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若干研究

2017-04-06古翀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文化高校

摘 要: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广泛的参与性与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身心、个性发展。随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社团也面临着完善与优化等问题,本文就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行解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活动,它的组成源于成员共同爱好与共同语言,是一个自由、自主的团体。高校应积极建立体育社团,并加强对社团组织、管理及发展趋势的研究,配合其他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社团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社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形成朋友圈。就社团的活动性质与形式来说,学生都是主动参与,这种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良好素质与判断力。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体质、人格、心理、道德等素质的提高,单凭理论知识教育是不能完成的。据调查显示,近80%的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参加了学校社团,体育社团就是其中之一。

二、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校内体育社团的成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比如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都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知识的重要途径。校内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校园文化是一项强有力的补充,在加强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高校体育社团不足之处

现代高校内学生社团众多,管理社团的机构、成员比较繁杂,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在管理方面,管理者更多地注重社团活动带来的荣誉而忽视了成员内部的梳理、引导与支持。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社团每年所开展的活动以竞赛型为主,培训、健身、表演、社交型活动占的比例极少,活动单一,缺乏创意,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员流动性大,极大限制了体育社团的发展。

四、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途径

1.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关键,也是校园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风貌与教育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蓬勃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增强自身实力,培养团队精神,结合两者之间的共性来说,学校一定要注重从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方面来培养“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

2.提高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效率

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首先要对社团的模式与功能进行认识,要明白体育的性质不只是一种潮流,而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团干部和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对体育社团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比如每年对各个社团进行评估,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团进行表彰,对不积极的社团予以整顿或取消。另外,社团管理层在选拔环节中要做到认真负責,服务意识要强,同时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定期通过社团活动向学生介绍体育锻炼对人体、生活、职业生涯等起到的积极作用,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经费投资

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与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健全的体育设施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所以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体育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另外,投入经费建设的设施一定要保证物尽其用,所以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与实力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规范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按劳分配,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实际上,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就是大学生自我挖掘、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常颖.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

[2]刘晓莉.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阶段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陈洛嵩.中外体育社团对比研究[J].科技展望,2015(34).

作者简介:古翀(1983— ),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校园文化高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