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实践研究

2017-04-05武阿莉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青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武阿莉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中 723000)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实践研究

武阿莉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中 723000)

在分析长青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公众教育基础设施、公众教育机构及人才等公众教育资源优势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找准定位、建立平台、开展活动、因势利导、培训队伍”公众教育模式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效,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今后保护区公众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模式;效果

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是指保护部门借助大众传媒向人数众多、各不相同又分布广泛的社会人群传播保护的法规、知识、理念等信息内容的社会过程,具有面向整个人类、促进人类环境理解、帮助人们参与解决环境问题,防止出现新的环境问题等特征[1]。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为了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公众教育公众进行了摸索与尝试,已初步探索出利用自然资源与管理条件优势的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模式,现总结如下。

1 长青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资源优势

长青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在原长青林业局转产的背景下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陕西省洋县境内,介于东经107°25~107 °45′,北纬 33°26′~33°43′之间,海拔800~3 071 m,总面积3.0万hm2,其中核心区1.1万hm2,缓冲区0.34万hm2,实验区1.55万hm2。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7.46 %,竹林面积21 358 hm2,是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经过多年经营尤其是保护区成立以来20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明显优势。

1.1 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1.1.1 动物资源 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豹、朱鹮、金雕、白肩雕、中华秋沙鸭、黑鹳等10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猫、黑熊、斑羚、鬣羚、血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勺鸡、大鲵等52种。

1.1.2 植物及森林资源 长青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 100余种(种子植物1 556种,蕨类植物61种,苔藓类植物40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独叶草、银杏等4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植被类型完整、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既有原始森林,也有天然次生林,沿海拔从低到高分布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亚高山草甸[2]。雨热同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区内气候及植被的特点。

1.1.3 气候资源 长青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复杂地形、植被等因素影响,区内气候温度较低、温差较小、冬冷夏凉、温凉湿润,垂直地带性和小气候差异明显,沿山逆上,呈现“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等特点,既能为休闲旅游、教学和科研等提供非常适宜的场所,也可作为科研教学的样本材料。

1.2 公众教育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1.2.1 动植物资源展示中心 位于保护区驻地华阳建有访客信息中心,该中心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资助下建立的,室内面积约300 m2,分为上下两层,挂图达2 000幅,可循环播放保护区专题科普片。同时,设有专人讲解,已成为保护区科考、入区教育、对外交流的最佳场所。

1.2.2 森工会场 位于保护区内杨家沟保护站,面积100 m2,可容纳60余人,室内以挂图、实物等形式向公众展现保护区成立前森林采伐状况及其对林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保护区成立以来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良性演化,让受众可直观了解保护环境与加强保护区管理的成效与必要。该会场已作为科普教育培训基地。

1.2.3 教育科研基地 保护区被多个科研教学单位列为研究或教学教育基地,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陕西理工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多样性考察基地、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学堂示范基地、陕西省植物学会野外科普教育基地、绿色营自然教育培训基地等,尤其是北京大学在长青建立的大熊猫研究基地蕴含着着保护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从1985年始,由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带领的大熊猫科研小组在此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表明“长青保护区是当今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密集分布区”,并呼吁转产建立长青自然保护区。经过近二十年的转产保护,保护区已成为众多院校、教育机构开展自然科普活动的理想场所。

1.3 公众教育机构及人才系统、完备

1.3.1 机构与人才 保护区公众教育工作设在信息和公众教育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名,兼职人员5名,负责管理全局宣传教育及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序开展各类公众教育活动。

1.3.2 管理制度 保护区秉持 “做细做实、管用有效”管理理念,把强化计划目标管理和制度建设与执行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从2007年起每年下达“管理计划”、月度下达“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增强了管理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有效推行考核管理,建立管理绩效“倒逼”考核机制。力量独具优势的日常管理。保护区坚持以保护为中心、科研为支撑、公众教育为载体,紧紧围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积极开展工作。

2 长青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模式

自2007年正式、有效开展公众教育工作以来,长青保护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找准定位、建立平台、开展活动、因势利导、培训队伍”公众教育模式[3]。

2.1 找准定位

长青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的定位是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一切公众教育活动凸显“熊猫家园”特色,打造“生命长青”自然教育品牌。立足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着眼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升公众生态道德水平,服务于长青自然保护区永久性的保护目标。

2.2 搭建多样化公众教育平台

2.2.1 通讯网络类 建立开通了保护区门户网站(http://www.cqpanda.com/)、英文网站(http://www.cqpanda.net/)及微信公众号(长青自然保护区)等,内容涵盖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公众教育等栏目,全面展示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作成果,让保护区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2.2.2 纸质媒介类 创办了生态期刊《长青》(每年2期),作为与业内交流的免费资料;出版了《秦岭长青-野生生命的庇护所》、《秦岭自然观察手册》、《长青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手册》等一系列介绍长青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科普读物,是一系列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的实用资料。

