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象思维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4-05陈小伟裴锦花李冬梅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形象思维高校

陈小伟+裴锦花+李冬梅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应该加强书法知识的传授,增强对学生直觉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相应发展。本文从书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能力入手,对形象思维训练在大学生书法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书法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形象思维;高校;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35-02

书法是一种与文字共生的艺术形式,从文字诞生以来,书法变成了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字体可以表现书写者不同的思想境界。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要用相对理性和科学的方式,从审美的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诠释。

书法是汉族人民独创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切入点,书法对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書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书法是我国汉字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蕴含了我国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将书法教学运用到我国素质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需要采用一种较为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因此形象思维的运用是当前高校书法教学的关键。

以直观的表象或是形象分析法解决问题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不同的基本形态,书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在本质上是属于艺术思维。书法艺术的创作者能够用直观的形象和表象对问题进行分析,在众多表象中做出概括进行艺术创作,以书法的形式将抽象化为具体典型的形象。

在个人的发展进程中,形象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形象要素为核心的形象思维,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以想象为基础,为我们展现出形象、简易的特点。

在大学的书法教学中引入形象思维,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能够以想象为基础,用联想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创造美、发现美,对书法课程的认知更加深入。

二、在大学书法教学中应用形象思维训练的措施

(一)通过作品研习提升学生对书法的认知

量的积累能够为质变提供基础,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积累书法表像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大量了解书法作品,开拓视野,让鉴赏水平和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积累了众多的表像。

书法家在初学阶段,通过分析、借鉴其他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书法结构,积累表象进而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正如我们在赏析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作品中融汇了篆、真、行、草等不同的表像,将它们融汇贯通成一体,形成个性化的创作风格。郑板桥也因此评价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同样,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行书和楷书融会贯通的创作风格。因此,不同的书法家,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书法家的作品,不仅能够为自身的创作积累更多的书法表像,更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量的积累带动质变,为自己的学习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书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和鉴赏面,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积累书法表像,提升自己的书法思维能力,为自己的创作之路做好铺垫。

(二)引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情感领悟

作品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书法技能的训练,更应该加强其思想感情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态度,而书法是一种带有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也是作者自身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书法家往往在创作过程中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态度。在书法的多种形式中,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能够向鉴赏者展示书法作者的情感以及心境。喜而字舒,怒而字险,哀而字敛,这是元代陈铎论述中提及的创作者的不同情感为书法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情感的变化,才使得作品中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因此,对于学习书法的学生而言,是否拥有丰富的情感是创作能力的表现,学生是否拥有丰富多样的思想是书法形象思维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要想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就要从学生的思想上着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三)引入形象思维方式进行趣味教学

一方面,教师应该在书法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的趣味,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让学生掌握书法要领,留心生活积累表像,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教授学生具体性的书法技能上,让书法变得枯燥无味。

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真实情感,将自己的所知所感通过书法表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升华。书法本就是一门艺术,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展露。书法作品要想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将艺术和情感相结合,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也是达到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联想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得到锻炼,也是形象思维在书法实际应用中的一种方式。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不同的书法表像,这些表像是从创作者的兴趣出发,进而在阅览赏析其他作者作品时有选择地联想和积累,通过联想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因此,若要真正体会到书法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寻找创作者的情感来源,根据这个出发点来探究创作过程的思想。

在经典作品中,由于书法创作过程包含着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也是难以区分的,探究其创作出发点的可能性极小。但是,情感的喜怒哀乐所展现的形式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使得创作情感可进行一定的分类,所以,在对经典作品的赏析中,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情感探索能力的。

(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高校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保证想象思维训练能够顺利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理解和掌握书法创作的表现手法。这是培养学生联想力的必要条件,书法的线条力感和机构方面的美感表达都需要适当的联想。其次,鼓励和引导学生基于某种情感进行联想。传统书法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避免联想,而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在学生感受书法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书法创作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最后,定期进行选择性的联想训练。教师在这一训练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特定的联想范围,再由学生选择合适的作品,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情感,提升学生书法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结语

将形象思维训练应用到书法创作训练中,既是一种对书法教学的创新,也是一种挑战。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要想提升大学书法教学的质量,不仅需要脚踏实地,还应该采取特定的训练方法,提升教学实效,为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海涛.形象思维训练在大学生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

[2]康晓丹.浅谈形象思维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5).

作者简介:

陈小伟(1974-),男,汉族,海南澄迈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书法教育教学与书法创作。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形象思维高校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