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7-04-06陈允恩姜宝顺李丽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极心理健康差异

陈允恩 姜宝顺 彭 焱 庞 楠 马 威 李丽娜

华北理工大学;①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陈允恩 姜宝顺①彭 焱 庞 楠 马 威 李丽娜

华北理工大学;①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①目的 探讨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大学生压力问卷、就业心理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不同求职资质的要求使得大学生在个人烦扰(F=5.14,P<0.01)、学习烦扰(F=4.54,P<0.01)、消极生活事件(F=3.91,P<0.01)和积极应对方式(F=3.00,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认同感不同的大学生在个人烦扰(F=2.99,P<0.05)、学习烦扰(F=9.07,P<0.001)和消极生活事件(F=3.94,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工作地区选择不同的大学生在个人烦扰(F=7.65,P<0.01)、学习烦扰(F=3.43,P<0.05)、积极应对方式(F=4.28,P<0.05)和消极应对方式(F=3.46,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在个人烦扰(t=-3.14,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压力的感知和应对方式的选择有影响;面临压力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能减少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压力带来的困扰。

大学生 就业心理 压力 应对方式

在21世纪,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或不可避免地承受各种压力。大学生压力源的内容包括学习压力源、生活压力源、发展压力源、环境压力源(就业)、社交压力源和婚恋压力源等[1]。近些年大学毕业生之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会大大增加[2],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种种问题,又会加重压力,因此面对“就业难”和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出现心理冲突和压力增加的情况,由此所引发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继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3]。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学会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承担的压力和处理问题的应对方式,以及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帮助他们从就业心理冲突和困惑中解脱出来,调节心理,正确处理问题,顺利就业[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3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1.15%。男生112人,女生125人;独生子女166人,非独生子女71人;城市156人,农村81人;医学生79人,工科生48人,理科生56人,文科生54人。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是否独生、生源地、专业等。

1.2.2 大学生压力量表[5]共30题,包含三个分量表:个人烦扰(日常压力)16题,学习烦扰(学习及考试压力)10题,消极生活事件(个人及学习方面)4题。采用0~3分的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总分高于45分则表示压力高,反之,则表示压力较低。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为自评量表,在每一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四种选择(评分为0、1、2、3)。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条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1.2.4 就业心理量表[6]由温萍2012年编制,共20个题目,其中包含大学生最关心就业相关的问题:意向、前景、条件待遇、面试失败、心理压力等。

1.2.5 统计方法 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求职资质条件下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在对于哪种条件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问题上,大学生有明显压力;在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存在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不同求职资质条件下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

2.2 专业认同感不同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在面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的问题上,大学生存在压力,在个人烦扰、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专业认同感不同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P<0.001

2.3 对工作地区选择不同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对于找不到工作是否愿意到小城市或城镇工作的问题,大学生存在压力,在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生活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工作地区选择不同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

2.4 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在对两者进行差异比较的时候,将被试分为了积极应对组和消极应对组,积极应对组为两维度平均分中积极应对维度的平均分较高的人,消极应对组为两维度平均分中消极应对的平均分较高的人。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在个人烦扰上差异显著,也就是说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更容易在个人烦扰上产生压力,不同应对方式在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方面产生的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大学生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3 讨论

在就业心理研究中,对于哪种条件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问题上,选择专业成绩、兼职经验的大学生个人烦扰压力较大,选择各种证书和兼职经验的大学生学习烦扰压力较大。这与岑延远研究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通过词汇所描述的排列在前的自我完善、寻找机会、提升能力、不断学习、不甘落后、经验缺乏、迷茫、积极应对等基本一致[7]。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想提高专业成绩的同时,也想增加兼职的经验,这样才能有目的的进行理论实践学习,以便自己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与杜晓静等[8]研究一致。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自我肯定程度较高,造就了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将来的就业充满信心与希望。但是,这也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他们过多的关注于专业成绩的提高、忙于在课后进行各种兼职工作,从而忽略了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学生与教师间起了沟通的桥梁作用,在工作中可以提升自身沟通协调等能力,锻炼自己再加师生的赞扬和肯定,增加成功体验保持自信心,有利于就业[8]。

在对于采取积极应对的应对方式上,大学生在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事件上更多的采用了积极应对的方式,多参加活动,多锻炼自己与人交际的能力,而对于各种证书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因此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是足够积极。

