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辣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04-03盛日华林双喜崔劲松

上海蔬菜 2017年6期
关键词:虱的虫量百叶

盛日华 林双喜 崔劲松

(1.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干部学校,江苏东台224200;2.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江苏东台224200)

东台地区设施辣椒种植面积大,常年稳定在1万hm2以上。由于大棚设施为烟粉虱提供了适宜的越冬环境和多种寄主,烟粉虱自2003年传入东台市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辣椒生产重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辣椒的正常生长。根据多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示范,我们对东台地区设施辣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其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

1 发生特点

1.1 害虫体型小,早期隐蔽性强

烟粉虱成虫表面密披白色蜡粉,体长不足1mm,伪蛹黄色,比半粒芝麻小,若虫、卵更小,一般肉眼很难看到,分布于叶片背面,越冬期或刚传入时不易发现,一旦发现,虫卵量已相当大,并已造成一定危害。

1.2 发生时间早,危害盛期长

烟粉虱可顺利在东台市双层大棚内越冬。棚内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近年来东台地区烟粉虱越冬蛹羽化盛期日趋提早,早春虫源基数较大,害虫暴发成灾几率较高。2010~2014年定点调查和大面积普查结果表明,东台地区越冬大棚内烟粉虱越冬虫蛹从2月中旬开始陆续羽化(暖冬年份会提前,冷冬早春主要在双层大棚内查见危害),2月下旬3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3月上中旬虫卵量迅速上升。2014年2月21日,我们在头灶镇、三仓镇、南沈灶镇等地普查50个辣椒大棚,烟粉虱成虫有虫棚率为78%,平均百叶成虫11.4头(0~180头),高于前4年同期、低于2006~2009年同期虫量。同时,烟粉虱在大棚辣椒上的危害可一直持续到12月份以后,并在大棚内越冬,危害盛期长达10个月。

1.3 分布范围广,成灾风险大

大棚环境封闭,有利于虫源基数积累,春椒和秋椒均可查见烟粉虱。春椒烟粉虱前期虫量上升慢、后期快,如2014年2月下旬,平均百叶成虫量11.4头,6月中旬和7月中旬分别达到105.6头和136.4头。烟粉虱可借助通风、种苗运输和农事操作等途径扩散蔓延,近几年发生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由三仓镇、南沈灶镇向堤西辣椒产区扩展。秋椒烟粉虱发生更为普遍,据2013年9月10日普查,该年见虫棚率达100%,平均百叶成虫量561.3头,为2007年以来虫量最大的年份。

1.4 年度间发生差异明显

2007年受暖冬气候影响,春季大棚辣椒烟粉虱越冬残留虫量多。据调查,3月中旬大棚辣椒见成虫棚率94.6%,百叶成虫26.22头,百叶混合虫卵量1425头(粒),分别为2005年和2006年同期虫量的230倍和5.7倍。2007年春季由于防治有效,高峰期百叶成虫为212.78头,明显低于2006年。通常秋椒高峰期虫量高于春椒。2006年9月下旬,大棚秋椒百叶成虫862头,单叶混合虫量1311.4头(粒);2007年9月初普查秋椒烟粉虱,百叶混合虫量362.2头,与2006年同期虫量相当,高于前几年同期虫量。2008年后,大棚辣椒烟粉虱发生量虽有起伏,但随着棚室外寄主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导致的棚外虫源基数减少,春秋季大棚烟粉虱虫量总体有所降低。

1.5 危害损失重,社会影响大

烟粉虱主要以若虫危害辣椒等棚室蔬菜,如防治不及时易造成较大损失。烟粉虱直接刺吸植株汁液,造成寄主营养不良,引起落蕾、落花、落果;研究表明,番茄上接虫350头/株,植株干物质和光合速率受影响40%以上,活性花粉量降低1/2;烟粉虱成虫、若虫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使植株叶片呈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椒果外观品质;烟粉虱成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虫量高时,可导致辣椒病毒病流行;烟粉虱除危害辣椒外,一旦揭棚还可危害棉花等多种作物;9月、10月天气条件还有利于烟粉虱进镇入城,2006年秋季,东台市城区及少数镇区出现大量烟粉虱成虫,持续时间长达10多天,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社会影响较大[1~2]。

2 发生原因

2.1 大棚环境有利于烟粉虱越冬

研究表明,烟粉虱在-2℃下暴露致死中时为4.74h[3],而东台地区露地1月日平均气温1.9℃,最低为-5℃左右,极不适宜烟粉虱露地越冬[4]。但大棚小气候条件为烟粉虱越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烟粉虱在东台地区发生8~10代,以成虫、若虫和伪蛹在多层大棚育苗或定植早的辣椒上越冬危害。翌年4月中下旬大棚虫量上升,5~6月为春季危害高峰,7~8月随着春椒清茬,烟粉虱迁至棚外大田棉花、露地蔬菜等作物上危害,8月上中旬秋延椒出苗后,烟粉虱回迁,9~10月形成又一波危害高峰期,11~12月随气温降低在露地无法生存,棚内烟粉虱数量急剧下降,但大棚仍是害虫越冬的理想场所,越冬大棚辣椒为烟粉虱主要越冬寄主。

