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措施

2015-11-07刘安运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改造措施油茶成因

刘安运

摘 要:该文在介绍池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良种选用、科学改园、培肥土壤、合理间伐、整形修剪、高接换冠、垦复补植、更新造林等方面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以全面提升油茶园的生产力。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成因;改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84-0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经济寿命长、稳产收获期可达80a以上的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自然分布在低海拔、低纬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区。其茶籽油耐贮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素、芥酸和棉酚,胆固醇含量少,色清味香,长期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用油,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好的食用油脂之一。此外,茶油及其副产品还是化工业、制药业、美容业的上等原料,其综合利用价值很高。大力发展油茶生产,对增加优质食用油资源,振兴山区经济,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从2011年开始,通过调查及低产油茶林改造试验,总结出一套意在提高油茶低产林产量的综合改造措施,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池州市油茶种植现状

根据《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池州市属于油茶较适宜栽培区。自20世纪末,特别是近10a来,池州市借助国家加大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力度及林业体制机制改革之机,加快推进油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先后引入大公司栽培油茶,一度涌现出如青阳县博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池州市天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贵池区唐田镇)、东至县金寺山林场等一大批油茶造林企业。与此同时,全市各地还启动了油茶优良种苗基地、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低效油茶林更新改造、油茶专业合作社组建等项目建设行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种苗、种植、加工、旅游一条龙的油茶产业链,截至目前,油茶面积发展已近6.7万hm2。另一方面,油茶发展规模虽已达到了一定程度,可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油茶林病虫害严重、老残林结实量低、相林混乱、水土流失严重等多种问题,致使油茶林应该获得的经济产量与现实产量存在着一定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此类油茶低产林面积约667hm2以上。如此规模的油茶低产林存在,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使广大油茶种植者因经济收益的低下,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进而最终会阻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油茶低产林加以改造,以提高油茶低产林单位面积产量,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全面提升池州市油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关键。

2 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农户分散种植,经营管理粗放 从全市范围来讲,除了近几年油茶大户规模种植外,多半还是农户分散种植在自家的山场或农田中,种植形式表现出十分零散。加之油茶前期收益少,青壮年劳力均出村到城市打工,基本上栽后很少管护。据调查,多数茶园前3a每年只砍杂割草一次,较少进行垦复、中耕与施肥,更有甚者从未抚育,导致油茶山越种越贫瘠,茶园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这样久而久之,油茶林地变瘦,土壤板结,油茶幼树因长期缺乏营养,生长发育不良,林相混乱,未老先衰,产量低下,大小年现象明显;而另一方面,由于油茶多种植在有一定的坡度的山坡上,有的油茶林虽经抚育,但年年都是进行顺坡全面锄草,没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因南方雨水大,造成雨水直接对裸露的地表冲刷,导致土壤高度退化,严重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发育。再者,油茶病虫害发生后,得不到及时防治,造成了林农一定的损失。例如,有的老油茶林因林区卫生条件不佳,油茶炭疽病频发,树势衰弱,落果现象严重,使茶园减产20%~30%;而茶籽象甲、茶梢蛾的发生,也直接危害了油茶林、果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2.2 科技支撑不够,油茶林得不到整形修剪 油茶树产量高低与树冠大小有着密切关系,要实现油茶的优质、高产、稳产,除了科学合理地施肥,整形修剪也尤为重要。通过修枝整形可使其结果枝增加且分布均匀、徒长枝减少、叶面积系数增大,树冠受光面积增加,大大促进开花坐果。由于农户长期分居在偏远山区,对油茶的栽培管理基本上沿袭着过去的传统经验做法,简单式种植,很少会去整形修剪,致使油茶结果枝条分布凌乱,通风透光性差,徒长枝、扫堂枝和下垂枝较多,树形分层结构不明显,油茶只在树冠外围枝条上结果,造成林地生产力低下。

2.3 品种混杂或单一,投入不足 对于低产油茶林来说,品种低劣是造成其低产的根本内在因素。由于油茶系异花授粉树种,在漫长的自然杂交过程中普遍存在品种类型的多样性,导致花期和成熟期不一致[1],既给油茶管理增加了难度,也会影响茶籽的出油率。调查发现,凡是过去用实生苗造林的油茶林个体间差异明显且大多数经济性状不稳定,导致其产量低且不稳,茶油单产仅5kg/667m2,平均产值不到200元/667m2。有的品种分枝少,树形不开张,皮厚、果小、出籽率低、出油率低、开花偏晚,结果性能差;有的地方,特别是零散种植的,用单一品种造林,一旦遇到不利的气候因素影响,往往造成其自然坐果率低,产量不高;还有的油茶林分布在北坡。按照油茶栽植成本计算,池州市每667m2新造油茶林投入需1 2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每667m2投入需800元左右。虽然国家在农业综合开发、油茶示范林和油茶良种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但与池州市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依靠种植户微薄的投入尚显严重不足,因投入不到位,加之管理水平也较粗放,无形中形成了低效林。

3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

针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从良种选用、合理改园、培肥土壤、科学管理等方面来加以改造,以全面提升油茶园的生产力。

3.1 良种选用 油茶栽培应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尤其要注意品种的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一致性。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不论为保证结实,还是维持群体的稳定性,都要求在同一片林内至少栽植开花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的3~5个以上优良无性系;且要树冠高低不同的无性系配合栽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池州宜选用长林系列优良品种有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6号、长林166号等高产优良无性系。另外,经安徽林木良种委员会认定并试验栽培的黄山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1~5号,也可以选择种植。目前,上述品种在皖南地区均有栽培,用于造林,成活率高、品质好、生长快、抗寒耐旱,且丰产稳产。

