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2017-04-07孙振勇李钟宁

山东水利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地土壤

孙振勇,李钟宁,刘 锐

(天桥黄河河务局,山东 济南 250000)

水土流失是指在风力、水力、重力和人为活动等侵蚀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可以说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

1)降雨。降雨尤其是强降雨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强降雨等级越高,其对水土造成的破坏作用越严重。连续的强降雨,会形成大流量、高速度的地表径流,对水土造成严重的侵蚀破坏,还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件。

2)地形条件。地面坡度、坡长等地形条件对水土流失现象有重要的影响。地形坡度越陡峭,地表径流的流速就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就越严重;当地面具有一定坡度,坡的长度越大,其汇集的地表径流量就越大,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也就越强。

3)植被。植被的覆盖量与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成反比。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抗暴雨或径流的能力就越强,也就能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而植被遭破坏后所形成的裸露土地,极易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

4)地质条件。土壤结构所具备的特性与水土流失情况密切相关。当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且能有效抵抗地表径流对土壤结构进行分散、破坏时,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同时,土壤结构中岩石的特性也是水土流失的制约因素之一。

1.2 人为因素

1)粗放式的土地耕作方式。我国很多地区还采用比较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片面追求土地开垦数量,农业与林牧业比例失调;过度依赖化肥,深耕深翻次数不足,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透水性、抗蚀性变差,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增大。

2)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大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开垦沼泽、乱挖矿山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3)项目建设项目加剧水土流失。项目建设活动大量占用土地,损害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破坏土壤、植被,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生产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落实相应的水保措施。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2.1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1)破坏土地资源。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6.67万hm2,黄土高原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 cm以上,东北黑土地变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层流失殆尽。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2)粮食生产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剥蚀表土、恶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等方面。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水冲走,土壤的粮食生产能力大幅下降。

2.2 对水资源的破坏

1)淤积河道迫使河床抬高。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湖泊,使得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地上河”。

2)加剧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和运输载体。土壤中的有机物、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会随着流失的土壤一起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2.3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1)破坏生态多样性。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等缓流水体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甚至陷入生存危机,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

2)诱发生态灾难。水土流失导致了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及正常的生产生活,还会造成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下降,从而使得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显著增加。

3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鼓励社会参与

1)政府主导,明确责任。建立地方各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评估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在规划、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科学研究,创新技术手段。以科学技术指导和支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大力开展科研试验、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 RS(遥感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调查中的作用,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社会参与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和企业对于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荒山整治等水土流失防治项目,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2 因地制宜,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1)林草措施。在保护现有森林草地资源的基础上,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植草造林,固结、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保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气候。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牧业为主,充分发挥草原植被对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农业、林业、牧业和副业协调发展。

2)工程措施。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目的,修筑各项工程设施。针对性地开展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山坡治理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冲毁农田房屋,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拦蓄地表径流,使其渗入到土壤中,改善土壤性状,或储存起来,用于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

3)耕作措施。改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采取土壤深松等科学的耕作模式。注重有机肥的利用,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绿色环保农业,实现数量型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在水土流失区域,配置多年生作物、密植作物等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作物,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3 依法监管,严格落实预防措施

1)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各项生产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强化依法规范治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坚决打击破坏水土保持工作的违法行为。

2)生产建设活动应避免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控制扰动土地的范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地形稳定、植被完好,保证表土不裸露,弃渣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避免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土地土壤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我爱这土地
土壤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灵感的土壤
水土保持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水土保持
灵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