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7-04-04高传清成英

上海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赣榆豇豆乳油

高传清 成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100)

·优新品种·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传清 成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100)

连豇3号是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将扬豇3号与赣榆青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结荚性强,鲜荚产量高,品质优,耐采性好,耐贮运,抗豇豆病毒病、叶霉病和锈病等特点。本文从地块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连豇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连豇3号;豇豆新品种;栽培技术

豇豆又称长豆角,为一年生草本豆菜类蔬菜。豇豆营养价值较高,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调颜养身等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随着传统豇豆品种的种性退化,豇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降低。2013年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将扬豇3号与赣榆青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育成了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经试验示范后,在我区连续3年进行大面积推广,表现出耐热性强,耐低温弱光,耐采性好,对锈病、煤霉病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现将连豇3号豇豆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选择

连豇3号对土质要求不严,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即可。豆菜类蔬菜根系都有不同形状和数量的根瘤共生,有固氮作用,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连豇3号比较抗旱,但种子发芽和开花期需水量较大,应选择排灌方便、pH中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

2 适期播种

连豇3号性喜温暖,不耐霜冻,应在断霜后播种或移栽。保护地栽培最佳播期为2~3月,夏秋茬5~8月均可播种。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复混肥40kg,深翻15~30cm,筑畦宽(含沟)1.6m左右,并挖沟便于排灌。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后,每穴播2~3粒种子,每畦栽2行,株距25~30cm,每667m2栽8000株左右。播后用脚踏实使土和种子充分接触,以利出芽。有75%左右芽顶土时轻浇水1次,随后进行中耕保墒、增温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插架引蔓

豇豆出苗后中耕3~4次,同时铲除杂草,并把沟里的土培在畦上。株高15~30cm、即将抽蔓时,及时插架。一般用竹竿搭人字形架,架高2.5m左右,每穴插1根,向内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

3.2 抹芽打顶

及时摘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下所有侧芽,保证主蔓生长粗壮,促进早开花结荚;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片叶后摘心,促进侧枝形成第一花序。植株生长中后期,中上部长出的侧蔓应及早摘心。当主蔓长到18节左右、高2~3m时,剪去顶部,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花期可喷施5~25mg/kg萘乙酸或2mg/kg防落素,防止落花落荚,提高产量。

3.3 肥水管理

3.3.1 肥料管理

连豇3号齐苗或定植缓苗后,中耕、松土和追肥1次,每667m2浇施20%腐熟人粪尿800kg左右;苗高25cm左右时,每667m2兑水淋施尿素25kg;第一花序开始结荚后,加大追肥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淋蔸30%~40%腐熟人粪尿,每周追肥1次,连追3~4次;采收盛期随水追肥1次,667m2施二铵25kg或磷酸二氢钾22~25kg。

3.3.2 水分管理

连豇3号抗旱能力较强,土壤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苗期应严格控制浇水,定植时浇足底水,初花期不浇水。从缓苗到第一花序开花结荚、其后几个花序显现时浇第1次水,头水要浇足;头水后,茎叶生长迅速,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浇第2次水;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宜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早春大棚栽培的,浇水后应及时放风,以降低田间湿度。

4 病虫草害防治

4.1 病害

连豇3号病害主要有煤霉病、疫病、锈病、炭疽病、斑枯病等。

4.1.1 煤霉病

(1)发病症状:该病在豇豆收获前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后正反面生紫红褐色点,呈不规整紫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煤烟状霉。(2)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适当密植,加强苗期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植株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开花结荚期适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花粉受精能力,提高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发病初期可喷洒多菌灵4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倍液防治,严重时应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灌根,每周灌1次,连灌4~5次。

4.1.2 疫病

(1)发病症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蔓、叶片和豆荚。病部初呈水浸状不定形暗斑,后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较大时,豆角皮层、叶表面、荚果病部亦生白霉,腐烂。(2)防治方法:实行2年以上轮作,低洼湿地采用垄作,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采收后集中烧毁病枝;发病初期可喷洒60%雷多米尔锰锌可溶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保护性药剂,每周喷1次,连续3~4次,效果较好。

4.1.3 锈病

(1)发病症状:该病病原为真菌,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疱状。该病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豇豆,早晚重露、多雾易诱发该病。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等该病发生也较重。(2)防治方法:春、秋两季不可连片栽培;收获后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