3.2 合理改园 对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合理建园是重要措施之一。(1)修建好一条宽3m左右的茶园间盘山机耕道,以便于运输和管理;(2)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一改过去那种“随坡种植”为“等高种植”,即环山沿等高线,将山坡地整理成“前有埂后有沟内稍倾,宽3m以上的台面”,然后再在台面上作业;(3)清除茶园内野草杂灌及茶树周边遮挡阳光的林木,以提高油茶光合效率;(4)深翻茶园土壤,在冬春季节,在茶树树冠垂直投影线内浅挖(10~15cm),在垂直投影线外深挖(深度20cm以上),翻挖时注意将茶园中的杂草深埋土内。

3.3 培肥土壤 油茶一旦开花结果后,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要使其持续高产稳产,必须连续不断地补充肥源,但须在摸清低产茶园的形成原因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还必须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实情况,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秋冬季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以速效肥为主。油茶不耐肥,特别是氮肥,若氮肥过多会使营养生长旺盛,病虫害严重,结果量下降。具体施肥方法如下:(1)对于山区茶地偏酸性土壤,可通过对茶园撒石灰(150kg/667m2),并结合深翻一遍,以改善土壤通透性[2];(2)抓住关键期施肥。油茶在头年10月中旬开花,到翌年寒露或霜降果实成熟,采果期正值其盛花期。因此,油茶在采果后至立春之间,正处于关键施肥期,此时应施足基肥(施生物有机肥250kg/667m2,尿素15~20kg/667m2,钙镁磷肥15kg/667m2);幼果长出期适当追肥(根外喷施1次KH2PO4加0.3%尿素液)。(3)适当间种绿肥,如决明子、山萝卜、花生、大豆等,以达到以园养园,同时有利稳定土壤温湿度,熟化土壤。(4)对规模化种植户来说,可发展生态养殖,如在林间散养一定数量当地的土鸡,既减少了虫害,又可增加收入。

3.4 林分改造

3.4.1 合理间伐,提高光合效率 对密度偏大,冠幅小,分枝少,林相乱,难通风,透光率低,卫生条件差等低产油茶林强化间伐措施。去劣留优,砍除发育不良、病弱、不结果的劣株,株行距保持在2m×3m或3m×4m,保留60~110株/667m2,使树冠间距离合理,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

3.4.2 整形修剪,改良树体结构 根据油茶树体结构,采取“因树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强”以及“小年重剪,大年轻剪”的方法,于每年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过密枝、寄生枝、扫膛枝、细弱枝、徒长枝、地脚枝和下垂枝等,减少养分消耗;对于树冠太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枝,要伐去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适当压低树冠高度,以改善树冠和林分透光、通气条件,增加结果面积[3]。茶园经修剪后,要及时施剪后肥,促进植株抽梢、粗壮。

3.4.3 品种低劣低产油茶林,高接换冠嫁接良种 对长势旺盛而品种低劣的油茶纯林,通过密度调整,实行高接换冠嫁接良种,将劣种林改为良种林。具体要做到:(1)换冠对象选择旺盛的幼林,或壮龄林中几乎不结果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角度应适当、干直、平滑、健壮、无病虫害的主枝。(2)穗条必须用前述长林系列及黄山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或经省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适宜本区域栽培的良种。接穗要选取发青、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且新梢转成绿色,基部开始出现淡褐色,整个枝条达到半木质化程度的枝条。同时,嫁接油茶时穗条要带1~2片叶(或2个半片叶),要求随采随用,若要运输,应遮阴保鲜。(3)进行换冠高接的油茶树每棵接3~9个接穗,壮树多接,弱树少接,安排好高接部位,适当保留好一部分枝条,并注意接穗部位受光的均匀性。(4)以5月下旬至6月下旬嫁接为宜,为防止高温烫死接穗,在保湿袋外用遮阴或搭遮阳网棚挡住阳光,但散射光能透入,保证接穗得到合适光照。(5)注意鸟畜危害,及时抹除接口以下的萌蘖,以保证接穗的正常生长。

3.4.4 稀疏不均,垦复补植 考虑对现有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管理不到位,产出较低的油茶林分,采取垦复、补植、施肥等管理措施。补植要求挖大穴(80cm×80cm×60cm),先在穴底垫层5~10cm植物秸秆,然按每穴分别施腐熟的鸡粪或饼肥3~5kg、复合肥50g,表土回穴5cm,再在其上栽植油茶无性系良种苗。可于头一年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抓住雨后有利时机补栽,确保成活、生长,并尽快进入结果期。

3.4.5 衰老油茶林,采用良种化更新造林 对油茶林树龄过大,主枝枯死、冠秃,病虫害严重,自然更新能力差,只开花不结实,或大量落花落果现象,已进入衰老阶段等茶园,可根据情况全面清除,采用良种化、规模化更新造林,迅速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产出水平。种植苗木用2年生嫁接苗,定植后1~2a内要及时抚育,一般需要劈草2次、挖山1次。每次劈草,宜在梅雨季节之后及时进行;9月份再劈草1次;挖山宜在冬春进行。有的嫁接苗栽植后当年就能形成花芽,并能正常授粉结实,但最好在前3a及时摘除花芽或幼果。

4 结语

总之,池州市油茶低产林产量低除了与现有林分结构、树体管理、栽培品种和投入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外,还与当地油茶种植方式、水土保持措施应用、土壤肥力供应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弄清楚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然后再采取“分类施策,综合改造”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改造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传宪.改造低产林是发展油茶的重要措施[J].林业资源管理,1986(6):74-76.

[2]肖国鑫.潮汕地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低产林改造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0,28(2):114-117.

[3]肖金辉.福清市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11-11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改造措施油茶成因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泸水县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及措施探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