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临床医案论证“耳聋治肺”法的可行性

2017-04-04毋桂花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宗气宣肺医案

聂 艳 ,李 莉 ,毋桂花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听力降低,重者听力全无,它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的统称。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聋”字,春秋时代,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二章》有“五音令人耳聋”的记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耳不听五声为聋”,这可以说是对耳聋最早的定义。对耳聋进行系统论述者首见于《黄帝内经》,随后各个朝代的医家补充了耳聋的类型和治法,到现代逐渐成熟。关于耳聋的治法各家说法不一,有提出针刺治法,外治法更是层出不穷,内服法在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良多,出现了循证疗法。现代耳聋分类法更加详细,治法上也出现了很多中西医联合治法[1]。由于耳聋的复发率高,使用药物频繁,对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能否治好耳聋,解决病人最难受的症状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临床上发现对于大部分耳聋患者,使用宣肺法调畅气机,可有效缓解耳聋症状,佐以健脾补肾滋阴之法,能取得快速的治疗效果。

1 “耳聋治肺”的理论探讨

“耳聋治肺”法来源于《素问·气交变大论》中的一段关于五运之化太过的描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嗌、血泄、注下、溢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其中提到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以及暑邪火邪等均可使肺金受邪导致耳聋。得此启发,后代医家开始考虑肺与耳聋的关系。明代王肯堂编撰的《证治准绳·杂病》中记载:“耳聋,少气嗌干者,为肺虚。东垣曰∶脏气法时论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宜生脉散嚼下蜡弹丸。”即认为肺虚会造成气少不足以维持耳窍和口的功能,出现耳聋、咽干。清代顾世澄所撰《疡医大全·耳聋门主论》中说:“耳聋因于气闭者,有因怒伤及肝,痰因于火,或一时卒中,或久病气虚,故耳聋及鸣者,所主宜舒郁调血,用导引宣通之法。”也提及了耳聋和气机的关系,认为各类原因所致气机郁闭或气虚血不濡养的耳聋,可用宣通法导引气机试之。

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大家干祖望先生提出了关于耳聋的许多治法,宣肺法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有些耳聋患者经常表现出肺经的病变,如咳嗽、发热、苔薄、脉浮等,在其他疗法使用无效时,可以试试宣肺法,成败皆不是坏事[2]。因为耳聋原因各异,容易虚实交杂,是个不好处理的病症。干祖望先生察病入微,多方经验总结出了耳聋治肺的方法,适用于肺经受邪或肺失其用致聋。名医赵绍琴也在其一则耳聋医案中用了宣肺法,此病案乃暑湿郁热所致耳聋。赵老先宣开肺气,宣畅气机,清化湿热,暑热邪气去再议益气养阴。赵老认为暑热伤阴耗气,且挟湿阻遏气机,致湿热之邪上蒸清窍,致耳不得闻声,肺主气机升降,当宣肺再除寇,以免闭门留祸[3]。可见“耳聋治肺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可以配合他法应用于各种证型的治疗。

