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力机制的都市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17-04-08赵志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都市动力重庆

赵志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游与服务管理系,重庆 400067)

基于动力机制的都市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赵志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游与服务管理系,重庆 400067)

从系统动力学原理出发,分析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构建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MATLAB软件给予各个因子相应的权重。以重庆市为例,对都市旅游的动力因素进行量化研究,提出增强重庆都市旅游发展动力的路径与方法。

都市旅游;动力机制;路径

都市旅游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推动城市经济、繁荣城市文化、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城市产业定位和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目前,对都市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都市旅游形象[1-3]、都市旅游交通[4-6]、都市旅游文化[7-9]、都市旅游产品[10-12]、都市旅游服务[13-14]等方面。学者们从构成都市旅游的不同要素对其进行了研究,视角多样,内容比较全面。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缺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衡量都市旅游的构成要素,对都市旅游内部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鉴于此,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都市旅游研究,分析影响都市旅游的各要素,构建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分析

都市旅游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由各种要素构成,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条件,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或驱动都市旅游的发展。都市旅游的发展是多种要素作用的耦合,这些作用力决定都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保继刚认为城市旅游主要由8个因子推动[15],它们分别是城市发展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城市文化氛围、旅游景点、区位特性、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唐承财把城市旅游动力分为主导动力指标和辅助动力指标[16],其中主导动力指标包括旅游资源、城市经济和旅游需求,辅助动力指标包括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本文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以下9个要素进行分析。

(一)需求与供给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对都市旅游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旅游者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旅游需求的转型和升级推动都市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是旅游需求的供给者。旅游企业根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设计都市旅游产品,参与都市旅游的整条产业链,驱动都市旅游的发展。

(二)形象因子

都市旅游因形象而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主要体现在都市的旅游形象和市民素质两方面。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旅游形象就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的第一要素。都市旅游形象是对都市旅游个性化的提炼,市民素质也是一个展示都市形象的非常重要的载体,对都市旅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景观与环境因子

景观是都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性、地方性的街区等。城市整体风貌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环境展示等,给游客整体印象与感知,整体风貌要反映当地特色和现代气息。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它承载着城市的重要历史,体现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表达不同时期的思想与审美。城市特色性、代表性地段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都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建设,自然环境是都市旅游的重要依托,要加大力度对城市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

(四)经济因子

都市旅游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都市旅游的发展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经济驱动因素对都市旅游的影响包括资金投入、产业及其集群度、经济国际化水平等。大量的资金投入会提升都市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优化旅游产品的质量。都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产业的支持,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影响更大。经济国际化水平是指经济对外依存度的高低,经济国际化水平越高,对外经济联系就越紧密,城市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对都市旅游的发展就越有利。

(五)文化因子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对都市生活的向往,一直是都市旅游的主要动机,因此都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驱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文化打造,以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包括都市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和时尚元素。

(六)区位因子

区位也是影响都市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凡是都市旅游发展好的城市,区位优势都很明显。区位可以分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地理区位侧重于城市在地理上的位置,交通区位是指城市对外交通的便捷程度,旅游区位是指与主要客源地的距离。这些都会影响都市旅游的发展。

(七)服务体系因子

都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住宿设施、交通设施、娱乐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都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区域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原因在于其具备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和文化游览设施。构建合理、完善的都市旅游服务体系是增加都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服务体系包括旅游服务核心体系、旅游服务公共体系和旅游服务辅助体系。旅游服务的核心体系是指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基本功能的服务体系。旅游服务的公共体系主要体现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预订服务、旅游集散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等现代化、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旅游服务的辅助体系是指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集合体, 是都市旅游服务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持系统,包括信息、服务、 娱乐、 金融、邮电通讯、房地产、环保等产业。

(八)技术因子

技术是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动因,它会对城市旅游产品的生产、营销以及城市的交通等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都市旅游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新信息和新科技。对信息与科技服务要求较高的旅游者,比如会展、商务等行业的旅游者,城市现代科技和信息构成了现代都市旅游的必要条件。

(九)政策因子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程度与关联程度都很高的产业,都市旅游的发展会牵涉到各个产业,旅游业已经和其他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融合度,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全盘考虑都市旅游的发展。

二、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

机制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形成的系统结构。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彼此相互作用,包括原动力(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利益)、助动力(形象、景观与环境、经济、文化)和支撑力(政策、区位)三类。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由原动力子系统、助推力子系统和支撑力子系统组成。该模型表明旅游需求和旅游企业利益是都市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形象、景观与环境、经济和文化是都市旅游的助推力,政策和区位是都市旅游发展的支撑力。当原动力、助推力和支撑力的合力处于扩张状态时,都市旅游的动力就是正动力;当原动力、助推力和支撑力的合力处于收缩状态时,都市旅游的动力呈现出负动力(见图1)。

三、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分析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通过系统考察、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所应遵循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系统性原则,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得出都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一级指标,并建立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为了考虑指标的可量化性,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都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层次结构模型。其中一级指标为原动力要素、助推力要素和支撑力要素,并确定了26个二级评价指标(见图2)。

