣没有特殊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棉纱向织布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五是纺织产业技术滞后问题依然存在,东部地区的老工艺、老方式必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三、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发展建议及措施

1、做好纺织服装城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的原则。库尔勒纺织服装工业城要以纤维和纺纱为主导,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整体布局中考虑到纺织服装产业的特点,将形成从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纺纱加工→纺织品加工→产品仓储→运输出园区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体系。围绕纺织服装工业城的建设,要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服务体系:如管委会、商务酒店、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俱乐部以及为生产企业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服务中心,职工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工程等来进行总体布局方案。

(2)合理规划,做好纺织工业城的布局。按照纺织服装工业城的建设方案,根据园区的地形面貌、交通条件,纺织服装城的平面结构为一个服务中心、三大片区,园区内轴线串联,绿环相映。

一个服务中心:在纺织服装工业城前部围绕绿化广场,安排建设管委会大楼、信息中心、商务酒店、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文化俱乐部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大片区:生产加工区、物流仓储区、职工生活及配套商业区。

轴线串联:以园区中心大道为主轴,通过各干线将各功能区串联起来,做到有机结合,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3)总体布局的八个功能区。纺织服装工业城总体布局为集中布局的块状式空间形态模式。总体布局拟设计将整个园区分为八个功能区:纤维生产区、紡纱加工区、织造加工区、服装家纺区、仓储物流区、动力及污水处理区、中心服务区、职工居住及配套商业区。

2、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筑巢引凤,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利用自治区纺织服装带动就业行动,努力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金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落到哪里建设就跟到哪里的原则,重视跟进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项目资金尽快下达。二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库-格铁路”和“渝新欧”欧亚铁路为重点,依托库尔勒市地处丝绸之路中点、库—格铁路中段、库尔勒市周边的优越地理位置,按照矿产品、纺织品、农副产品、物流中转服务等功能需求,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进驻,解决县域内产品物流运输问题,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为库尔勒及周边县市乃至南疆货物运输提供便利。三是立足巴州棉花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及工业园区现有投产企业实际,利用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西洽会、西博会和援疆省市会展平台及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大宣传推介及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制造等下游关联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做好针织、纺纱、织布、成衣制造等棉纺顶端企业的引进力度,力争引入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做精做实纺织产业。

3、严格落实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项措施政策

一是成立项目办,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专门负责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业务,及时研究掌握国家、自治区最新的投资导向和项目动态,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和对接,确立项目建设可研、申报、实施、验收等各环节顺畅的协作配合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有序推进。二是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减免税收,工商用电合同价,纺织行业特殊电价政策及用电补贴等相关政策,为企业节约成本。全面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纺织服装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毛纺、麻纺等深加工产品出疆运费补贴和进疆面料运费补贴,使用新疆地产棉补贴,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增值税使用等政策,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三是牢牢抓住自治区提出加快三城七园及奎屯、尉犁等纺织服装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协调做好前期相关工作,抓紧跑办跟进,力争项目资金尽快下达。

【参考文献】

[1] 石川.聚焦南疆两大纺织工业城[N].国际商报,2016-10-11.

[2] 周露,张慧疆.把库尔勒建成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市[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06-04.

【作者简介】

吴志艳,中共新疆巴州党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巴州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巴州文化旅游深度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疆巴州土地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疆巴州牦牛绒品质分析
探讨巴州人影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发展
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技工学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萨吾尔登舞蹈研究
巴州社会组织党建研究
新疆巴州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绿色城镇建设研究
新疆巴州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