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

2017-04-03孙雪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符合率胃镜

孙雪飞, 何 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

孙雪飞, 何 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检查; 胃镜检查; 诊断

1988年,有学者[1]提出了胃癌发生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CAG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程常呈迁延不愈,而CAG合并胃黏膜异型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2]。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存在着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多种典型病理学改变[3]。本研究分析CGA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电子内窥镜检查的100例疑似CAG患者,均具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持续数周至数月。排除合并有消化道恶性肿瘤、溃疡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35~75岁,平均为(55.2±9.4)岁。所有患者均于行胃镜检查的同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参考2006年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对患者行内窥镜下CAG诊断,由专业的影像学医生检查并描述胃镜下表现。病理诊断方法为在内镜下取标准病变处取胃黏膜组织2~5块进行活检,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由病理科专职医师进行病理诊断。

2 结 果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的表现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在本组患者中,内镜下诊断为CAG的病例为92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病例为8例, CAG在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胃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可呈颗粒或结节状。病理诊断为CAG的病例为65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病例为35例,有30例患者胃镜下诊断为CAG而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有3例患者胃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而病理诊断为CAG, 两种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67.4%。

2.2 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McNemanr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G的Kappa值为0.270(P=0.00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胃镜诊断CAG的敏感度为0.954, 特异度为0.143, 阳性预测值为0.674, 阴性预测值为0.625, Youden指数为0.097。

3 讨 论

陈萍[4]研究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1.9%, 而李晓娜[5]研究报道的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2.5%, 在戚兰[6]的研究中,胃镜的诊断符合率是73.68%, 但上述3个研究的病例数偏少,均为40~80例。张峰等[7]针对20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7.0%; 李军等[8]针对141例病例的研究报道,内镜诊断符合率为73.05%, 其中胃镜下具有黏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白色为主、血管通透且黏膜结节或颗粒状表现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0.20%, 而胃镜下黏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的诊断符合率为80.95%,胃镜下黏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的诊断符合率为60.53%。邱晓娣等[9]针对22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达88.18%, Kappa值也达到了0.714,但该报道中的胃镜下呈胃窦部黏膜减少、血管呈现透见性型表现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仅为41.18%。杨立[10]研究结果中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仅为35%。本研究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CAG的符合率为67.4%, 两种检查的Kappa值仅为0.270,而相对病理检查,胃镜诊断的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较低,这说明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CAG的结果差异性较大,胃镜检查单独用于诊断CAG的价值不高。

本研究报道的胃镜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度较低,这提示了胃镜检查易造成假阴性结果,但在刘先明[11]针对100例CAG患者的研究报道中,胃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66.7%、84.3%、33.6%、46.8%, 这一差异的产生可能是由选取病例的异质性和研究质量控制标准的不同所引起。此外,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诊断CAG的结果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孟凡军等[12]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酗酒史、胃黏膜充血、渗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内镜医师诊断CAG的结果产生影响。欧淑萍[13]研究证实,活检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等因素也会对胃镜活检诊断CAG的结果产生影响,这也是造成临床研究结果差异性较大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针对如何提高胃镜在诊断CAG中的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薄元恺等[14]研究中,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对CAG进行了分型,胃镜对各类型CAG的检出率为3.8%~96.8%。杨军雄[15]报道称,如果以胃镜下存在2种或2种以上胃黏膜形态典型改变来诊断CAG,能够大幅度提升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此外,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内镜电子染色(i-scan)技术[16]、醋酸-美蓝双重染色技术[17]、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技术[18]、共聚焦内镜技术[19]等引入胃镜CAG的诊断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一研究领域的另一个趋势是联合诊断技术的应用,其中既包括联合应用不同内镜技术的研究,如将高清内镜与i-scan技术联合应用[20], 也包括联合应用内镜技术与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如将智能分光比色内镜(FICE)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联合应用、将内镜下窄带成像(NBI)与胃黏膜血红蛋白指数(IHb)联合应用的研究,但这些技术与大范围临床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讨论。

[1] 路敏敏, 金世禄, 刘宝珍, 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5): 823-825, 836.

[2] 史佳宁, 郝微微.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9): 95-98.

[3] 苏振华, 张健康. 内镜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 2014, 19(12): 750-752.

[4] 陈萍.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 64-65.

[5] 李晓娜. 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2): 34-35.

[6] 戚兰.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4(2): 204-204, 207.

[7] 张峰, 王卫国, 谢燕, 等. 中老年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的相关性[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4): 528-530.

[8] 李军, 周萍, 兆咏彬. 胃镜和病理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5, 24(24): 99-100.

[9] 邱晓娣, 潘翔珍, 梁群英, 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研究[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11): 1954-1957.

[10] 杨立. 浅谈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5): 37-38.

[11] 刘先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4): 118-119.

[12] 孟凡军, 刘晓波, 刘光军. 内镜医师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9): 1391-1392.

[13] 欧淑萍. 胃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11): 1992-1993.

[14] 薄元恺, 刘宏伟, 何建霞, 等.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1): 18-21.

[15] 杨军雄. 胃镜下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3(14): 45-45.

[16] 王彦斌, 孙敏娴, 马文强, 等. 电子染色(i-scan)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6): 573-575.

[17] 揭晓明, 王洪斌, 陈林, 等. 醋酸-美蓝双重染色在CAG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10): 1053-1055.

[18] 苏振华, 魏思忱, 王亮, 等.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J]. 胃肠病学, 2015, 20(11): 676-679.

[19] 余晓云, 陈婕, 郑丽端, 等. 激光共聚焦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5): 280-282.

[20] 孟庆伟, 许树长, 唐吟菡. 高清内镜结合电子染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 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35(2): 89-93.

2016-09-22

安徽医科大学科研课题 2015(12)号

R 573.3

A

1672-2353(2017)01-194-02

10.7619/jcmp.201701073

猜你喜欢

萎缩性符合率胃镜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