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幼牛消化生理特点合理配制饲粮

2017-04-04朱云芳王永连

饲料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脱脂乳断乳初乳

朱云芳,王永连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招远 265400)

根据幼牛消化生理特点合理配制饲粮

朱云芳,王永连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招远 265400)

1 幼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幼牛是指犊牛(出生至6月龄哺乳期的小牛)和育成牛(犊牛断乳后至配种或初胎分娩前的牛,也有将12月龄至初胎产犊的牛称青年母牛),是牛群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幼牛阶段生长发育快,生理功能变化很大,如果饲养管理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难以补偿,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型、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幼牛阶段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

犊牛出生后2~3周龄,是营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营养供应由母体(脐带、胎盘)转为自体(消化器官),由母体内稳定的环境转为外界变化的环境。组织、器官及体温的调节功能都很弱,黏膜和皮肤的保护功能低,易被细菌侵入,调节机体的神经系统反应不灵敏。总之,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容易致病甚至死亡。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和护理,特别是哺足初乳,是力争全活和培育健壮犊牛的关键。

初生犊牛瘤胃容积很小,与网胃及瓣胃的容积共占全胃容积的30%,而皱胃则占到70%;到6周龄时,前三胃的容积占全胃容积的70%,而皱胃仅占30%;以后瘤胃不断发育增大,在1岁时接近成年牛的大小。生产实践证明,尽早训练和让犊牛采食植物性饲料,特别是品质优良的青粗类饲料,是促进其瘤胃及消化道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

犊牛到了3周龄后,随着哺乳和开始选食植物性饲料,消化能力、体温调节等功能增强,对环境也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些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对环境变化和疾病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随着瘤胃微生物(厌氧性的真菌、细菌、古菌、纤毛虫等)开始滋生,出现反刍行为,对植物性饲料的采食量随之逐步增加,犊牛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

犊牛断乳后即进入育成阶段,断乳至12月龄的母牛习惯上称为育成牛。这一年龄段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很快,尤其是乳腺系统在育成牛活重150~300 kg阶段生长发育速度最快。13月龄至初产的阶段,习惯上称为青年母牛。这一年龄段体躯向成年牛的体型发育,消化器官特别是瘤胃的容积接近成年牛,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一般在17~18月龄(活重达成年牛的70%以上)时开始配种并妊娠。妊娠后体躯明显向宽、深发展,体内易沉积脂肪。随妊娠期的进展,采食量不断增加,性情变温驯,活动量减少。

幼牛的可塑性比较大,这一阶段的饲养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牛体的长、宽和深度,以及初胎母牛、胎畜的健康,进而影响到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此外,幼牛继承双亲的遗传特性,是否能在其生命过程中完全表达出来,关键是幼牛阶段的培育水平。因此,根据幼牛的消化生理特性,要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和科学培育。

2 幼牛的饲料及参考配方

母牛分娩后,最初3~7 d内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色黄黏稠并带腥味。其营养成分与常乳比较,初乳中不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高,而且含有能增强犊牛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溶菌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此外,初乳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缓泻、排除犊牛胎粪的作用。初乳酸度高,它覆于胃、肠壁后,可以阻止细菌繁殖和侵入血液。初乳还能刺激皱胃分泌胃液,促进胃肠活动和消化功能。犊牛出生后7 d内为初生期,是能否成活和以后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喂好初乳是初生期成活和以后健壮成长的重要措施。犊牛出生后要尽早吃到第一次初乳,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好。人工哺乳时乳温不低于36℃,日喂3~4次,每次喂量1~1.5 kg,或日喂量为活重的10%~15%。初乳“多次少量”的喂法比1日2次的效果好。由于吞咽反射尚不完全,往往是吮乳动作缓慢,吃、停无常,甚至吐孔,应耐心仔细地辅喂。哺喂初乳1周后,可转为常乳(即全乳)。若母牛产后生病或死亡,可给其犊牛喂同期分娩的其他母牛的初乳。如无此条件,则喂给常乳,但每日要补加鱼肝油20 mL(补充维生素A)、蓖麻油(50 g)或具有轻泻作用的其他物质、土霉素250 mg(5 d后减半)。也可配制人工初乳,参考配方为:鱼肝油15 g,鲜鸡蛋2~3个,食盐9~10 g,加水1 L(沸水冷却至40~50℃),充分搅拌均匀。按犊牛每千克体重给8~10 mL,混入常乳中喂给。

