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分析

2017-04-02

浙江档案 2017年7期
关键词:史志海宁编研

档案编研工作是县级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长期以来,海宁市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编研工作,形成并出版了众多档案编研产品,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体会,以期为县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1 与本地知名人士或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

利用知名人士档案开展编研是做好编研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知名人士或其家属往往是知名人士档案的形成者,因此要与知名人士或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名人众多、业绩突出且影响广泛是海宁籍知名人士的特点,海宁籍知名人士包括王国维、徐志摩、金庸、张宗祥、吴其昌、沈鸿、吴骞、管庭芬等,这些知名人士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们的档案具有极高价值。一直以来,市档案局和知名人士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如与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的家属联系,利用家属捐赠的宋云彬档案出版了《宋云彬文集》《宋云彬日记》;还与翻译家虞尔昌、生物学家贾祖璋、作家陈学昭的家属等建立了联系,积累了许多珍贵档案资料,并计划开展编研工作。市档案局还注重与当代在外知名人士接触,通过年初发函慰问、邀请他们来市档案馆开办讲座等方式与他们进行联系,并适时向他们征集档案资料。此外,市档案局重视与当地当代“小名人”保持联络,如与摄影师钱雪军保持联络,使其将收藏的照片捐赠给市档案馆,其不乏反映海宁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历史照片;与文化工作者朱明尧保持联络,争取到他收藏的国内文化名流的字画作品入藏市档案馆,并合作编印《朱明尧师友墨迹选》。

2 利用社会人士力量开展编研

市档案局在全国率先提出“史志大众化”的概念,吸收社会文史爱好者加入档案编研队伍,群策群力做好编研工作。一是聘用十余位有一定专长的史志爱好者直接参与编研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成立档案史志学会,在更大范围内动员公众参与编研工作。三是创办海宁史志学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课或座谈,以拓展参与编研的社会公众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水平。四是参与个人地方史志工作室和个人家庭档案馆的创建。2011年以来,海宁陆续成立了方林峰、张惠烈、虞坤林史志工作室,2017年上半年成立了张惠烈家庭档案馆。工作室与家庭档案馆成立之后,或为市档案馆编研工作提供资料,或直接参与编研工作。

3 提前策划并精心选题

首先要提前策划。2009年,市档案局启动了海宁珍稀史料文献丛书的整理工作,计划每1至2年点校整理1本珍稀志书。2016年,市档案局编制了今后5年的编研计划,包括珍稀文献史料《海昌备志》《海宁州志稿》整理点校、海宁首部村级专志《云龙蚕桑志》以及《海宁历史名人手札》、《〈申报〉写海宁》的编纂等。其次要精心选题。一是选择前人没有做过的选题;二是选择能比现有研究做得更深入、更系统的选题,如市档案局进行《王乃誉日记》选题时,尽管意识到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考虑到该选题是从王国维父亲的角度考察王国维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和行为,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最终还是决定开展《王乃誉日记》编研工作。

4 探索出版新模式

市档案局积极探索图书出版新模式:一是参与出版社的丛书编纂计划。二是用选题吸引出版社提前介入,档案部门与出版社共同承担出版经费。如《王乃誉日记》的出版经费巨大,市档案局与中华书局就该选题进行协商,中华书局认为该书价值较高,愿意承担大部分的出版经费,该书最终顺利出版。这种模式让出版社省去了寻找优质出版资源和初步整理出版素材的环节,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档案部门的出版经费,达到“双赢”效果。三是由档案部门初步完成书籍编辑工作,交由出版社审稿和出版,全部出版经费由出版社承担。这种模式档案部门没有任何出版经费压力,但前提是选题足够好、产品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5 重视编研产品出版后的宣传工作

市档案局重视编研产品出版后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编研产品的应有作用,不让编研产品沉睡在库房中。一是赠送,如面向两会代表赠送《海宁年鉴》(光盘),已连续赠送15年;二是销售,如《海宁方言志》出版后即进入海宁书城出售;三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四是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相关学术文章,以扩大影响;五是利用海宁史志学堂进行广泛宣传。

猜你喜欢

史志海宁编研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红嘴蓝鹊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天下奇观海宁潮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海宁丹”与“兰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