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媒体环境下电视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策略

2017-04-07李宇

对外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影视剧本土化跨文化

李宇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国际传播的重点是传播渠道,渠道是国际传播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际传播如果无法实现在海外落地播出,就如同空中楼阁。在新兴媒体时代,这一渠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一定弱化,电视国际传播的内容成为重中之重,因为观众在新兴媒体时代拥有了绝对的自主权和主动性,他们会主动搜索和选择那些契合个人需求和收视习惯的节目。因此,内容的跨文化策略正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于国际传播的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但基于跨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应用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一、新兴媒体环境凸显了电视国际传播内容的重要性

新兴媒体的发展为电视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研究总监大卫·波尔特拉克在2013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所说,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极大拓展了电视台的节目分发渠道和内容增值空间,电视正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同样,新兴媒体及其相关技术也为电视国际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地理空间距离是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限制着国际传播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让观众获取国际新闻的途径更为便捷,全球化的媒介环境也推动了新闻的传播和消费,尤其是跨国新闻的流动。也可以说,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IPTV和互联网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全球性网络体系,传播效率大为提升,电视节目可以较为容易地触达境外观众。

传统电视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落地”,即进入目标国的有线、卫星、地面等电视播出系统。在传统电视国际传播的落地模式下,一个频道要在目标国落地,需要寻求当地运营商的合作,在一些国家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审批,手续繁琐,成本高昂。而在新兴媒体落地模式下,传统电视台可以自主完成针对特定观众的传播,成本低,效率高。与此同时,“搜索式看电视”和“口碑式选节目”逐渐成为主流,电视国际传播要积极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在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跨文化传播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提升频道、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并强化内容搜索与收看的便捷性。

在观众的主动性特征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电视节目的内容成为实现国际传播目标的关键所在。电视节目大致可以分为新闻、体育、娱乐、影视剧和纪实类等类型,其中影视剧是跨文化属性最为显著的类型。与此同时,影视剧在国际传播中的竞争压力也非常显著,成为一个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关世杰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形成了规模生产的文化产品会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种文化的文化产品的客户越多,产品销售量就越大,竞争力就越高。反之,形不成规模生产的文化产品的生存空间就受到挤压或被淘汰出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产品商业化的形势下,文化产品出口多,自然会使其文化得到传播和弘扬。这加剧了全球文化发展的马太效应。①因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中,影视剧(或称影视产品)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关注,其跨文化传播的水平成为影响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素。

二、跨文化维度下电视国际传播的特点

在新兴媒体环境中,电视国际传播的竞争更为激烈,其中,影视节目的竞争具有显著的市场特征。当前,西方国家凭借新兴媒体领域的先发优势,通过本土化、国际化等方式来提升影视产品的跨文化水平,在电视国际传播领域依然处于强势地位。

1.在内容制作领域,西方国家针对新兴媒介领域加大了影视节目制作的力度。根据IHS市场研究公司在2016年10月发布的《2016年世界电视节目生产报告》,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主要媒体公司在全球网络视频和视频点播业务领域的年度节目制作支出成倍增长,其中亚马逊公司在节目制作方面的投资从2013年的12.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6.7亿美元,其中奈飞公司从2013年的25.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9.1億美元。在美国传统电视领域,只有迪斯尼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制作投资超过了奈飞公司和亚马逊公司。就全球而言,美国电视节目制作投资在全球电视节目制作投资总额中占到了三分之一,开路电视、付费电视以及网络电视的节目制作投资之和约为430亿美元。英国为107亿美元,日本为98亿美元,中国为84亿美元,德国为73亿美元,法国为66亿美元。②

2.在传播策略方面,本土化是减少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的重要策略。美国奈飞公司在国际传播中非常注重本土化,而且采取标准化的模式:即与目标国的主要付费电视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采用本土化风格和语言的界面,播出一定本土比例的节目内容,使用本土语言配音或字幕。2016年1月,奈飞公司开始进入波兰市场。2016年9月,奈飞公司按照本土化模式升级了业务,并将其称之为“真正的波兰服务”。奈飞公司与波兰T-Mobile签署了合作协议,奈飞订户可以通过T-Mobile账号付费。奈飞公司在波兰的网络电视业务采用完全本土化的用户界面,在播出的节目内容中,80%使用波兰语配音或加上波兰语字幕。2016年1月,奈飞公司开始在土耳其提供网络电视业务。2016年9月,奈飞公司对业务进行了本土化升级改造,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真正的土耳其服务”。奈飞公司播出大量的土耳其电影和电视剧,并对奈飞公司制作的知名影视剧配上土耳其语发音或字幕。在服务方面,奈飞公司在用户界面上使用土耳其语,用户可以使用土耳其货币支付费用。

