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的对策措施

2017-04-08冯育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

冯育华

摘 要:认识不足,霜冻和低温冷害、干旱、栽培管理粗放是制约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了各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旨在加快冬玉米开发种植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冬玉米;开发种植;对策措施

冬玉米是西畴县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2万亩左右,是我县玉米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面积在2 万亩左右徘徊不前,产量低而不稳,冬玉米生产在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西畴种植冬玉米的生产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种植潜力,探讨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的措施,目的在于通过冬玉米开发种植,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生产现状

冬玉米是指冬季(一般在12月至元月)播种,于次年5月至6月收获的玉米。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始于1990年,为开发我县水淹凹塘(水淹凹塘是指雨季到来易积水造成洪涝,导致旱地种植农作物绝收的低凹旱地)玉米生产,西畴县蚌谷乡农技站科技人员应用地膜栽培技术在龙潭进行冬玉米种植获得成功,后在全县水淹凹塘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在全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后,冬玉米开发种植由水淹凹塘扩展到稻作区,面积增加较快。据县统计局统计, 2000年冬玉米种植面积为1.77万亩,平均单产211.9kg,总产量3757吨,占全年玉米总产的10.7%,到2015年种植面积为25142亩,平均单产261.4kg,总产量6572.12吨,占全年玉米总产的13.1%,由此可见,冬玉米已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作物,是全县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总产稳步增长的重要举措。

二、存在问题

西畴县冬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干旱影响、霜冻威胁、栽培管理粗放等问题,尤其是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制约着冬玉米开发种植和产量的提高,

1.认识不足。冬玉米生产与大春玉米生产相比属反季节生产,受生产习惯影响,部分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及农户对冬玉米生产认识不足,组织引导和指导冬玉米开发种植力度不够,导致种植面积徘徊不前,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霜冻和低温冷害。霜冻对冬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在苗期。历年气象资料表明,西畴县霜期平均为65天,极端最低温-6.7℃①。初霜期11月中旬,终霜期多发于1-2月,也有极个别年份出现在3月上中旬。海拔越高霜期越长,个别低热河谷地区多年无霜。若播种期不当,西畴县冬玉米苗期容易遭受霜冻危害;低温冷害主要是3月份的倒春寒,造成的影响不大,但也有多年不遇的长时间的低温冷害天气,如2013年的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冬玉米生产重大损失。

3.干旱。干旱是制约冬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常造成水淹凹塘播种节令过晚和大面积产量不高。众所周知,西畴县同云南省大多数地区一样,冬春季节易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高温少雨,冬春季干旱经常发生,有“十年九旱”之说。按照限制因子律,水份、温度、光照、二氧化碳、以及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因子共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冬春干旱成为制约冬玉米生产产量提高的最重要的因子,其影响程度要大于肥料各营养元素的影响,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好抗旱的问题。

4.栽培管理粗放

(1)播种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耕地整理粗糙,造成冬玉米出苗不齐,种植密度不合理,难予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

(2)品种选择不当。西畴县冬玉米生产除水淹凹塘种植为一季,在稻作区均为“一旱一水”种植模式,即冬玉米收割后种植中稻,因此,在生产安排上有严格的时间要求。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在生产中常出现部分群众随意购买不适宜冬玉米生产的品种,造成产量低,同时还影响水稻栽插节令,同样造成水稻产量的损失。

(3)施肥不合理。科学施用肥料是冬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在生产中,主要是肥料施用量不足,同时存在着N、P、K配方不合理,重施氮肥,轻施或不施磷、钾肥,这种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生产中给予指导解决。

三、开发前景

1.光温资源有利于冬玉米生产。首先,西畴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热同期,春温高于秋温,立体氣候特征明显,这样的气候条件不会造成冬玉米徒长,既有利于密植,又十分有利于获得壮苗;其次是光照条件较好,冬春季晴天多,日照时数较多,夏秋季多阴雨,日照时数较少,在生理辐射和光能利用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冬玉米主要生长期2—5月平均日照时数142.8小时,比大春玉米主要生长期4—8月的131.4小时多11.4小时。可以说,冬玉米生产具备比大春玉米生产更易获得高产的光温资源条件。

