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观察

2017-04-02周晓方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胰岛素

周晓方

(阿鲁科尔沁旗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 赤峰 025550)

妊娠期高血糖是妇产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对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对于此病首选控制饮食等非药物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借助胰岛素治疗。而门冬胰岛素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发生,使患者出现眩晕、乏力的现象。因此,笔者医院将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患者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为(28.34±4.43)岁,孕周在26~34周,平均孕周为(31.25±2.45)周;治疗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9.18±3.59)岁,孕周在27~36周,平均孕周为(30.35±3.71)周。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胰岛素治疗为14天,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及适度体育锻炼。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每日三餐前给予剂量为0.2U/(kg·d)的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从小剂量(4~6U)开始,监测三餐前、餐后2h及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每次调整1~4U,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疗程为14d。治疗组的患者在每日三餐前进行门冬胰岛素的治疗,初始剂量为0.4~0.6U/(kg·d),并在每晚睡前给予患者地特胰岛素0.2U/(kg·d)。根据前1d血糖水平进行调整,调整时要配合门冬胰岛素用量,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血糖达标指标控制血糖,即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h血糖<8mmo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2h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2h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67±1.04)、(9.47±2.37)mmol/L、(6.48±1.27)%,对照组分别为(5.58±1.13)、(11.23±3.45)mmol/L、(7.11±1.52)%。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2h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于中晚孕期的产妇,是由于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感染、失明、羊水过多、流产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胎儿的死亡,对患者及胎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某报道显示,以往GDM的发生率为1~5%,随着近年来诊断标准的降低,此病的发生率还在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对于妊娠期的患者用药十分谨慎,由于担心药物治疗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大部分患者坚持进行非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治疗时机延误且加重了病情。因此,采用合理的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是临床上的一道难题。门冬胰岛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但是单一的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联合地特胰岛素,可延长患者的吸收时间、预防血糖波动引起的低血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指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 荔.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5):55-57.

[2] 段艳峰.观察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9):186-187.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