通常乳用品种母牛产的初乳量多于自生犊牛的哺乳量,可将这些初乳制成发酵初乳,以代替全乳喂其他犊牛。一般情况下,两头母牛的多余初乳可以喂1头犊牛(4~5周龄断乳)。这样可节约大量的常乳或代乳料。制作发酵初乳时,要有发酵剂。初次发酵可到乳品厂或附近牧场购买发酵剂或发酵乳,以后可用上次品质好的发酵初乳代替。发酵剂若连续使用,因接种代数过高而影响发酵效果,甚至使初乳污染,导致异常发酵或腐败。因此,要定期更换发酵剂。初乳中按5%加入发酵剂,搅拌均匀,室温10℃,经48 h即成。也可自然发酵,将初乳保存在室温下发酵,使其积累乳酸(类似加工青贮料的原理),当pH<4.5,可使初乳品质不致变坏。自然发酵经10~14d即可完成。发酵初乳的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0 d,时间过长有可能使初乳变质。制好的发酵初乳应具有酸香味。酸败乳、带血或患乳腺炎牛的初乳及产前2周或产后用过抗生素的牛初乳,不宜用作发酵初乳的原料。此外,也可在初乳中添加保存剂(丙酸0.7%~1.5%或甲酸0.3%)保存初乳。母牛分娩后,每次所挤的初乳含总干物质不同。对含总干物质>14%的初乳在饲喂前要稀释。用3份初乳或2份初乳与1份水混合,待乳温降至38℃时即可饲喂犊牛。稀释后的初乳也可代替常乳喂常乳期的犊牛。日喂量为活重的8%~10%。有条件的牛场,也可将初乳冷冻保存,贮存期可达6个月,喂前须融化稀释。发酵初乳对促进常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效果。据天津市塘沽农场的经验,用发酵初乳饲喂犊牛75 d,共喂发酵初乳275 kg,平均日喂量3.67 kg,平均日增重为750 g。

犊牛在初乳期后,开始喂给全乳(即常乳,指母牛分娩7 d以后至干乳期所产的乳)。以往培育乳用犊牛,一般喂全乳4~6个月,全乳喂量高达800 kg(有的用部分脱脂乳代替全乳)。不仅饲养成本高,而且减少了鲜乳的上市量。近年来,国外一些乳牛业发达的国家,培育犊牛喂全乳量已降至80~150 kg。美国一般在40日龄断乳,饲喂全乳量80~ 158 kg。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试验,已成功地将全乳饲喂量降至200 kg。在精、粗饲料质量差的情况下,不宜大幅度减少喂乳量,一般喂全乳的时间也不得少于4个月,饲喂量应控制在犊牛活重的6%~10%。

提取乳脂肪后的乳为脱脂乳,可供配制人工乳或直接饲喂犊牛。从犊牛21日龄开始,逐渐喂给脱脂乳,代替部分全乳,以降低培育成本。脱脂乳因缺少脂肪,营养比全乳差或能量低,要适当多喂。5~6周龄的犊牛可全饲喂脱脂乳,但要适当补充脂肪(或含脂肪高的饲料),并添加脱脂乳中缺乏的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促进犊牛生长发育。饲喂脱脂乳的犊牛膘情、被毛光泽不及喂全乳的犊牛。但搭配品质好的精、粗饲料,在断乳后加强饲养管理会逐渐补偿生长。要求全乳和脱脂乳新鲜,2月龄前乳温为35~37℃,2月龄后为30℃,要定时、定量、定温喂给。喂液态饲料时,如果喂量、温度或间隔时间经常变动,容易导致犊牛腹泻或消化不良。

犊牛料也叫开食料,是在犊牛断乳前后专门为犊牛配制的混合精料,起过渡作用。日本的犊牛料分为前期和后期两种,后期犊牛料组成:玉米42%、高粱10%、大豆粕20%、麸皮12%、优质鱼粉4%、脱脂米糠2%、苜蓿粉3%、糖蜜4%、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3%。

在喂给全乳,不喂犊牛料或不进行早期断乳的情况下,要使犊牛尽早采食混合精料,使其在断乳前所采食的混合精料量,基本上能满足其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混合精料由大豆饼、玉米、麸皮和食盐、骨粉(或矿物质)组成。至少应含有粗蛋白质16%,脂肪2%,钙0.6%,磷0.42%,镁0.07%,钾0.8%,铁100 mg·kg-1配合的精料。喂犊牛的混合精料要照顾到适口性,品质要好,要经过粉碎。早期喂的混合精料要过筛,不喂变质、酸败的饲料,以防引起犊牛腹泻。

犊牛14~20日龄后,可让其自由采食青草、多汁饲料或青干草。2月龄后可喂给品质好的青贮料,3月龄时青贮料可喂到1.5~2 kg·d-1。早期饲喂给切碎的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具有增进食欲、改善消化的功能,2月龄时可喂到2 kg·d-1,3~6月龄时可逐渐增加至3~7 kg·d-1。总之,应尽早喂给犊牛各种粗饲料,不仅可补充乳或人工乳中缺乏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可促进瘤胃发育和及早出现反刍,对犊牛的增重和以后采食大量粗饲料均有良好的影响。

S823

B

1001-0084(2017)04-0068-02

2017-03-21

朱云芳(1975-),女,山东招远人,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脱脂乳断乳初乳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未来全球脱脂乳粉价格将明显上涨
不同WPNI脱脂乳粉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小猪的断乳管理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