3.在市场格局方面,美国仍然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据欧洲视听实验室在2016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电视频道在欧洲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该实验室排列出了欧洲地区前13家经营电视频道的媒体集团,其中有9家来自美国,包括21世纪福克斯公司、AMC电视网、探索传播集团、全国广播公司环球公司、思科瑞珀斯电视网、索尼公司、时代华纳集团、维亚康姆集团和沃尔特迪斯尼集团。欧洲视听实验室在报告中分析了欧洲与美国电影在欧洲视频点播平台以及电影院的市场表现,认为欧洲电影在两个领域中都不及美国。在视频点播领域,欧洲电影平均进入2.8个欧洲国家,而美国电影平均进入了6.8个欧洲国家;欧洲合拍电影表现稍好,平均进入了3.6个欧洲国家。另外,80%的欧洲电影最多在3个欧洲国家的视频点播平台播放,而80%的美国电影进入了11个欧洲国家的视频点播平台。就影院放映而言,欧洲电影平均进入了2.6个欧洲国家的影院,而美国电影平均进入了9.7个欧洲国家的影院。③

三、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的特点

1.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整体趋于优化和上升态势。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积极在海外构建一个节目采访、制作、传输和播出体系,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在影视产品出口方面,总体规模也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电视节目出口约为6066万美元,2014年约为7710万元,2015年约为1.14亿美元。另外,中国电影在2015年海外综合收益为4.2亿美元。

2.影视节目的本土化语言译制日趋规范和普及。节目译制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也是电视国际传播取得实效的基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开始在非洲实施了“中非影视合作工程”,截至2016年10月,已完成了7种语言5000集影视作品的译制工作,并已与非洲45个国家的57家主流媒体签订了87个合作协议。2014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策划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其中包括“中国影视剧对象国本土化语言译配项目”,截至2016年10月,已完成了近60部影视作品的近20种语言的译制配音工作,并在越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播出。阿拉伯语《父母爱情》于2016年2月在埃及播出,收视率达到了3.8%,创下当地境外影视剧播出的收视纪录。2016年,蒙古国主流电视台播出了喀尔喀语版《北京青年》《平凡的世界》后,其主题曲成为当地热播歌曲。

3.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积极探索和实施本土化播出策略。中国广播影视机构在推进传统电视频道海外落地播出之外,积极探索本土化落地播出的策略。一是在国外电视频道中播出“电视中国剧场”,成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新模式。二是在海外探索本土频道的播出和运营模式,例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印尼开办了“你好,印尼”频道(Hi-Indo),在柬埔寨开办了“你好,柬埔寨”频道(Hi-Cambo),实行商业模式运营,采用当地本土语言播出,内容以中国影视节目为主。

四、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策略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积极研究和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技巧与方式,提升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1.影视节目的制作要进一步国际化和跨文化。中国影视节目的制作规模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节目本身的国际化水平和跨文化程度并不高,这影响了影视剧在海外的传播范围和销售业绩。以电视剧为例,中国电视剧《如懿传》是2016年中国影视剧领域在海外销售业绩最佳的作品之一,单集价格为12万美元。但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2016年在中国的单集销售价格为23万美元。中国影视剧制作长期以来重国内市场、轻海外市场的特点,导致了中国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整体国际化和跨文化水平较低。未来几年,中国电视领域需要加强电视节目制作与跨文化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强化业界的跨文化理念和素养,着力提升影视节目的跨文化水平。

2.影视节目译制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体系化。虽然政府在积极推动影视节目的译制工作,但很多国内影视机构因为译制成本较高、投资风险太大等原因,自主进行影视节目译制的热情并不高,规模也很有限。另外,一些机构在制作翻译版本时,语言不过关,不太符合国际标准,导致中国影视节目很难有效大规模进入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因此,对于中国电视国际传播而言,影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尤其是跨文化的翻译和制作是一個研究重点。

3.中国电视国际传播在方式上要积极利用新兴媒体强化跨文化能力。中国电视国际传播在渠道构建和传播方式上,要强化跨文化理念和技巧。例如,要选择当地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传播平台,运用当地的语言和当地观众最习惯的服务界面开展营销、服务和内容分发等业务。

「注释」

①关世杰:《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

②参见:www.rapidtvnews.com/2016101844733/online-video-leadersprogramming-spend-exceeds-traditional-broadcasters。

③参见:www.digitaltveurope.net/559062/european-films-falling-short-ininternational-vod-market。

猜你喜欢

影视剧本土化跨文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