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首市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措施及成效

2017-04-06时明刚段科平石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改造措施成效

时明刚+段科平+石蕾

摘要 在分析吉首市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改造措施,总结其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措施;成效;湖南吉首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04-03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延伸的过渡地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级市。进入新世纪,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吉首结合区位与气候条件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2—2005年期间,全市大面积开发金秋梨产业,开发面积覆盖6个乡镇14个高海拔村,总面积逾2 000 hm2。但由于产业开发后续配套相关措施没有跟上,使得该市金秋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总体产量较低,果实品质较差,价格上不去,商品缺乏市场竞争,严重制约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10年开始,吉首市实施“高山低产园综合技术推广”项目改造后,逐一突破发展瓶颈,局面焕然一新,现在已发展成该市高海拔山区一项新兴支柱产业,农民农业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1 改造前状况

1.1 自然状况

1.1.1 交通不便。项目区14个村,33个自然寨,4个自然寨未通公路,梨园间没有机耕道路设施,全靠肩挑背驮,劳动强度大;加上项目区同样受城镇化、工业化影响,劳动力紧缺,投工投劳成本增加,影响果农生产积极性。

1.1.2 设施不齐。项目区平均海拔在500 m以上,水源紧缺。集雨节水设施分布覆盖面积只占15%,施药用水投工成本高,抗旱能力弱,影响产量与品质。

1.2 技术状况

一是修剪不到位。果农一般一年只于春季修剪1次,而且重剪下部枝条,轻剪上部结果枝,致使结果部位逐年提高,形成高脚梨,不利于生产;二是疏果不到位。果农疏果普遍存在思想保守、下不了手习惯,过量留果,影响品质[1];三是套袋不及时。套袋时间为5月底至6月中旬,套袋偏迟,影响品质;四是施肥不科学。果农习惯春季施复合肥,来势慢,影响开花结果,且1年只施1次春肥,造成后期营养跟不上,品质上不去。

1.3 病虫害防治状况

1.3.1 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常年发生的病虫有10多种,其中梨锈病、吸果夜蛾连年大发生,危害损失程度达60%以上。

1.3.2 病虫害防治难。一是产业区从事生产的果农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劳动效率低;二是果农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加上乱用药、盲目用药、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直接造成增加成本,杀伤天敌,病虫危害重,环境污染重;三是植保器械落后,病虫防治效率低。

1.4 销售状况

1.4.1 商品果率低,价格上不去。据统计,项目实施前产业区农户修剪、疏果、套袋标准化生产比率不足30%,梨锈病、黑星病、梨木虱、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梨黄粉蚜等病虫发生危害重,各种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达60%左右;金秋梨平均产量10.5 t/hm2左右,全年总产逾2.1万t,果品品质不高,250 g以上商品果率不到20%,价格较低,平均价格只有1.4~2.0元/kg,平均纯收入仅为6 300元/hm2。

1.4.2 销售配套服务跟不上。金秋梨固有“南方梨王”之美称,具有形美、肉脆、味甜、水分足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销售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销售困境。一是没有专用储藏设施,金秋梨属时鲜水果,下树果品保鲜期仅15 d左右,销售压力大;二是销售手段落后,商品没有创建自己的商标品牌,上市后消费者难以区分,市场站位不稳,特别是产品没有取得绿色食品相关认证,进入不了超市类高端消费市场;三是销售渠道不畅,吉首金秋梨基本是内部自销,没有打开外部市场,造成果农增产年份不增收,直接影响产业发展[2-3]。

2 低产园改造措施

2.1 行政措施

2.1.1 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步伐,切实解决高海拔山区金秋梨效益低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出台2010—2014年“吉首市万亩金秋梨标准园建设”5年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工作小组由农业局牵头,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 000万元,内容包括园区道路、集雨节水窖、温度调节储藏库建设、低产园技术实施等。5年规划实施共完成园区道路建设31.7 km,集雨节水窖1 325个,温度调节储藏库8个,3 100 m2,低产改造综合技术推广核心示范面积500 hm2,有效解决水源紧缺、劳动强度大、时鲜水果保鲜期短、培管技术差等系列问题,间接辐射带动全市2 000 hm2金秋梨产业的发展[4]。

