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场域中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纾解

2017-04-07李志强

黑河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微信大学生

李志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持续创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充分借助这些媒体特有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使当代大学生对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产生认同,通过道德引领使其内化为自身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微信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微信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和挑战,最后以微信为场域,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纾解途径进行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借此为德育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道德教育;大学生;微信;困境纾解

在当前时期,由于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加剧,社会公众的“道德浓度”正逐渐被稀释,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感召渐行渐远,甚至一些人从个人利益出发,超越道德底线,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我们可以构筑的道德体系,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极不相符。加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教化,不但能净化社会风气,还能使之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微信特征解析

微信能够在几年时间内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里备受关注,与其客观特性直接相关,可以说是与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密切相关。它除了传统的手机沟通方式具备的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微信的功能十分强大,能够突破运营商和操作平台的限制,在其特有功能的引导下,组建更为庞大的社交网络,在客观上打造一个全民社交圈。

2.微信以智能手机为载体,通过软件和移动信号实现了人际互联,极大适应了移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诉求。

3.微信是一种新型的社交软件,使用门槛较低,开发商并未设置较高的限制,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客户端直接下载微信软件。

二、微信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微信在大学校园中的兴起和流行,给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力契机,它让大学生加强了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创建了一个崭新、开放的德育平台,使德育工作张力更强、活力更突出。

1.为高校德育创设了新的舆情引导通道

大量实践表明,基于微信的德育内容能够激发大学生道德自律的热情,他们在主动参与、评论和转载的过程中,不但能扩大高校德育工作的社会覆盖面,还能为高校德育创设了新的舆情引导通道,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2.为高校德育创建了崭新平台

微信是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新生事物,能够在人际交往时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实现。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能够借此向大学生发送与德育相关的信息,将高校德育工作设置在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互动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微信的双向互动功能十分强大,能够在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中发挥明显优势。

3.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全新的内容

在高校中,德育工作者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德育工作,解除了空间约束,在教室以外更广阔的时空中,德育工作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能够更好的促使大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增强德育的时效性。此外,微信由于与移动互联网相连,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海量信息都可以通过微信捕捉。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者能够上传、转发具有教育意义的任何德育内容,也可以通过群发达到更广泛的德育效果。

三、微信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微信的进一步普及和更多功能的全面释放,对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因此,微信对高校德育的主体、客体和介体造成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大学生德育主体的挑战

当微信在校园中广泛使用之后,德育主体要接受的挑战:(1)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将每个使用者都转换成了“自媒体”。因此,在微信场域中,信息的传播具有极为分散的特性,“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德育主体的中心地位被不断弱化,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微信场域中,高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对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作出积极回应,这就要求德育主体除了要具备必要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与强大的生理、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不但要熟知微信的各项功能,还能熟练的加以应用,与大学生一起成为微信的主要参与者,并借此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确定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2.对大学生德育客体的挑战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对德育客体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微信具有“通讯游戏”的特征,长时间使用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工具依赖,甚至成为微信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理解能力就会降低,甚至排斥任何来自现实生活的信息,对由德育主体提供的德育内容也会产生消极心理;(2)微信中包含海量信息,借助技术复制可以衍生出大量重复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大学生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立体化信息的海洋中,不断被吸引、影响,也增加了这一群体对德育信息进行选择和关注的难度;(3)微信的“自媒体性”使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出现了偏差。在微信场域中,现实以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感逐渐消失,时间也以破碎化、间断化的形式存在。由此带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即时性特征进一步突出,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被潜移默化的消解,对德育的认知逐渐淡化。

3.对大学生德育介体的挑战

随着微信的普及和这一工具对大学生影响的不断加深,倘若无法实现与时俱进,最大限度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实际上,在微信场域中,为了建构大学生德育体系,需要在德育介体方面做出大量努力。但是,这些努力的时滞效应还是部分的消弱了德育的效果。

四、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德育的困境纾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持续创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響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充分借助这些媒体特有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使社会公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产生顺从与认同,通过道德引领使其内化为自身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借助微信平台构建德育新途径

为了提升高校德育效果,为人才培养“把好关”,在德育实践中,应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之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高校德育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进行专门化管理,通过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學生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对微信场域中的信息传播进行“把关”,以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2.借助潜意识和思维模式优化德育范式

已有的经验表明,将德育信息借助微信通道投放到大学生的手机终端,能广泛引起大学生的围观,也会按照微信的内容在朋友圈或者微信平台中进行实时互动。因此,为了纾解大学生德育的困境,高校德育主体应以微信为载体,借助潜意识和思维模式优化德育范式。

综上所述,以往高校德育工作均基于传统媒体做出,以灌输式的宣传模式为主,在针对性地、时效性、持续性等方面表现欠佳,德育信息的传播十分受限,德育效果也很难显现。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媒介的迅速崛起,对高校德育的舆论传播格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新媒体,最大限度的提升德育效果,成为高校德育主体、德育客体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微信场域中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困境以及纾解的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当然,这些结论还是初步的,随着新的通讯工具不断出现,人际交往的范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德育工作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和大学生群体的信息传播习惯,才能让针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持续保持繁荣和高效,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礼,李超民. 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4,(8).

[2]代安琼.对构建高校校园微博运用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6).

[3]蔡茂州.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4]黄钊.论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该研究得到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和思政党建教育改革项目资助。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微信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微信
微信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