2.2.3 专题影像片类 制作了《长青探秘》、《走进长青》、《熊猫家园 生命长青》等多部宣传专题片,生动形象的宣传长青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优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特别是《熊猫家园 生命长青》曾获 “第三届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二等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影视动画类银奖”和“陕西省优秀外宣出版物评估活动电子出版物专题片三等奖”等多项殊荣。

2.2.4 固定教育场所类 建立了访客信息中心、森工会场及北京大学大熊猫研究基地等,以挂图、实物展示等形式再现长青生物多样性及深厚的历史文化。

2.2.5 形象产品类 制作了开展科普活动的标志帽、环保袋、魔术头巾等形象产品,凸显了品牌形象,直观的展现了我区以“生命长青”为品牌的公众教育工作已愈来愈具影响。

2.3 科普活动活动

每年主要集中在3-10月,以中小学生为主,兼顾大学生及社会人群,并根据不同科普对象开展夏令营、实习教育、自然课堂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思考,促使他们树立保护森林、呵护大自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实习学生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向生态期刊《长青》投稿,达到了教育与宣传相结合的目的。每年累计受教育者达4 000人次,使“生命长青”科普教育活动的感召力不断扩大。

2.3.1 以青少年为主的科普夏令营 典型活动有以北大附中、北达资源中学为主的“自然之翼·生命长青”科普夏令营活动(从2011年至2016年已成功举办9期)、第30届林学会夏令营活动、乐享自然儿童营、长青·山水自然学堂亲子营、生命长青·优创游学秦岭夏令营等,针对这类科普活动,保护区实行一活动一方案,活动课程包括自然观察、自然会本、自然写作、生态游戏等,自然观察将营员们分为鸟类、昆虫、植物、兽类四个小组,在保护区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体验自然的神奇、森林的奥妙,切身感受基层自然保护工作者的艰苦和奉献精神,从而提高了营员们爱林、护林的意识;促使他们树立保护森林、呵护大自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具影响力的“自然之翼·生命长青”博物学夏令营活动已成为长青保护区公众教育的品牌,愈来愈具社会影响力,吸引了来自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乐享自然工作室”、“世界银行社会事务部”、“星巴克咖啡”、“云南高黎贡自然保护区”、“广西三娘湾”、“北京京师鸿儒教育机构”、“北京自然向导科普传播中心”等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的自然爱好者、环保志愿者等全程观摩并参与活动。

2.3.2 以大专院校为主的实习教育 长青自然保护区被北京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多家院校列为教育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有一批大专院校师生来保护区实习。根据大学生特点,管理局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实习办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日常野外巡查、社区走访、野外植物识别、标本采集等相关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保护区这个平台上得以切身体会和实践,为开展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年轻一代人的创新思路,也拓宽了我区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

2.3.3 社区中小学生命长青·生态自然教育课堂 长青保护区每年都走进社区中小学,开展以环境保护、生态教育为主题的“生态自然教育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以“森林与我”为主题的演讲、绘画、知识问答比赛;有“随手关闭水龙头,人走灯关”、“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等行为规范的“我承诺”签名活动;把生态保护的理念生动而形象地渗透到周边社区孩子们的意识中,来带动周边社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2.3.4 以游客为主的科普教育 针对保护区所在地华阳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旅游人员较多、较复杂等给保护管理等来的威胁,保护区采取公益活动的方式,全年免费开放访客信息中心,发放宣传折页,让游客在不进入保护区的前提下也能了解到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游览中应注意的环境保护等。

2.4 因势利导开展公众教育宣传

2.4.1 公众教育与保护区历史文化相结合 保护区开展公众教育时,特别注重将长青保护区特殊的转产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保护区新建的“森工会场”,全方位的将当年采伐时期和如今保护的成效展示给受众。

2.4.2 公众教育与社区共建相结合 保护区结合自身实际,科普活动争取并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在社区村组聘请资源管护员,建立保护共管机制,邀请社区村组的决策者和乡镇管理者参加每年一届的森林防火暨社区联防工作会,对资源管护成效明显者予以奖励表彰;逐村、逐户发放宣传材料、赠送宣传年画,力求人人尽知生态保护。

2.4.3 公众教育与执法管护相结合 公众教育单纯的依靠宣传和道德理念是完全不行的,要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必要的执法管护是不可缺少的。长青自然保护区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将教育与执法管护相结合。与森林公安联合开展“春雨行动”、动机反盗猎大行动。不经宣传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而且了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2.4.4 公众教育与社会人群相结合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众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公众进行教育,从而起到带动全社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保护区不能完全的依靠被动的保护,必须带动全社会的力量,从行动上参与、舆论上支持,这样自然保护这一公益性事业才能得以长久发展[4]。长青自然保护区根据自身实际,利用“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科技周”等主题日,通过展板、横幅、标语等形式在人群聚集场所、社区、集镇开展自然保护公益活动,调动公众保护意思,弘扬神态文明,提高公众对长青自然保护区乃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2.4.5 通过培训提升公众教育人员素质 保护区成立后,针对大部分职工由原森工企业转产分流而来,普遍缺乏自然保护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难以适应保护事业需要问题,在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资助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方法,通过项目培训、自学以及委托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计算机、英语、生态旅游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了专业人材。近年来,随着科普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依托“长青课堂”采取子培训的方式增强开展公众教育的能力,其中2人已取得自然体验培训师资格,科普骨干多次受邀在全省自然教育培训班上授课。