2.1.2 推进岗位职责。项目工作小组由市农业局牵头,具体工作由市农业植保站与市经果站具体实施,乡镇街道办驻村工作队员及农技服务站纳入管理范畴,行政、技术落实专人专村专区负责岗位责任制。领导督查小组按照年初制定方案定期对工作进度与质量进行督查,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1.3 推进商业运作新模式。一是推进公司规模化运作。大力培植与扶持基层商业运作服务组织,一方面在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运作管理与人员技术上给予积极引导与培训,从而做到组织管理制度化、培管技术规范化、商品供货质量标准化,大幅度提升服务组织产业服务能力,实现“公司、果农”双赢。二是推进品牌化营销。打造“吉首矮寨高山金秋梨”品牌,同时申报取得绿色食品商标标识。一方面扩大了影响,另一方面为打开高端销售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推进活动促销。从201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计劃拿出专项资金结合矮寨大桥旅游业的景区区位优势,由德夯旅游处牵头举办年度“矮寨高山金秋梨节”,通过游客品梨、梨王评比、文艺演出、新闻电视媒体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招引客商。截至2016年,已举办2届,累计现场招引周边县市果品经销商50多人次,签订销售意向协议逾1 120万t。实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1.4 推进政策倾斜,加快土地流转。2015—2016年吉首全面实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金秋梨特色水果是“5个万亩精品园建设”项目之一。将金叶梨子专业协会、湘西农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来抓,继续加大产业服务建设资金扶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将矮寨镇金叶、阳孟、排兄,乾州街道办事处十八弯、吉庄,马颈坳镇枫香、补哥等低改技术推广示范村定位产业扶贫单位对接村,以及对各村种植大户实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建档立卡技术服务负责制,扶贫单位与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的负责制方式,确保资金与技术服务双保险[5]。同时,针对部分果农由于存在果园面积少、劳动力缺乏而放弃培管问题,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干部积极配合服务组织做好果农思想工作进行土地流转,最大化实现连片规模管理,提高服务组织服务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技术措施

2.2.1 推广绿肥种植技术。种植绿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快土壤中速效养分的转化,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地表径流,达到用地养地的目的。结合高山气候特点,主推冬季11—12月撒播满园花绿肥种45 kg/hm2进行土壤改良技术,翌年3月上中旬再结合梨园深翻进行压绿,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为提高金秋梨产量奠定基础。

2.2.2 推广春季翻耕技术。果园深翻可以逐年增加土壤活土层,改善通气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示范区主推春季深翻技术,即3月在梨树行株间全园深翻30~40 cm,树冠外围滴水线以内浅翻20~30 cm,每年进行1次,并结合春季施肥和冬季种植的绿肥一起翻压。

2.2.3 推广修剪技术。一是冬季修剪。梨树进入休眠期,是冬剪的大好时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树形,调整树冠结构,培养结果枝组,调整花芽量,调节枝条质量及数量,促进通风透光,更新复壮树冠,延续衰老。二是盛果期的修剪。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树体生长,把树体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保持树冠不荫蔽,以利通风透光,维持健壮、稳定的中庸树势,使盛果期延长[6]。对树势较旺的植株,要控制旺长,多疏除、少短截,去直立枝留斜生枝,多留花芽,以果压树势,使其趋向于中庸树势;对树势较弱的植株,采用较重的修剪方法,中截强枝,疏去弱枝。三是夏季修剪。剪去竞争、徒长、直立新梢,促发侧梢和副梢,压缩顶端优势,改善树体结构,并及时对侧梢和副梢的嫩枝部分进行修剪,留20 cm长,等第2次梢萌发后再剪留20 cm,幼树可用手指掐去枝头,使梨树枝条充实,枝条充分木质化,利于叶片早熟增大,加强果树光合作用,调整枝条培养结果枝组,促进翌年成花结果,增强树体抵御严寒能力。

2.2.4 推广疏果、套袋技术。疏果、套袋是控制果实大小和果品质量的关键性技术。疏果一般从4月20日开始至5月15日结束,或在大多数幼果横径达到1 cm大小时开始。疏果一般分2次完成,第1次保证果与果之间平均距离为10~15 cm,不必仔细观察,留大果疏小果,要求10 d内完成;第2次疏果一般在幼果达25~30 g时进行,一般在5月7日开始,此时受病虫危害的果子已产生明显症状,主要疏除病虫果、畸形果、花絮朝天果,要求在10 d内完成。套袋必须在落花后20~45 d内完成,即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完成。套袋需按片进行,便于施药,套袋时先套上部果,再套下部果,先将手伸进袋中,使全袋膨起,再行套袋,每个花絮套一果,一果一袋,不可一袋两果。

