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2017-04-02李小京

关键词:现代性异化资本主义

李小京

(陕西中医药大学 对外合作与发展办公室,陕西 咸阳 712046)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李小京

(陕西中医药大学 对外合作与发展办公室,陕西 咸阳 712046)

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现代性是现代性存在的主要方式。资本不仅是劳动的积累,而且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异化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的总根源。异化劳动不仅使人丧失了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使人的类存在与自然相异化。在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始终面临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任务。在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消除异化现象,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主张。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

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现代性是现代性存在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出场,深刻阐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嬗变,具有‘世界历史’意蕴的前瞻视野。”[1]当前,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这一现代性批判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生态问题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危机的集中体现,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面批判首先是一种生态视角的批判。

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整体认识

马克思主义试图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建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解决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现代性已经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现代性是一种全球化的现代性。可以说,近代以来,从资本主义现代性开始发展,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就与之相伴随,全球性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发展的一种现象。全球性意味着资本主义现代性在整个世界的不断深入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正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视角。“全球化成了考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新背景。”[2]新世纪新阶段,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使人们在全球的范围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是现代性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载体。“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问题。”[3]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代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同义语。这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有关,他没有设想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现代性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仍然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当前,资本主义仍然是现代性最重要的存在方式,仍然是现代性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并且这种现代性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虽然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一种存在方式,是现代性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载体,但并不是说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仍是现代性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和实现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主义现代性也成为一种现代性的发展形式和实现方式。但是,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具有全局性作用的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同时也必须看到,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必然要被新的现代化所取代,这就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性以理性主义作为其思想基础。理性主义试图以价值教条约束人们的社会生活,而马克思主义从个人的感性实践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理性主义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观念教条化,把这些观念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这些观念的前提条件,没有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但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永恒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观念的内涵也将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性中,理性主义把社会主义等同于一定的经济模式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建筑,没有看到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矛盾的特殊性,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实际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一定价值观念的内涵会发生变化。只有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于事物的认识,才能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实践是人的总体性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人通过实践而使自身成为类存在物,并由此使自身具有了普遍性品格。”[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存在的基础正在逐步减少,对于社会主义僵化的、教条的理解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只有以人的感性实践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脱离理性主义的束缚,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上实现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现代化理论的一部分,而且通过对于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提出了对于工业文明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在肯定现代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在批判资本主义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基础上,对于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保存了现代化发展引发的主体解放的价值主题,又为启蒙运动所开创的现代化理想开辟了进一步前进的道路,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开始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资本主义曾经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但随着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成为阻碍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的过程中进行现代性批判的。在社会主义取得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还面临着进一步破除对于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当今世界,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的过程中进行现代性批判更加具有全局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结论,提出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新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的批判

资本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力提高、改进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的异化,导致了现代社会整体上处于一种异化状态。“资本使人从对自然群体的依附中解脱出来,成了具有独立个性的自由人,但是,在资本的时代,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却要服从自己的创造物——资本的全面统治。”[5]资本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存在状况。首先,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和增值的要求决定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各种要素的组织方式。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和增值的要求使货币不再是商品交换的中介,而是成为统治人、控制人的绝对的力量。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和增值的要求使科学技术成为统治人、控制人的工具。资本使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受人的控制,同时又成为资本控制人的工具。其次,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和增值的要求创造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虚假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异化根源就在于资本。再次,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和增值的要求塑造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这种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否定人的主体性,否定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是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为目的,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而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趋势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统治力量。经过文艺复兴之后的启蒙运动的发展,理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随着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统治地位的确立,这种理性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理性的形而上学,即资本拜物教。当生产的目的从直接的使用价值转向间接的交换价值的时候,资本的逻辑就产生了。资本的逻辑的产生使资本成为统治人的抽象的力量。通过资本的逻辑,物与物的关系赢得了人与人的关系的主宰地位,颠倒的表象作为历史规律把人控制在物的必然王国之中。资本拜物教和资本的逻辑的产生,使启蒙运动中确立的人的主体地位又被资本颠覆和取代了,资本解放的目标取代了人的解放的目标。人刚从神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又被资本控制了。通过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建立,启蒙理性演化为理性的形而上学,演化为资本拜物教,成为了控制人、奴役人的工具。

