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2017-04-03覃容欣张波周维英周红陈晓红李小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效学药理学第二课堂

覃容欣 张波 周维英 周红 陈晓红 李小丽△

(1.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2.重庆福安药业集团礼邦药物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教学与管理

药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覃容欣1张波2周维英1周红1陈晓红1李小丽1△

(1.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2.重庆福安药业集团礼邦药物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药理学在医学生的理论体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仅靠传统理论课堂的知识传授难以满足科技创新时代对医学生的总体要求。因此,利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传统理论课堂的有力补充,对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药理学;“第二课堂”;创新;实践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联系药学与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和药学生的课程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药理学是一门主要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讲授药物的种类多,药理作用多,难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此外,传统药理学的讲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人文素质,将对完成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和巩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第二课堂”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1-2]。“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整体,其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性思维提供了重要平台,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

鉴于药理学学科和“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各自特点,本文就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总结和体会。

1 传统药理学教学的特点与不足

一直以来,药理学教学主要依靠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两种形式。理论课教学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人文知识的培养较为忽略,再加上药理学内容中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等知识点繁杂,相互联系也比较紧密,在课时有限的基础上,大班授课时,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头“灌”到尾,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样,实验课教学也由于课时限制,往往只开设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在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前提下,学生往往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更不要提有创造性的提出观点。当大多数学生缺乏求知欲,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学生整体缺乏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专业课程不能保证有效接受,更不要说人文知识的获取,进而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下等。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日本心理学家保坂菜之介先生指出:“兴趣是我们的原动力,对于有兴趣的事情,不管是想它也好,或者去做它也好,都会使人感到高兴和愉快。兴趣能给予我们以强烈的集中力”[3]。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产生较高学习效率。因此,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各自实际情况、再加之教研室师资力量、本实验室科研情况等具体条件,依次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2.1 开展“讲故事,学药理”大型情景剧表演活动

药理学的发展伴随着药物的发现与创新,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因此,我教研室开展了“讲故事,学药理”活动,先在护理专业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逐渐推行到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之中。

活动形式主要为:由学生们自行组队,查找药理学历史上的相关故事进行进一步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会话情境,安排故事情节,注重表演观赏性等)将其变为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如小品,情景剧,相声,演讲等等。经指导老师把关后进行舞台表演,邀请学校专家教授就故事精彩性,内容科学性及舞台表演观赏性等各个环节进行评分,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活动推出后,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参与度很高,涌现出精彩纷呈的表演素材。如:“非诚勿扰”版抗菌药物;“三国演义”版麻醉药物,“甄嬛传”版传出神经类药物等,还有许多关于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实践效果显示:药理学故事经同学加工后以情景剧形式表现,活动过程妙趣横生,汇报内容让人耳目一新,让每位与会观众都轻松、愉快,捧腹大笑地享受了一次丰盛的药理学知识大餐,让略为枯燥的药理学内容变得轻松有趣。整个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药理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2.2 开展药效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课程主要由于课时限制,开设的均为较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满足部分学生对药物研发过程的学习兴趣,开设了药效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们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药效学研究和药动学研究。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评估药物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药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愿报名参加,一般10人一个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活动形式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开展:首先,在理论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新药研发的过程包括研发步骤及主要内容,药效学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其次,组织学生观摩药效学研究所涉及动物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技能等,如小鼠的尾静脉注射法,眼眶取血,血清样本和血浆样本的制作,各组织脏器的取样,大鼠的心脏,尾静脉取血,家兔的灌胃给药等等,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药效学研究的形式载体;第三,根据不同带教老师的研究方向,指导各小组学员开展不同领域的初步的药效学研究: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药效学研究;抗感染的药物药效学研究,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药效学研究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步掌握了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药物剂量的设定,给药方案的确定,观察指标的测定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理解了书本上的种类繁多的药物及其药理作用是如何研究出来的,有的实验甚至更直观的重现了书本上讲述的药物的药理作用,提高了同学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2.3 开展学生专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培养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治病救人,而且要善于发现诊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甚至攻克疑难杂症。“第一课堂”中的实验课程及简单的药效学实验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培养目标。

针对本科层次的部分优秀学生,学校也启动了大学生创新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从政策上支持学生的科研工作。在这种形式下,我教研室鼓励和指导全校各专业优秀的部分本科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并有两项学生基金获得立项,使第二课堂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独立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亲身完成实验过程,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结果,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论文等,也参加全省乃至全国学术会议,真正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科研课题并从中受益匪浅。

3 “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多年来,我教研室立足教学实践,一方面推进教学改革,抓好“第一课堂”的知识讲解,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第二课堂”的可能形式,为理论课堂做好有力补充。实践经验表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许多重要意义。

3.1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相对于传统药理学教学过程,“讲故事,学药理”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枯燥的药理学知识寓于表演之中,寓教于乐,利于同学们记忆。此外,情景剧中先辈科学家面对困难孜孜不倦的求知进取精神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们面对科学问题和人生难题时的永不放弃精神,对医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式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医学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识技能与素质方面更强调素质,要有高尚医德医风,更要求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来讲,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定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只要在学习中有超出范围的思考及解决方法都可以认为是创新。创新精神能使其对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致力于医学科学的未知领域创新[4]。从实践经验看来,第二课堂确实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5]。如在抗感染药物药效学实验中,需进行感染类疾病的实验造模,老师先讲述了经典的感染类疾病造模方法,会引起同学们的一系列思考,如每种方法的模型严重程度如何,对应临床上的哪种感染类型疾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替代传统的造模方法等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

3.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同上所述,学生利用已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展设计性研究实验,与传统的测量性、验证性实验相比,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6],学生可通过充分地利用本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如常用的试剂、仪器来完成实验,激发实验激情。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会跟老师不断讨论然后制定下步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本教研室指导的本科生已发表SCI论文3篇,最高影响因子3.5。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作为理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以其灵活的教学形式,新颖的内容,寓教于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意识、创新精神及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开展形式更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药理学的教学添砖加瓦。

1 王晓如,贠大强.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31(1): 85-88.

2 丁丹,王芝华.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9(2): 103-105.

3 杨婷婷. 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9: 117-117.

4 王萍玉,谢书阳. 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12): 211-212.

5 胡志安,黎海蒂. 找准第二课堂问题,加强学员素质教育——对深入开展学员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和建议[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 20(1): 47-49.

6 彭伟,周红,李小丽,等. 寓科研于教学,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之刍议[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 35(2): 94-95.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Qin Rong-xin1, Zhang Bo2, Zhou Wei-ying1, Zhou Hong1, Chen Xiao-hong1, Li Xiao-li1△

(1.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in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2.Fuan Pharmaceutical Lybon Pharm-tech Co., Ltd, Chongqing 401121)

重庆市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52057);第三军医大学教育改革课题面上项目(编号:2014B03)

覃容欣,女,讲师,主要从事抗感染药物药理学研究,Email:michel_0415@163.com。

△通讯作者:李小丽,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研究,Email:plum18 1181@126.com。

2017-3-1)

猜你喜欢

药效学药理学第二课堂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艺术药理学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自拟晕定方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3种红景天药效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