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微课为留守学生服务

2017-04-02冯尚财刘昌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高中微课

冯尚财+刘昌国

【摘 要】留守高中生的学习现状主要表现为底子薄,成绩差,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强,无兴趣等,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解决高中留守学习困难和改变其学习况的途径和可能性。

【关键词】高中;留守学生;微课;服务

留守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微课,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变高中留守学生底子差薄、成绩差、厌学、偏科等学习问题,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实现其价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相互配合,既关注了留守高中生的生活现状,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又精心选择、设计了微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情

我校是后建完全高中学校,所招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县各地的留守孩子,他们多在学习上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底子薄,成绩差。自小学到初中大多数学生有祖辈监管,学习几乎处于被放弃状态,到高中后加上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难度,学习困难更为突出,成绩一塌糊涂。

(2)学习自觉性不足。留守高中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缺乏学习自觉性,不愿意主动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往往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和监督才能完成。

(3)学习无兴趣。留守高中生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

(4)缺乏自信心。留守高中生在学习上没有取得过成功,从来没有得到过其中的乐趣,只感受到压力、无助,长此以往逐渐缺乏学习信心。

(5)学习动力不足。监护人精力有限,文化程度不够,监管方法不当甚至有不敢管,不便管等因素,大部分留守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

我縣留守高中生学习问题复杂严重,亟待解决,微课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微课在留守高中生学习中的优势

(1)“短小精悍”便于接受。时间短,容量小,主题精。在留守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前就已经将知识点讲解透彻,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树立信心,学习激情渐涨,天长日久,自主学习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2)内容丰富,知识全面。微课所涉及的内容丰富,课内外知识、练习都有,小学、初中、高中知识随意调取,知识可以简单浅显些,极大地满足了高中留守学生学习的需求。

(3)多功能化,有吸引力。设计微课,内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便于共享,学习场地灵活化,尤其能反复播放,就等于教师一次又一次反复讲解知识点。

(4)留守学生大多都对网络手机有依赖症,大多数学生都持有手机(家长图方便、省事;学生用各种理由拒绝逃避学校的监管、打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推广、督促微课学习。

(5)留守学生有大把空闲、零散时间,适合微课的特点,方便微课的学习。

三﹑留守高中生有效利用微课的途径

微课正因其微,所以不该组织也难以组织起规模化的学习,也正因为它微,容易被忽视或一笑而过,那么如何来落实这“微小”者的作用,让它成燎原之势,正真有助于留守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呢?

(1)整理资源,方便取用。即如何把这些零散的视频规模化,条理化,编排组织在一起的问题。本着网络资源共享的原则,下载、优化,推送别人的微课视频,丰富微课资源、内容。

(2)传播推广,提高效率。即如何把这些东西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推广普及,传播出去的问题。现在微信、QQ等众多聊天软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做为教师要组建、加入一些“群”,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和利用它占据人们生活的便利条件,充分推广微课内容,以提高微课学习的效率,增加学习机会。

(3)讲究形式,内容新颖。微课的内容要新颖别致一点,形式要灵活多样一点,用语要幽默风趣诙谐一点,拍摄场合要轻松随意一点,别像平时教室内授课那样正规拘谨。

(4)跟踪督促。留守学生都有厌学、怕学,偷奸耍滑、懒惰的特点,教师对微课制作和微课学习的内容都要有督促有跟踪,抓落实,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解决留守高中生的学习问题,措施方法很多,微课的利用正好诊治留守高中生的学习弊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得到能力提升或是获取知识,让其健康成长。所以多途径,多形式,以能让学生受益为准、为好。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

[2]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17-23.

[3]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4]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高中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