资本不仅作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统治力量控制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而且实在地、全面地控制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按照资本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现代大工业,由于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分工具有了强制性,迫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迫使工人从事与自身发展需要相违背的现代性工作。按照资本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现代大工业,其生产过程的参与要素,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劳动者本身,都是作为资本而存在。这样,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趋势使自然和人都成为资本掠夺的对象,从而使自然和人丧失了应有的存在价值。资本的逻辑使科学技术通过与资本的结合从促使人的解放实现的力量转变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工具。资本的逻辑导致世界市场在形成的过程中表现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就世界范围来说,现时代仍是以利润为本的资本主义时代。无视资本主义而空谈人本主义,这是迄今为止现代性研究的最大败笔。”[6]正是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趋势使民族压迫和奴役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总根源就在于资本的逻辑,只有改变这种资本的逻辑,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现代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不仅是劳动的积累,而且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异化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的总根源。“资本把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事物都要收编进自身的增值体系中,把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变成资本增值机器的环节,使一切事物都要实现资本化。”[7]资本是劳动的积累,那么这些劳动产品应该属于工人,实际上这些劳动产品却大部分属于资本家所有,工人只是得到了自身作为工人而不是作为人的生存所需要的那一部分,只是得到了为了繁衍工人而不是繁衍人类所需要的那一部分;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是人的能动的财产,实际上资本却把这种财产转移给了资本家所有。工人的利益本来不应该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实际上工人的利益却总是而且必然地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立。在资本的逻辑中,作为资本的主体本质的劳动,不是人的劳动,而是异化的劳动。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异化劳动的认识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从哲学上来说,异化劳动理论既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承袭,又是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人本学阅读。”[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释。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进行现代性批判的过程中考察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的、受着奴役和剥削的工人。马克思把异化现象与人的劳动活动,特别是工人的劳动相联系,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社会根源,阐明了扬弃异化劳动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通过劳动不断自我创造和生成的过程。自由自主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劳动是以异化的方式存在的,劳动不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而是异化为资本获取利润的工具。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劳动使人丧失了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在劳动者与商品的主客体关系中,商品反客为主,成为人的统治者。作为主体的人丧失了自由自主性,而其创造物却获得了对人的奴役的能力。人的创造物成为了人的膜拜对象。第二,工人的劳动与工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工人作为劳动的主体,没有人的劳动所应该具有的自由自主性。工人的劳动和工人相异化说明工人作为自由自主主体的内在特征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外在表现是工人的劳动被他人所占有。第三,人的类属性与人相异化。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主的类存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生产,自由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劳动产品。但是,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剥夺了人的劳动产品,从而也就剥夺了人的类存在,把人的自由自主的生产活动转化成了为资本所奴役的劳动过程。第四,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工人与资本拥有的关系从合作的关系转化为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应当看到,“只有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阶段,异化劳动全面转变为自主活动才具有直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9]。

异化劳动不仅使人丧失了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使人的类存在与自然相异化。人通过劳动实践使自然成为自己无机的身体,通过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自然界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对象,离开了自然界,人的意识活动就失去了重要的活动对象。自然界既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对象。因此,人与自然界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是人的类存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协调性要求对于自然界的主体性的尊重。但是,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内在协调性被破坏,自然界的主体性完全丧失,自然界完全成为过度的异化劳动的对象。在人类还没有从动物分离出来之前,人完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界之间还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是在人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劳动实践,人确立了对于自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不仅使人丧失了主体性,也使人对于自然的主体地位演化为人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方式,无节制地释放人对于人造物的过度需求。这种对于人造物的虚假的过度的需求,不断地刺激着生产的扩大,形成过度生产、过度消费的状况,从而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对于自然界生态的过度干预。异化劳动不仅造成了人的类存在的异化,而且在此基础上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正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劳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也将在历史上消灭。随着社会从一种形态发展到另一种形态,劳动的异化过程采取越来越隐蔽的形式”[10]。

