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4-05宁梅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化学教学有效性

宁梅芳

[摘要]在新课改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和谐对话,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化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86-02

近段时间,我县开展了深入各乡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活动,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导学案的问题预设也合乎课堂要求,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练习更是经过了一番精选,但实际的课堂却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辛苦地讲,学生却若无其事地听,整堂课处于教与学的不和谐氛围当中。在新课改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选择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因此,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地参与其中。

(2)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因此,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和谐对话,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学生方面

1.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关系。善于从生活中思考学科的知识问题,把自己的发现与不解之处多跟教师进行交流,多向教师请教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与教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2.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当获得表扬时,不应只沉溺于沾沾自喜中,更应该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更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争取更大的进步。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些错误,自然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不管教师的批评严厉与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减少再次发生类似错误的可能性,明白做人的道理并顺利完成学业。只有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批评,认识自己所犯错误带来的后果,才会对教师的及时批评和指出错误的行为满怀感激之情。

3.有一颗豁连的心,能够包容教师的错误。人无完人,再优秀的教师也难免会犯错误,比如评卷时误批,统分有误,错怪某些学生,课堂板书有误,知识讲解失误,等等。作为学生,应该坦诚地、委婉地指出教师的问题,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错误。

二、教师方面

1.了解、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初中化学课程仅有一年的时间,师生的交流时间显然没有那么充裕,而且九年级的课程安排得很紧,仅靠课堂时间来交流是很有限的。一个班的化学科周课时仅有4节,因此就要求化学科任教师在接到班级授课任务后,应主动与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熟悉工作,尽快了解学生的名字、学习状况、性格、爱好、特长等。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正式任课后能够很快记住学生,为师生交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能再把学生当作被压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独立性的个体。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为一个教育者,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施以“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乃至“训导”,进而“导”出高效的化学课堂。

2.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是服从者,而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才能经常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参与教学过程以及教育活动,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3.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把学生当作老师。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下,知识的来源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这一途径了,学生可以多方面获取知识。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部分教师,学生知道的,教师不一定知道,所以教师应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乐于把学生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同时,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化学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下需要用化学知识去探讨的领域很多,比如食品安全、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新材料的产生等,对于教师来说未必能够一一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而学生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却是乐于探讨的,作为教师,就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三、优化课堂。确实体现教师的“导”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发挥示范作用。搞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对话,在课内和课外教师都应努力搭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共同去探讨化学知识的美,特别是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更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课堂,让他们尝试去动手操作实验,放手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然后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评出观点,评出学习积极性,最后做出小结。同时要注意: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让学生讲;凡是学生想得到的,让学生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做,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要努力确保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

四、融洽对话。共享课堂

“师生互动合作,切磋进取,结伴成长”,只有实现了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精神,在融洽的对话交流中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师生进行文化交流共享的同时,也要达成责任共享,也就是由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和谐、平等的对话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化学启蒙学习中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人格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特约编辑 温简)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化学教学有效性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