2.2.5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平衡施肥、估产施肥、增施有机肥”的原则,使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一是施足底肥。吉首金秋梨基本已进入丰产期,成年园采收后至落叶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施用腐熟人畜粪15.0~22.5 t/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作底肥。秋施基肥有利于经过冬春分解,翌年春天充分发挥,促进萌芽、开花、结果;且有利于根系伤口愈合,营养储藏和梨树安全越冬。二是适时追肥。首先是结果树萌芽肥(促花肥),此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萌芽前15 d左右,幼树施2~3 g/株,结果树施0.25~0.50 kg/株,施肥位置以树冠外围0.5~2.5 m为宜,开宽20~40 cm、深 30~40 cm、长1 m的坑沟,将肥料撒入坑内,倒入淡水肥或清水,然后覆土。其次是果实膨大肥。7月是金秋梨梨果迅速膨大期,此期应以钾肥为主,配以磷、氮肥,以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促进花芽分化。施肥量视树势、挂果多少而定,幼树、初果树和挂果少的树施磷、钾复合肥0.25 kg/株,盛果期树可施0.5~1.0 kg/株。

2.2.6 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新技术。一是在器械上推广使用手提式汽油、电动背负式弥雾、喷雾等先进施药器械;二是建立专业、高效的统防统治机防队伍;三是加强预测预报,指导服务组织及果农开展病虫害适时防治;四是选用含量高、环保剂型农药,同种农药每季只使用1次,不同类型农药轮换使用,并注意安全期。

3 成效

3.1 经济效益

一是投入明显降低。基础设施完善,平均每年减少投工45个/hm2,按每个工100元计算,节约成本4 500元/hm2;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年平减少用药2次,节省人工、农药、燃油费用450元/hm2。二是产量明显增加。低改项目示范区平均产量达24 516 kg/hm2,是非改区产量11 514 kg/hm2的2.1倍。三是品质大幅度提升。示范区金秋梨果皮光滑、肉质脆甜且水分充足,示范区300 g以上商品果率达85.3%,较非示范区的13%提升了72.3个百分点,可溶性固溶物增加0.7%,果肉可食率增加6%。按照商品果市场平均批发价4 元/kg计算,增收38 376元/hm2,合计节本增收43 326元/hm2,2 000 hm2低改示范园年共节本增收8 665.2万元。四是树势增强,病虫危害明显减轻。与对照区相比,改造区树势明显增强,枝繁叶茂、果实均匀度、光泽性有明显提高,平均病虫危害率比非改区降低27.2%。

3.2 生态效益

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一方面提高树势与果品品质,另一方面有效杜绝果农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破坏肥力等问题;二是推广套袋技术,即从6月下旬套袋结束后一般不再使用杀虫剂类农药,完全达到绿色食品管理要求;三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既控制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切实提高了防效,也减少防治次数与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社会效益

低产园改造项目实施是一项社会民心工程。首先,从根本上填补了吉首市高海拔山区无产业的空白,打造成了一口高海拔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固有源泉,深受群众的夸赞;其次是为吉首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生态旅游业建设是吉首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的核心内容之一,矮寨高山金秋梨品牌的创建,产品包装与销售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工作都结合矮寨大桥景区区位优势运作。如今矮寨高山金秋梨凭借其“形美、味甜、品优”等特点享誉周边县市,销售辐射省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金秋季节的一道亮丽风景;再次是市委、市政府勤政为民,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具体体现,为吉首产业精准扶贫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稳定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经验与方法。

4 参考文献

[1] 疏义恒.梨树低产园大面积改造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99-500.

[2] 王建军.山地梨低产园改造技术[J].浙江柑橘,1997(1):37-38.

[3] 徐应华,秦燕.金秋梨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00,32(5):36-37.

[4] 何鋼,周国英,姬武兴,等.金秋梨套袋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1(2):54-55.

[5] 周国英,何钢,唐成万,等.金秋梨无公害施肥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1(2):51-53.

[6] 周国英,何钢,刘君昂,等.金秋梨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无公害病虫防治[J].经济林研究,2001(2):49-50.

猜你喜欢

改造措施成效
浅谈燃煤锅炉的节能环保改造措施
泸水县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及措施探讨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