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教法变革促进创新教育

2017-04-02王青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本师生思维

王青山

【摘 要】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法变革;创新教育

一、創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爱学,就会为“学会”、“会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所以,课堂上,为了不断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就要利用兴趣所特有的魅力将学生吸引住,通过有趣的导入,巧妙的组织,风趣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为学生的自由参与创设宽松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照本宣科是教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先让学生认识生字词,通过抄写和听写强化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教师再通过课文讲解,做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事实上极大程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学会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如在教学生学习《沉香救母》时,就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的神话故事,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尽可能活跃课堂氛围。在讲述课后习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能仅仅囿于一些死板教条的答案框架,如该篇文章讲述了沉香如何救母的过程,表现了他伟大的孝心,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等,还应该适当使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回归课本去寻找沉香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

二、角色转换,平等对话

《标准》要求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轴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也不主张以学生为轴心,教师无原则迁就学生的"学生中心论",认为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身为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习惯于你施我爱,我教你做,我训你听,这样往往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消除师生之间这条无形的心灵鸿沟,就必须进行角色转换,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老师+家长+朋友+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一方,学生则是负责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认真听教。教师最惯用的维护纪律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一二三,坐好来”,学生只要乖乖坐好听讲就是乖学生。殊不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只会听课的乖宝宝。比如,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当堂小活动,将学生分成势均力敌的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教师的活动可以灵活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比如趣味传话,即教师说一句话,让每个小组从第一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让最后一个人跑到讲台上写下那句话,哪个小组的话保存最完整,意思最接近,写的时间最快,哪一组就是胜利方。这些趣味活动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外,并使课内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会用课本指导读书,再由读书去充实课本的知识,解开课本的疑问,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从而真正实现师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

三、积累复习,有效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接触的生字词和文章内容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所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要帮助学生回顾上个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尤其是生字词,还有组词造句,所涉猎的题型和所学的古诗句等,方便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学得更有方向和目的性。创新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陷入死胡同。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综合题,例如给“潮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样的对联注音,或者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样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使其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等。通过创新思维培训练习,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多维性的以及创新性的,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囿于课本知识,更应该由课本向外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读不仅是采集信息、吸收信息的过程,还是通过理解加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标题关键词、情景、环节,对要阅读的内容进行预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读后要启发学生透过表层意思,挖掘深层内容,这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主动思维,最后提出质量高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一、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培养语感,在阅读中想象、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读书,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五、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会提问,才能思考、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实践中开创科技创新意识,所以教师不妨在语文课堂增添一些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总体而言,科技创新意识的激发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体现出来。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教师要积极打开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开展更多有趣的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总之,语文课堂终究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做到以语文知识为本,通过科技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学生身上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GS[2013]GHB0184。

猜你喜欢

课本师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