目前在就业上,用人单位会考虑把高等院校分为一般和重点院校,将专业分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在面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的问题上,认为所学专业不好的大学生比认为所学专业一般和中等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这体现出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评判,当大家找工作遇到问题时,许多大学生会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不能找到对口专业,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调剂进入本专业而并非自己的选择,所以对所学专业并不认可,越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好,在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较多的抵触情绪,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扰增多。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当初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冷门专业,却没有考虑到日后就业问题,在慢慢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这将对自己未来找工作形成一定的局限性,个人烦扰的压力在这种焦虑中逐渐增多,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专业并没有持很乐观的态度,可能是调查对象为一般院校以及不是热门专业有关。这与周敏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就业心理问题方面,一般院校的大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与“热门专业”的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问题[9]。

对于找不到工作是否愿意到小城市或城镇工作的问题调查中,选择不会的大学生要比选择会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压力体验。多数大学生希望在大城市或沿海城市就业,但将会面对工作竞争、生活和住房等多方面的压力,因而不愿意到小城市和城镇工作的大学生体验到的压力更大,这与谢安国[10]研究一致,大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区域(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大中城市)会增加就业压力。也可能是由于不愿意到小城市和城镇工作的大学生,对于生活品质要求更高,对于个人成长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压力的侵扰,有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让他们耿耿于怀,无端增加了个人的困扰。而选择在找不到工作后会去小城市和城镇工作的大学生,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对于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认识,因此所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找不到工作也坚持留在大城市的大学生,性格中不乏固执倔强的态度,因此在面对问题时,更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所以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水平要低于自我认知较为客观的大学生,他们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压力的减轻,也会无形中造成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来说,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个人烦扰少、压力小,这与孟勇等[11]的研究一致。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越大,他们越有可能采用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越少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的影响不同,大学生在出现问题和压力时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越多,压力产生的越多越明显,且易形成一个不利于问题解决的负性循环。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时,焦虑水平低,所感知到的压力相对较小,能够减少各种烦扰和消极事件所能带来的困扰,这与张聪颖等[12]研究一致,而在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上采取两种应对方式上的无差别,主要也是由于学习问题和生活烦扰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因此无明显差异。

当代大学生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就业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健康水平[13],而采用积极应对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学生面对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时采取何种应对方式,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确出现压力的原因,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找准定位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为高校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呼吁社会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合理的人才使用和选拔机制[14],改善应对方式与减轻心理压力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态健康地面对就业压力。

[1] 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8(6):468-476

[2] 吴秋容.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企业导报,2015,16(13):130-178

[3] 刘春雷,于 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31(6):81-88

[4] 高亚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5):248-249

[5] 李 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杂志,2002,8(1): 27-32

[6] 温 萍.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7] 岑延远.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内隐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28-930

[8] 杜晓静,李慧娟,王智红,等.心理资本视角下“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30(3):159-166

[9] 周 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1,7(7):49-51

[10] 谢安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3(3):90-95

[11] 孟 勇,张 磊,张 慧,等.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4):277-279

[12] 张聪颖,刘 艳,郑海英,等.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存在焦虑的影响.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55-56

[13] 邓晓红,张 洁,卢 洋.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33(1):86-91

[14] 王婕妤.大学生就业心理及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2016-11-29 收稿)(张爱国 编辑)

Influence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CHENYun'en,JIANGBaoshun,PENGYan,etal

(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ngshan063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Methods A total of 237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pressure questionnaire,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Results Different job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mad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personal trouble(F=5.14,P<5.14),learningburden(F=4.54,P<0.01),negativelifeevents(F=3.91,P<0.01)andpositivecopingstyles(F=3.00,P<0.05)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Theprofessionalidentityofdifferentstudentsinpersonaltrouble(F=2.99,P<0.05),learningburden(F=9.07,P<9.07)andnegativelifeevents(F=3.94,P< 0.01)ha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workareatoselecteddifferentstudentspersonaltrouble(F=7.65,P<7.65),learningburden(F=3.43,P<0.05),thepositivecopingstyles(F=4.28,P<4.28)andnegativecopingstyles(F=3.46,P<0.05)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Differentcopingstylesofcollegestudentsinpersonaltrouble(t=3.14,P<0.01)hadsignificantdifference.Conclusions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hav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choice of coping styles;Under pressure, tak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pressure, take negative coping ways can increase the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sychological.Pressure.Coping style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03040202)。

陈允恩(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神心理卫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694(2017)02-149-5

猜你喜欢

消极心理健康差异
相似与差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