2.开发种植区域较宽。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区域为全县水淹凹塘旱地和稻作区域,可开发种植面积近7万亩。据统计,喀斯特地貌岩溶槽谷区有季节性(夏秋积水,冬春干旱)水淹洼塘365个,面积1.85万亩。该区土壤为冲积性石灰岩土或水稻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肥力高,相对湿度大,耐干旱,能满足冬玉米生长需求,易获得高产,开发潜力大;全县稻田面积5.1万亩,经多年试验示范,冬玉米生产由最初的低热河谷区向中高海拔稻作区发展,中高海拔区在冬农开发中更应该开发种植冬玉米,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3.社会需求较大。西畴县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山区农业县,2015年全县有耕地面积19.6万亩,总人口25.8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长期以来,部分群众缺粮和发展畜牧业饲料紧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一是从水淹洼塘区群众解决夏荒和发展畜牧业需要量大;二是从稻作区为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对玉米需求量较大;三是从我县大春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喀斯特地貌区,而稻作区旱地面积较少,玉米生产能力较弱等方面衡量,因此,水淹洼塘区和稻作区对冬玉米的需求十分巨大。

四、对策措施

针对西畴县冬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以解决。

1.加强组织管理。冬玉米已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作物,是全县夏粮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县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冬玉米开发种植的的重要性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做好示范样板建设,通过试验示范,向种植户推介适宜的高产品种,加大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户的认识,创造良好的冬玉米开发格局。

2.统筹规划 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冬玉米开发种植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长远的生产发展角度出发,统筹做好冬玉米开发种植规划,并将规划区域纳入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做好水淹凹塘旱地水浇池和稻作区排灌沟渠建设,这是解决干旱影响的关键措施。

3.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1)合理安排播种期。采取地膜保护栽培。根据西畴县历年气象资料,早霜11月中旬出现,晚霜多发生于1月,极个别年份出现在3月,因此,冬玉米播种期应确定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充分发挥地膜的保湿增温作用,采取地膜保护栽培,于2月根据气象预报,破膜引苗,这样就可以保护冬玉米幼苗错过晚霜期;倒春寒都在3月,此时,冬玉米生长已到拔节期,抗御短时低温能力增强,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通过合理确定播种期和地膜保护栽培,即可以防霜冻和低温冻害,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干旱带来的影响。

(2)栽培技术措施。

①整地备耕,提高覆膜质量。冬玉米种植均要采取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要求整地质量要高,必须做到地块早翻早犁,土块细碎、地平厢规范,采取先播种后盖膜,盖膜时要铺平地膜,用细土把膜压紧压实,防止风吹鼓膜,跑热漏湿,充分利用地膜的保湿增温作用。

②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种子是冬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就我县而言,不论水淹凹塘旱地和稻作区均要选择中熟品种,生育期为120-130天,这样的品种在冬季种植时生育期为135—145天,即能保证冬玉米获得高产,又保证水稻生产按节令栽种。如目前推广的大天6号、红单6号、正大615、远单1号等。

③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根据选择的品种和种植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播种规格,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的群体结构,充分协调穗数、粒数、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构成产量的三个因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是冬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经生产试验示范,密度应掌握在亩4500-5000株。根据地膜规格,具体栽培方式为:一是四行带状栽培,采用2米宽的农膜,带宽为1.7米,带间距0.7米,带种四行,行距0.5米,株距0.45米,塘留双株,每亩塘数2470塘,4940株,播种时两侧压膜0.15米;二是宽窄行栽培,采用0.8米宽的农膜,大行0.7米,小行0.4米,株距0.5米,塘留双株,每亩塘数2424塘,4848株,播种时两侧压膜0.15–0.2米。

④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原则。从西畴县土肥站组织的14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和1组冬玉米配方施肥结果看,冬玉米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应为N17.03-26.66公斤之间;P2O5为4.1-9.99公斤之间;K2O为5-13.15公斤之间,生产实践中多数最佳施用量(畝):N为24公斤;P2O5为5公斤之间;K2O为6公斤。在施用方法上:一是施足底肥,一般亩用1000公斤优质农家肥、全部磷、钾肥及纯氮5公斤作底肥一次施用;二是适时追肥,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苗期追肥用纯氮6公斤,待玉米生长期到大喇叭口期时,施纯氮13公斤。通过施用有机肥和配方施肥,可达到保护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傅应春 ,《玉米高产栽培》,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西畴县统计局,2015《农村统计一套表》.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
推进贵州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