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文须照应,内外当兼顾

2017-04-01王淦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浮华培根青春

王淦生

考场原作

阅读,浸润我的青春

(文题很不错,既紧扣命题者所供材料中的“青春”二字,又凸显出阅读的意义——“浸润”青春。但可惜的是,除了首段援引的培根的名言和之后的简短的议论之外,文章对“浸润”二字的具体表现未作呈现。而这乃是这篇考场作文的最大瑕疵。)

□天津一考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见过斜红叠翠,也许你赏过耀阳鎏金,也许你行过南水北山,也许你经历过太多的浮华、太多的奇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淀了多少喧闹和浮华,化为我青春最好的陪伴。(开头紧承标题,先借培根的话直陈读书的意义,接着通过议论揭示了读书的意义——读一本书胜过你身历无限,读一本书可使你气质不凡……这些都是书籍对青春、对人生的“浸润”!行文至此,这篇考场作文堪称完美!)

有人问我:“整天捧着一本书,不觉得很枯燥吗?”我想说: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经历书籍中那些不一样的人生——可以在《红楼梦》中和金陵十二钗一起吟诗作对,可以在《水浒传》中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快意人生,可以在《飘》中与乐观、坚强、美丽的郝思嘉一起度过艰难的南北战争……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应该说只能算是一种浅层次上的收获,还未真正涉及对青春、对人生的“浸润”。可惜作者对读书意义的挖掘到了这一步便戛然而止,遂使得文章的标题和首段的概述在下文中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之后的讲述显得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在小的时候,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捧着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相处。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它们让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与阅读的距离更近了。全家去旅游时,我再也不用烦恼带着我最爱的书太重的问题,只要我想,我可以随时随地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不仅如此,手机上还有一些可以听书的应用软件,以前读书久了,眼睛会不舒服,现在好了,我可以听一些我喜欢的书,既阅读了喜欢的书,也不用担心视力问题,真是一举两得。手机阅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阅读任何我喜欢的书,从中外名著到名人传记,从网络优秀小说到名家散文,这里应有尽有。虽然我感谢手机阅读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我同样喜欢纸质图书阅读时的幽幽墨香。(这一段介绍基本上都浮于表面。介绍各种阅读方式,作为议论之前的铺垫是可以的,但联系题目和第一段来看,单单介绍阅读方式则显得游离于主题之外了。所以需要适当压缩此段,以更多、更好地探讨读书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意义。)

我坚信,每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抬头不仅可望星空浩渺,俯首也能依旧脚踏实地。他们能用素养来处理万事的纷扰,能用走名山大川的毅力与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段还是紧扣标题的,不过过于概括,展开不够,语言上也欠顺畅。)

也许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

有书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负。(文末两段,照应题目,呼应开头。从结构上看,文章结构紧密;但从内容上看,“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这句总结在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印证,需要作适当弥补。)

原作简析

文章标题醒目,紧扣所供材料,点明了阅读的意义。首段通过培根的名言和精要的议论揭示了阅读的意义——对人生的优化,对青春的浸润。结尾与标题、首段相呼应,将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作了充分强调,使读者印象深刻。但文章主体部分未能紧承标题内容和首段论述展开,偏重于叙述、介绍各种阅读方式,使内容浮于表面,与文章首尾的内容脱节。

升格思路

重点需要对文章的中间部分作适当增删——对谈论过多的各种阅读方式作适度压缩,对阅读的意义(譬如对一个人的思想、素养、气质等方面的优化)作充分展示,从而使文章的标题与内容相呼应、首尾与主体部分相贯通,在更深层次上展示“我的青春阅读”。

升格之作

阅读,浸润我的青春

□天津一考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见过斜红叠翠,也许你赏过耀阳鎏金,也许你行过南水北山,也许你经历过太多的浮华、太多的奇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沉淀了多少喧闹与浮华,化为我青春最好的陪伴。

有人问我:“整天捧着一本书,不觉得很枯燥吗?”我想说: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经历书籍中那些不一样的人生——可以在《红楼梦》中和金陵十二钗一起吟诗作对,可以在《水浒传》中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快意人生;可以在《飘》中与乐观、坚强、美丽的郝思嘉一起度过艰难的南北战争……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让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读书让我提升素养,改变气质……(增补“讀书让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读书让我提升素养,改变气质”是为了照应文题中的“浸润”二字,从深层次上揭示读书的价值。)

小时候,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捧本图书,与书中人物对话。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它们让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我与书籍的距离更近;它们让我的“书籍”更便于携带,让我与“书本”的亲近更为便捷……它们让我的阅读方式发生更新: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听书”;不仅可以阅读文字,还可以聆听音响观看视频……我的阅读变得种类多样、丰富多彩;它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阅读任何我喜欢的书,从中外名著到名人传记,从网络优秀小说到名家散文随笔……我乐见电子阅读带给我们的便利,我同样喜闻纸书阅读时那幽幽墨香……

无论哪一种阅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我,改变着我——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知书达理的青年,从一个孤陋寡闻者变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从一个胸无点墨人云亦云者变成了“一株有思想的苇草”……这一切,全赖读书之功!(增补这一段,是为了与题目和首段中涉及的读书的益处相照应,揭示出读书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意义。)

我坚信,每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既可以抬头仰望浩渺的星空,也能够俯首脚踏坚实的大地。他们能凭自身素养来处理万事的纷扰,能凭不凡的毅力与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以悲悯的情怀和博大胸襟面对芸芸众生和世间万物……(对此段的论述作适度展开,凸显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提升和人文情怀的陶冶的巨大作用。)

也许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

有书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负。

改后评价

升格之后的文章,能紧扣命题材料中的“我”“青春”和“阅读”这三个关键词,以“阅读,浸润我的青春”为题,多方位展示了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阅读方式给“我的青春”带来的“浸润”。文章以培根的名言为经线,以“我”阅读方式的改变为纬线,将“我”的读书经历和收获呈现给读者。文章内外兼顾,思路缜密,前呼后应,行文流畅,浑然天成。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浮华培根青春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不打烊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锦绣浮华,生死契阔
浮华尽
现代进行时传承之旅收官站纪实 褪去浮华·拥抱新生
谣言·党争·浮华之风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