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

2017-04-01冯会敏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移位

冯会敏

(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

冯会敏

(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对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情况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PICC治疗的15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PICC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新生儿置管时间为(17.5±3.6)d;PICC并发症7例(4.5%),包括静脉炎3例,穿刺点感染2例,穿刺点出血1例,堵管1例,导管移位1例,均得到及时治疗,治愈后出院。结论 在新生儿PICC治疗中,应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提高导管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干预

PICC是新生儿临床静脉输液、营养供给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留管时间长、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新生儿的浅表静脉细而嫩,且静脉血流较缓,在PICC后易出现静脉炎、导管性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到临床效果[1]。如何预防和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我院接收的157例PICC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57例PIC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男91例,女66例;日龄2~10 d,平均(4.3±1.2)d;出生体重1.14~4.55 kg,平均(2.34±0.47)kg;早产儿114例,足月儿43例;置管位置:贵要静脉83例,正中静脉20例,头静脉14例,耳后静脉16例,腋静脉24例。

1.2 方法

本组新生儿均选用美国美德康公司生产的1.9 F单腔导管。将新生儿放于预热完成的远红外辐射台上,选定穿刺血管,如新生儿体温未持续升高,则应用红外线烤灯进行照射,直到置管静脉清晰能辨识,严格依照静脉置管要求及步骤操作,置管完成后妥善包扎固定。同时,积极做好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具体包括:

(1)穿刺点感染:选择最佳的穿刺点,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确保清洁、卫生,做好空气消毒;严遵无菌原则进行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根据选定穿刺位确定消毒范围,应用碘伏、酒精消毒,先后各3次,干燥后穿刺。在送管时确保导管不触及无菌区域外的任何物品,在退针芯时为避免血液返流,需用手指压住管端皮肤,会造成一定污染,所以在和肝素帽相连后,需再次消毒,使3 M敷贴内成为相对密闭的无菌区。在穿刺后,密切注意穿刺点是否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同时避免奶液、呕吐物等污染,如出现及时处理,并进行消毒,确保清洁、干燥,更换新的敷贴,在穿刺后的24 h换一次,之后每周一次,动作轻柔,自下往上撕开,以免牵拉导管。此外,每周需更换2次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输液管每日需更新。密切注意患儿体温变化,一旦发现体温增高,应警惕感染,及时取穿刺点分泌液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2]。

(2)静脉炎:一方面,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导管,以减少对静脉血管的刺激。在穿刺之前,需用0.9%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严格净手,或使用无粉手套,在穿刺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内皮。同时,穿刺前需用肝素盐水充分浸泡PICC导管,可提升其抗凝血和润滑效用,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另一方面,在穿刺后24 h,如穿刺点无渗液渗血,可在穿刺点上方用热毛巾热敷1~2 h,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并行预防性理疗,预防静脉炎发生。如出现静脉炎需及时进行治疗,先要将患侧或者头部制动,然后进行热敷,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如用药3 d后症状未明显改善,则要当即拔除导管,待症状全面消失后再选其他静脉穿刺。

(3)穿刺点出血:在穿刺时,应避免直接刺进血管,先要以20°~30°穿刺到血管前0.5~1 cm皮肤后,再缓缓穿进血管,即进行Z形穿刺,可减少出血。同时,在置管后,需用拇指适当用力按压局部3~5 min,同时应用弹性绷带进行压迫止血0.5~1 h,并要观察穿刺肢体末段的循环情况。如患儿的凝血功能不佳,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此外,告知家属保护好患儿穿刺点,限制穿刺侧限制活动,对躁动不安的适当约束。

(4)堵管:①置管后,妥善固定,并定期检查导管,以免出血移位、曲折等情况;并要加强患儿家属宣教,及时纠正患儿不当体位,尽量避免患儿长时间朝穿刺侧侧卧,易引起导管打折、输液不畅致血液凝固而堵管。②输液泵需匀速、准确输液。在更换液体时,应按快进键把导管中的血液冲净,以免堵管。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尽量不把高营养液放于最后,原则上是先输高营养液,后输等渗液体,同时在输血、输大分子液体时,滴速控制在≥20 mL/h,并要加强巡视。输液完成后应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减少附着。④正确封管,选用肝素盐水封管,用10 mL规格注射器抽取2~5 mL,一边均匀缓推注一边缓缓退出头皮针,避免出现管内负压,同时让肝素盐水充满导管。

(5)导管移位及脱出:①移位,准确掌握穿刺点至上腔静脉体表的距离。在置管中,如送导管困难不得强送,可用生理盐水边注边送入。尽量不选择左上肢、头静脉作为穿刺点;在穿刺时,把患儿头部转往穿刺侧,使下颌紧贴肩部,同时让上肢外展。如头部静脉置管,则要伸直颈部。在置管后及时行X线摄片定位,如果过深根据胸片显示决定拔出长度。②脱出,一方面,把固定翼扣于距穿刺点0.5 cm处导管上,逆血管向摆放S状,然后用胶贴妥善固定连接器的翼部,用3 M透明贴膜,同时用1条纸胶布打成蝶形交叉固定,再用胶贴横向固定接头。另一方面,在换敷贴时,要注意往患儿心端揭开,边用酒精侵入边揭开,不得用力过大和快速揭开,以免导管脱出。在每次更换敷贴时,密切注意导管刻度,以判断导管是否滑脱。

2 结 果

本组157例新生儿PICC均取得成功,156例一次成功,1例二次成功;留管时间3~25 d,为(17.5±3.6)d;共发生PICC并发症7例(4.5%),包括静脉炎3例,穿刺点感染2例,穿刺点出血1例,堵管1例,导管移位1例,均及时发型得到有效治疗,治愈后出院。

3 讨 论

PICC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一条便捷、安全、效率的通道,能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能有效减轻高渗药物对患者静脉血管的不良刺激[3]。为预防和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不仅要妥善置管,还需加强护理干预。对PICC的正确护理还有助于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穿刺点出血、堵管、导管移位、脱出是PICC置管中常见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疼苦,还影响治疗效果[4]。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较多,包括护士方面、患儿方面及临床治疗方面,应全面考虑,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5]。本研究中,157例新生儿在PICC治疗中,严格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4.5%,均得到治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总之,为确保新生儿PICC治疗的安全,必须掌握相关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严格落实。

[1] 黎 霞.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165,169.

[2] 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2):166-171.

[3] 韦苏烜.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7):117-120.

[4] 张小芳.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5):170-172.

[5] 周洁玉,毕荣华,陶 莺,等.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比较及细节管理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20-122.

R473

B

ISSN.2095-8803.2017.20.58.02

冯会敏(1979.3-),女,河北邢台隆尧人,主管护师,本科,新生儿护理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