2 “耳聋治肺”的医案举隅

导师毋桂花主任为干老门下弟子,对干老的各种理论经验治法耳熟能详,临床上除了有自己独特的治疗体会之外,经常使用干老推荐的方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医案一:吴某,男,32岁,初诊时间:2016年11月22日,症见:两耳听力下降,左耳重于右耳。3个月前偶感风寒后出现咽部疼痛,未服药而自愈,不伴咳嗽、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咽部疼痛好转后出现双耳听力明显下降,伴耳闷,后出现耳鸣,耳鸣声轰轰,昼轻夜重,纳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偏干,两日一行,舌红苔薄,脉细。查:咽部无异常,双耳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双侧鼓膜略内陷。拟方如下:麻黄3 g,杏仁10 g,苏叶6 g,石菖蒲 3 g,路路通 10 g,黄芩 6 g,蒲公英 6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二诊时间:2016年11月29日,自述听力明显好转,耳闷消失,纳眠仍差,小便正常,大便通畅,质偏干,舌苔薄白,脉细弦。方药如下:党参10 g,白术6 g,茯苓 10 g,熟地 10 g,当归 10 g,百合 10 g,川芎 10 g,生麦芽15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按:分析此案例,病属感邪后邪伤及肺络,祸及咽喉,未及全身,故无全身症状,虽无药自愈,仍有余邪留于体内,邪阳经络,气滞血瘀,络不通则耳闷、耳鸣,肺络不畅,累及大肠见大便干,中医辨证为肺经郁热,治以清宣肺热。方中三拗汤轻宣肺气,苏叶、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路路通、石菖蒲通上窍。二诊患者服后继而来门诊告谢导师,听力已基本恢复如常,纳眠正常,面色及精力较前好转。此案例是比较典型的本虚标实,患者素体偏虚,易感外邪致病,又后天脾胃亏虚,生化转运不足,血行不畅,或不荣上窍,致耳聋。如若专攻于耳聋之证,只用通窍聪耳之剂,难以平复余邪,且病情可能缠绵成为大病久病。此处先用宣肺之剂通耳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以解毒之剂,双管齐下,标邪祛除;再以方药固护脾胃,促进机体气血生化,补虚扶正,以免后顾之忧。

医案二:孙某,女,60岁,初诊时间:2017年1月2日,1年前因感冒后左耳出现鸣响,鸣声呈蝉鸣声,伴头晕,怕吵,听力逐渐下降,接近失听,纳眠差,二便调,舌苔薄白,脉平。查:左耳鼓膜内陷,活动欠佳,右耳鼓膜稍内陷。方药如下:麻黄3 g,杏仁 10 g,石菖蒲 3 g,路路通 10 g,葛根 6 g,甘草6 g,苍耳子 10 g,酸枣仁 10 g,泽泻 6 g,茯苓 10 g,白术6 g。7剂水煎服,服后嘱门诊复诊。后期电话随访,患者听力明显恢复,能听清楚稍大音量的声音,鸣声消失,头晕好转,纳眠尚可。

按:对于久病耳聋患者,一般以虚证论治,但本例患者年老体弱,初因感冒发病,邪气外袭,肺气不宣,耳窍受累,气血方虚,脾失健运,心神失养,则细眠差,清窍失养症见头晕探索疾病本源,不能以虚证概论,伏邪还在,伤及愈深,应当求本溯源,首宣肺,方中三拗汤宣肺通窍,菖蒲、路路通通窍化痰,葛根升清,苍耳子通利鼻窍,茯苓、白术、泽泻均为健脾之药,后天之本是正气所存,机体内防固若金汤,外邪无机可乘。

3 “耳聋治肺”相关经验总结

总结经验,耳聋发病因素繁多,且久病后均表现为虚证,故此临床上一见耳聋,特别是久病耳聋均习惯性采取补法,从补脾疏肝至补肾滋阴,从补中益气汤到六味地黄丸,皆是一片大补之象。然耳聋久治不愈,或治疗后反复发作者甚多,因此耳聋成了顽疾。据调查显示现代人多发耳聋,无明显诱因的居多。观察耳聋人群发病特点,多由实证起病,或者是素体偏虚,有外邪入侵之嫌,此类患者,补法往往适得其反,当此之时使用宣肺法轻宣肺气,肺气得宣,耳道得畅,耳聋得以有继续治疗之机,如果一味根据患者的虚证进行治疗,不知其本源,那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追究耳聋的本源,正如李东垣所说,耳为宗气流灌之所,宗气行至,耳窍通畅;宗气不行,耳窍闭塞。而宗气生成主要归功于肺气,肺气不畅或者失宣降,则宗气不得生,耳窍不得通,耳聋发之。治疗耳聋,舍本逐末是错误治疗,宣发肺气则是关键,不论虚实,肺气通则耳窍顺。

[1]王刚.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9):110.

[2]陈文芬.干祖望治疗耳鸣耳聋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分析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耿闲华,刘希良,任吉广.运用赵绍琴宣郁疏卫法治疗温病初期17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42.

猜你喜欢

宗气宣肺医案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