4.1.4 炭疽病

(1)发病症状:豇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炭疽病,此病属真菌性病害,初为红褐色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多角形网状斑。在温度20℃、相对湿度95%以上时最易发病。(2)防治方法:用种子量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min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前可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7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施宝灵(每瓶兑水60kg左右)喷雾防治,每周喷1次,连续3~4次。

4.1.5 斑枯病

(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不规则形,后期叶片病斑背面可见针尖状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高温高湿利于发病。(2)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病株并烧毁;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加70%甲托800倍混合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防治,后期可用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

4.2 虫害

连豇3号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

4.2.1 蚜虫

(1)虫害特点:蚜虫1年发生40~50代,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5%左右的条件下繁殖力强,可危害茎、叶和芽,同时蚜虫又是病毒的主要传播者。(2)药剂防治: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叶片背面;还可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液、80%敌敌威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4.2.2 豆荚螟

(1)虫害特点:每年6~10月为幼虫危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角、花和叶柄上,幼虫有昼伏夜出及背光习性,白天躲在花器、豆角或卷叶中,一般傍晚开始从虫孔爬出来活动。(2)防治措施:清除田间落花落角,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角,以减少虫源;架设黑光灯,利用成虫趋光习性进行诱杀;进入开花期后,在上午8时左右花瓣张开时,对准花朵及时喷施50%杀螟松1500倍液或80%敌敌威乳剂1000倍液,也可在傍晚以后对准植株喷药防治,隔1周喷1次,同时拣净田间落花。

4.2.3 红蜘蛛

(1)虫害特点:8~9月为红蜘蛛盛发期,叶片被害后皱缩易落叶。(2)防治措施:注意虫情监测,发现有少量受害植株时,应及时摘除虫叶并烧毁;干旱天气及时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红蜘蛛增殖;虫害发生后立即用喷雾器喷一个包围圈,范围要略大于发生的范围,然后对包围圈内的植株进行喷药,以防红蜘蛛扩散,可喷施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注意轮换用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4.3 草害

不宜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安排合理的水旱轮作,以减少杂草种子来源;覆盖地膜压制杂草发生;人工除草,初期经常中耕除草苗,中后期人工拔除大株杂草。

5 及时采收

当豇豆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时及时采收,防止鲜荚过老失去商品性。一般春播豇豆在开花后10d左右即可采收嫩荚;夏播的,开花后1周采收。

6 留种

选择长势强壮、无病植株留种,尽量在通风的田头留种。一定要选取根基部的荚果留种,因其可单独授粉进行养护。采收后经充分晾晒将种荚装入封闭容器里,做好标识以便辨别。

7 经济效益

2014年连豇3号豇豆在赣榆区推广种植200hm2,平均每667m2产鲜荚1686.27kg,比常规菜豆品种(1510.9kg)增加175.37kg,按当年市场价3.2元/kg计,每667m2增收607.46元,当年度新增效益182.24万元;2015年全区推广种植1466.7hm2,平均每667m2产量1689.32kg,比常规品种(1510.9kg)增加178.3kg,按当年市场价3.5元/kg计,每667m2增收624.05元,当年度新增效益1372.91万元;2016年全区推广种植4800hm2,平均每667m2产量1695.42kg,比常规品种(1510.9kg)增加184.52kg,按当年市场价3.6元/kg计,每667m2增收664.27元,当年度新增效益4782.76万元。3年累计推广面积6466.7hm2、累计新增经济效益6338万元,效果明显,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1]刘列平,曹爱红.豇豆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1(6):21~22.

[2]罗成祝,邓彩联,黄健新.豇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8(5):88.

[3]冯敏华.无公害春豇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23~124.

[4]孙忠波,李永宪.浅议豆角露地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7):106~107.

[5]戚志强,牛玉,刘昭华,等.豇豆无土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22):52~53.

[6]王光发,吴学步,符晓玲.海南豇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47~148.

猜你喜欢

赣榆豇豆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豇豆先生变魔术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清淡豇豆
今年冬天赣榆下雪了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德基机械整体式热再生“绿动赣榆领跑全球”——赣榆交通·德基机械沥青热再生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赣榆区麦秆还田稻作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