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2017-04-02何政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何政友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激情,乐学,好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兴趣;培养

小学科学课是科学启蒙课,它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探究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积极主动的思考,努力培养自我创新能力和探索实践精神。小学生喜欢动手,好奇心强,教师要捕捉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为他们喜欢科学,走近科学,打好基础。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例如在《让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链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合作吧,话音未落,学生马上行动。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有利于探究兴趣的培养。

二、重视师生间合作 ,促进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要做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交流,例如在教《探测暗箱里的电路》一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设计电路,制作暗盒,齐心协力共同操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人人踊跃参加,人人都得到亲身体验,从合作中获得了知识,促进了学习兴趣,使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将课堂变成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研究的成果,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学习兴趣更浓。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小动物的图片及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非常活跃进行模仿,然后在把他们引入到科学教学的内容中,让学生探究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然后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仔细阅读,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充满趣味和探究的教学中,使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校升国旗的畫面,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并用动画演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提重物,在形象直观和充满趣味的动画展示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科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来自生活,源于自然。日常生活实际中,常常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科学常识,为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例如在教《沉与浮》一课相关内容时,对于材料相同而体积、重量不同的物体是不是具有相同的沉浮状况,很多同学会很难理解,惯性认为重量越小越容易浮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苹果、萝卜、橡皮等物体,通过改变其体积大小,做不同沉浮展示,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科学知识,纠正了传统的惯性认识,并激发了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的探究精神,把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纸张》一课时,教师可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有的学生会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楞纸,书写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哪个吸水性快,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会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进行研究,有的学生会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会比较认真,思维活跃,精神专注,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进行研究,探究的兴趣也会变得非常的旺盛。

六、注重实践教学,体会探究的乐趣

说十遍,不如做一遍,听说的不如看见的,看见的不如动手做的,只有亲身体验,强化感性认识,才易理解,不易忘,才会感到其中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以培养实践能力,养成实践活动的习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参与观察,猜想、实践、验证、推理等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探究创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在《太阳与影子》教学中,我把课堂设在我校操场上,每五个人一组,观察自立竹竿影子的变化。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学生兴致盎然,其乐融融,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再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手电筒在黑暗中照明和汽车前照明灯在夜晚行走的录像,让学生猜想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光是直线传播的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在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上,在同一位置各打一个小孔,把这些卡纸用夹子夹住直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之间的间隔为20厘米,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个直线上,排成整齐的一列,最后在一张卡纸之后20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幕,让手电筒的光线射进小孔,让学生说出在屏幕的发现,并在记录本上试着画出光的前进路线,任意改变移动卡纸与屏幕间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说出这时在屏幕上看到的情景,再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并让学生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学生在看看、画画、想想、说说的活动中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想,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使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3一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2]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