(二)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在评价模型中,都市旅游发展动力为目标层,需求供给、形象、景观与环境、经济、文化、区位、服务体系、技术和政策为准则层,准则层下面为评价因子层。笔者向四川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的10名旅游专家发放了调查问卷,对都市旅游发展动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打分。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得统计表,构造判断矩阵,用MATLAB软件求得最大特征根(见表1)。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所得的准则层各权重是可信的,说明上文对9个评价准则的重要性判断分析具有可信性(见表2和表3)。

图1 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

表1 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判断矩阵

表2 都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采用上述方法,对9个评价准则层下属的评价因子构造判断矩阵,用MATLAB软件计算出特征向量,并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表3。

表3 都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三)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在影响都市旅游发展的9个准则层因素中,B4、B5、B7、B3、B6 分列前五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文化对都市旅游的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文化越浓厚,都市旅游发展潜力就越大。服务体系、景观环境和区位是推动都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都市旅游发展好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体系、优美的景观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在都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的分析结果中,C13、C11、C12、C20、C21、C5、C18、C19得分都超过0.05,这说明这些因素和都市旅游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服务的核心体系、旅游服务的公共体系、城市风貌、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在发展都市旅游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这些因子。

市民素质、生活习俗、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和政府支持能力等因子得分较低,表明这些因素和都市旅游发展的关联度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因子不是发展都市旅游的必要条件,对都市旅游的影响也较小。

都市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因素是B1,但在分析中它的得分并不高,这可能是由于都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已经相对充足,特别是都市旅游的需求,已经达到非常庞大的数量,因而其对都市旅游的影响也就较小。助推力和支撑力得分相对较高,在发展都市旅游的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评价得分

重庆直辖后,都市旅游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80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21%;接待入境旅游者242.26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1771.02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68亿美元,同比增长8.56%[17]。随着城乡统筹和两江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重庆城市和经济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就。选取对重庆都市旅游有一定认知的专家、旅游者、市民、旅游行业人士以及旅游行政部门人员,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出指标均值,根据公式A=∑SK×WK,计算出A的值为85.81(见表4)。

表4 重庆都市旅游发展动力调查结果

(二)结果分析

从总体得分来看,重庆都市旅游的动力值为85.8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重庆旅游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是相符的。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都市旅游的动力机制综合得分并不高,这意味着重庆都市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分项指标得分来看,城市风貌、资金投入、特色产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政策因子得分比较高。近年来,重庆花巨资改善城市整体风貌,使得城市风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产业的布局,重庆都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不断引入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机电制造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带动了产业的升级。经济的发展使得重庆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给予重庆许多产业优惠政策来支持城乡统筹和两江新区建设,吸引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

市民素质和历史文化因子得分较低。重庆实施城乡统筹时间短,市民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古城布局和风貌造成了损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和文化古迹被拆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重庆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众多,然而却很少被人知晓,因此要加大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增加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

其他因子的得分相对比较平均,差别不大,这说明这些评价因子在推动都市旅游发展中并不突出。

从评价因子权重来看,旅游核心服务体系、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城市风貌、交通区位、旅游区位、旅游形象等因子权重较重。除了城市风貌、特色产业和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得分较高之外,其余因子得分均一般,说明这些因子提升的空间大,应该优先发展,它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带动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

[1]林飞龙.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广州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59-161.

[2]徐菲菲,GUKai,万绪才,等.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3):93-96.

[3]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1(3):142-146.

[4]陈晓,李悦铮.城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2):60-64.

[5]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6-90.

[6]卞显红.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0):88-96.

[7]秦学颀.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1):115-119.

[8]陶伟,郑海燕.城市旅游的文化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86-90.

[9]王迪云,夏艳玲,李若梅.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以长沙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6):1069-1062.

[10]马晓龙,吴必虎,贾媛媛.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77-80.

[11]张岚,张树夫.城市旅游街区产品与市场开发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8(9):169-173.

[12]孙天胜,颜丽丽.都市旅游中的专项产品创意研究——以徐州军事文化专项产品创意为例[J].人文地理,2010(1):139-142.

[13]李爽,黄福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J].旅游学刊,2012,27(1):7-9.

[14]李炳义,梅亮.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98-102.

[15]保继刚,刘学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J].旅游学刊,2002(1):44-48.

[16]唐承财,钟全林,周超明,等.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判别[J].经济地理,2007(6):1030-1034.

[17]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刘江南]

2016-11-15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重庆工业旅游发展研究”(2013PYGL09);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下重庆地区旅游城镇建设路径及发展对策研究”(KJ1401412)

赵志峰(1981— ),男,内蒙古丰镇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营销与旅游规划。

F590.3

A

1008-6390(2017)02-0020-06

猜你喜欢

都市动力重庆
重庆客APP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穿越水上都市
在这里看重庆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