四、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的重要体现。在人类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始终面临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任务。“亲近大自然所产生的是人与自然共在统一的生存论的价值互释。并不存在单纯的属人的价值或者纯粹自然的价值,属人的价值同时就是自然的价值,且就是从共在的生存论中产生出来的。”[1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始终面临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威胁。在早期工业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工业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对于发展的制约作用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人的价值正在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以人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在此基础上人的价值的实现要求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且以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的,重新设计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成为必然的历史性的要求。构建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构建这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必须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状况有深入的分析和认识。只有明确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异化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控制自然的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形成的直接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外部资源的历史。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但是,“自然具有不可预见性,正如其生成生命一样,摧毁生命是自然的本质特征,而当代科学技术却以消除自然当中的不可预见性作为其根本目的,这本身是一个技术与自然的悖论”[12]。应该说,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以获得自身的解放,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前提的。在农业文明及其以前的社会,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比较低下,人类对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的是被动适应自然的态度,尽量使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至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控制自然以尽最大可能改造自然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这种控制自然的意识服从和服务于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趋势要求,演化为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资本控制自然的真正目的是控制人,是为了剥削人的劳动。控制自然的意识与权力意识具有内在的统一。资本控制自然的权力,使自然成为资本任意掠夺的对象,同时也使自然成为资本的组成部分,成为剥削和奴役人的工具。在资本的运作下,控制自然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控制自然被美化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表现。实际上,控制自然成为了资本的工具,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从来也不曾体现为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

自然主体地位的丧失是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形成的根本原因。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但是,由于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体与客体关系来对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是得到发展和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是具有异化的倾向。工业文明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这种人与自然关系产生异化的倾向发展成现实困境的社会原因。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逐渐发展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忽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观念。“工具理性以及它的功用在由启蒙所肇始的现代文明进程中,成为‘压倒一切要考虑的事情’,成为实现对自然和对人进行控制的思维架构。”[13]“人类中心主义”以工具理性为思想基础,以确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绝对主体地位为目的,在实践中以控制自然为价值取向。现代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由于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日益加剧,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观念。以“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为思想基础的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在平等观念的基础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主体地位,认识自然的内在价值,改变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消除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异化现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紧迫的现实问题。

五、对于资本主义的超越与人的解放的实现

在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消除异化现象、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主张。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超越资本主义,消除异化现象,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同时,马克思也指出,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既要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要看到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在实践中注意把握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原是超越现代性的事业。因此,它应当以现代化的实现作为自己的起点。”[14]特别是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的当今世界,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特别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时候,我们应该既要加强经济文化合作,促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又要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集中体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被异化的人、被奴役的人。也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人才能发挥出他的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创造性。”[15]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集中体现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文化落后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必须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不断改革体制机制,释放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消除现代性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经济文化落后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进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现代性困境始终从整体上制约人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消除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困境,就必须不断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与人的和解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前提,生态问题的出现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体系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也就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前提,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只能促使生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恶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前提也不完备。但是,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必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与人的和解,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依据马克思的思想,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1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与人和解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化。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对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都具有现实意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具有问题意识,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性问题,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1]姚颖.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视野[J].学海,2006(5):193.

[2]杨雪东.重新校正人类的位置:西方全球化理论的简要评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2):63.

[3]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4):54.

[4]贾建英.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J].哲学研究,2005(9):16.

[5]何建津.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与现代性批判[J].岭南学刊,2008(1):63.

[6]王善平.现代性: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J].哲学研究,2006(1):37.

[7]鲍金.从资本逻辑的视角看现代性消费文化的缘起[J].理论导刊,2008(9):30.

[8]仰海峰,任晓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1):31.

[9]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J].社会科学,2007(2):79.

[10]李由义.马克思著作中异化劳动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5.

[11]邹诗鹏.大自然的生存论意义及对现代性的反省[J].学习与探索,1997(5):67.

[12]张成岗.技术风险的现代性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4.

[13]傅永军.反思现代性: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论启蒙[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3.

[14]杜明娥.现代性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05(2):21.

[15]杨慧宇.人的自由与现代性[J].天府新论,2006(6):96.

[16]李景源.现代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探讨[J].学习与探索,2005(5):1.

(责任编辑:张 燕)

A81

:A

:2096-3262(2017)05-0006-07

2017-06-23

李小京,男,陕西中医药大学对外合作与发展办公室研究实习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性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