2.2 烟粉虱繁殖能力极强

烟粉虱1头雌虫通常可产卵200~300粒,最高的可达600多粒,温度条件适宜,繁殖1代只需20多天,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常见的烟粉虱有B型和Q型,2006年扬州大学研究人员经分子生物学测定,东台市烟粉虱的生物型已由B型为主转化为以Q型为主,Q型烟粉虱的繁殖能力较B型更强,更嗜好辣椒,防治难度大[5]。

2.3 寄主范围广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本地寄主植物有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菊科和旋花科等28科78种作物,包括棉花、蔬菜、花卉等多种经济作物。调查发现,在大棚番茄、辣椒、茄子、西瓜、黄瓜、蕻菜、西葫芦等大部分棚室蔬菜上都能查见烟粉虱[2]。

2.4 防治难度较大

烟粉虱在东台市可周年发生,由于其寄主多、周期短、繁殖快,易短期暴发成灾。同时由于烟粉虱虫体小,且主要集中在辣椒叶片背面危害,前期危害轻,具有隐蔽性,后期辣椒植株大,药剂难喷到叶片背面,防治效果不理想。

3 防治措施

针对烟粉虱发生危害的规律,结合本地作物的布局特点,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将防治烟粉虱“关口”前移,从培育无虫苗这一根本性的基础入手,实施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烟粉虱的发生和危害。

3.1 农业防治

3.1.1 调整作物布局

推行连片种植,棉花、大豆等作物远离冬季大棚区,减少早期烟粉虱外迁后大田适宜寄主作物的面积,压低后期发生基数,控制秋季烟粉虱回迁苗床的数量。

3.1.2 摘除下部老叶

针对烟粉虱主要以若虫、蛹集中在大棚辣椒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的特点,2007~2009年,我们在1月份对早播已移栽开花的大棚辣椒,摘除植株下部3~4片老叶,防治烟粉虱效果可达70%~90%;对生育期稍迟的辣椒,摘除植株下部2~3片叶,防治效果可达60%~90%的,摘除越早效果越好。同时我们对生产中的10户大棚进行调查,烟粉虱虫卵量较不摘除植株下部叶片的大棚下降了75%,同等防治条件下,后期虫量也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较好。

3.1.3 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

辣椒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植株,采用药剂封杀;及时防除大田四周杂草,减少中间过渡寄主。

3.2 物理防治

烟粉虱成虫具有趋黄性,可在大棚内悬挂黄板诱杀。每667m2悬挂33cm×17cm黄色粘虫板30片左右,黄板底部与植株顶部相平或略高,一个生长季更换1~2次,早期控制烟粉虱效果较好。

3.3 生物防治

(1)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既可以保护自然天敌,又能较好压低烟粉虱虫口密度。目前应用的生物农药主要为阿维菌素系列制剂;另外,玫烟色拟青霉可在自然生境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烟粉虱种群中形成流行病,国外已将其开发成微生物制剂,球孢白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种群的长期影响也已有研究[6~7]。(2)大棚内选择性或组合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中华草蛉、小黑瓢虫和东亚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8]。

3.4 化学防治

在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狠抓化学防治,实施综合治理,推行统一药剂品种、统一施药时间、统一施药方法、分户进行防治的“三统一分”统防统治措施。

3.4.1 推广应用烟雾剂

烟雾剂具有操作方便、节约工本、不增加棚内湿度的优点,适宜早春低温、阴雨时应用。近两年,东台市大棚辣椒烟雾剂应用面积近八成,有效控制了早春大棚烟粉虱的数量,同时降低了大棚湿度,抑制了病害的发展。

3.4.2 推广应用高效药剂

近年来,我们经试验示范明确了苦参碱水剂、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好,用药2次后,防效可稳定在85%左右。

3.4.3 推广弥雾机防治

手动喷雾器防治烟粉虱有先天性不足,特别是辣椒生长后期,无法将药液喷到大量烟粉虱集中的叶片背面,加之现有药剂主要以触杀作用为主,内吸传导性差,导致防效不理想。我们改用弥雾机防治烟粉虱后,防治效果大大提高。

3.4.4 推广应用有机硅助剂

2006年我们开展有机硅助剂防治烟粉虱试验,每667m2用药量减至常规用量的70%,再加用丝润农用有机硅15g,适当减少用水量,防治烟粉虱效果明显提高,并在其后连续2年的大棚辣椒烟粉虱防治中得到验证。

[1] 胡荣利,祝树德,周福才,等.烟粉虱危害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14,35(3):80~84.

[2] 丁志宽,林双喜,荀贤玉.烟粉虱发生危害及控制技术[J].江西植保,2005,28(3):115~116.

[3] 崔洪莹,郭慧娟,戈峰.烟粉虱的耐寒能力与自然越冬北界分析[J].植物保护,2011,37(1):65~69.

[4] 王 勇,周福才,鞠瑞亭,等.江苏地区烟粉虱的越冬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7,16(2):87~91.

[5] 周福才,杜予州,任顺祥,等.江苏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控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1):89~93.

[6] 王登杰,臧连生,张烨,等.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后代生命表参数的亚致死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88~3595.

[7] 黄振,任顺祥.玫烟色拟青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4):248~251.

[8] 李姝,劳水兵,王甦,等.东北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4(6):978~982.

猜你喜欢

虱的虫量百叶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第一次做百叶卷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农药助剂对啶虫脒防治白瓜烟粉虱的影响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