3 长青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成效

3.1 生态保护成效

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自2007年全面正式开展公众教育以来,长青保护区内一级保护动物增加2种(新增白肩雕、中华秋沙鸭),由原来的7种增加到现在的9种;二级保护动物由33种增加为52种;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物种数呈上升趋势[5]。

3.2 保护区科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科研工作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也是开展公众教育的基础。长青自然保护区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教学实习等项目中,既取得了科研成果,也锻炼和培育了一批既有较深林业专业知识又懂公众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保护区科研能力和整体实力,为保护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3.3 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丰富多样的自然保护公众教育宣传,周边社区干部、群众、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行动上有了一定的体现。自然生态学堂中孩子们创作的生态作品、科普活动中师生放归大鲵、社区村民自发救助受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都充分说明了长青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教育效果愈发明显。

3.4 社会关注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保护区一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助下,建立了长青自然保护区访客信息中心,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同时,“自然之翼”科普夏令营社团也搭建了社会与社区共创生态文明的桥梁,向驻地中心小学捐赠图书700余册、显微镜两台和其他教育用具,使保护区工作进一步得到社会自然教育机构的认可和支持,也吸引了来自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乐享自然工作室”、“世界银行社会事务部”、“星巴克咖啡”、“云南高黎贡自然保护区”、“广西三娘湾”、“北京京师鸿儒教育机构”、“北京自然向导科普传播中心”等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的自然爱好者、环保志愿者10余人全程观摩并参与活动。

3.5 保护区知名度大大提升

通过公众教育的开展不仅传播了生物多样性知识和生态保护的理念,增强了民众的生态道德理念,而且使成千自然保护区在业界乃至社会的知名度得以提高。每年都会有很多自然教育机构慕名而来寻求开展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将长青保护区科普活动作为典型案例在其官网宣传报道;保护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长青自然保护区 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51个示范保护区建设单位之一, 2013年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发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绩效评估结果中位于长青自然保护区全国前列、陕西省第一,2014年11月入选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IUCN绿色名录),2015年被中科协评为全国百家优秀信息化科普基地,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得到传播和认可。

4 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工作思考

(1)建立自然保护区宣传工作保证体系,强化公众教育整体效应。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管理局-中心保护站-保护站”多级公众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机构、人员及经费;借助政府部门力量和有关活动,如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世界地球日等开展自上而下的宣传活动,使公众教育成果由点到面、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扩展;还可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保护教育动态、成果及小型保护教育项目的建议, 以寻找合作伙伴和资金支持, 吸引国内外研究人员和组织对提高管理水平的关注。

(2)更新传统观念,丰富宣教内容。发放材料、制作展板、张贴标语等传统宣教形式已不适应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发展,保护区应运用创新和更有效的途径吸引公众认识、支持、参与保护区工作。如根据典型人物编制法制文艺、故事串讲、森林话剧等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环保宣传活动。

(3)搭建项目平台,引导社区群众走致富之路。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寻求项目是带动社区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如长青保护区今后应在实施“熊猫蜂蜜”项目过程中,逐步带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享受公众教育宣传绿色产品和保护资源所带来的成果。

[1] 张维汉,马鲜鸽.浅析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M]//陕西省林业厅GEF项目管理办公室.GEF项目实施在陕西.西安,2002.

[2] 赵纳勋,张希明,董伟. 秦岭自然观察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蒋得斌,廖德宝,张利国.论猫儿山公众环境教育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M]//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丽江,2004:233-238.

[4] 张麦琴,贾良珍,胡崇德. 自然保护区开展公众教育的策略--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的实证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9(5):51-53.

[5] 赵纳勋.秦岭长青——野生生命的庇护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Public Education Practice in Changq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U A-li

(AdministrativeBureauofChangqingNationalNatureReserve,Hanzhong,Shaanxi723000)

The advantages of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in public education in terms of fauna and flora resources, facility for public education and agency as well as human resources in public education were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in public education based on function positioning, platform establishment and conduction of activities and training were illustrated. The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in public education were developed.

Nature reserve; public education; model; effect

2016-10-14

武阿莉(1979-),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工作。

S759.9

A

1001-2117(2017)02-0074-05

猜你喜欢

长青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长青荣耀三十载
Analysis for Transm ission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w ith Graphene Using Equivalent Circuit M 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