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眼眶-颅内异物残留致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的护理

2017-03-31陈爱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假性创伤性异物

叶 琴,陈爱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1例眼眶-颅内异物残留致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的护理

叶 琴,陈爱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的护理经验,为护理该类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总结1例眼眶-颅内异物残留致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前期存在出血情况,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及预防大出血,做好术后体位、饮食、病情观察,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措施。结果 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改善了临床症状,患者出血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早期进行预防出血的干预和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患者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创伤性;颈内假性动脉瘤;护理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弹片伤,锐器伤或邻近骨折引起的血管壁全身损伤,血肿在动脉破口出现局限化,并逐步机化,机化物在动脉内血流的不断冲击下被掏空,从而引起假性动脉瘤的瘤壁。假性动脉瘤不具有真性动脉瘤完整的血管壁结构,而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载体动脉相连,创伤性动脉瘤在周围外科血管中多见,但在颅内血管少见[1-3]。

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7月收治1例眼眶-颅内异物残留导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患者眼眶外伤异物清除后一个月后突发鼻腔出血,符合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规律,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脑血管介入下行弹簧圈加球囊将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眼内异物取出术后1月余,鼻腔口腔流血4天”于2015年7月7日入住本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诊断:右颈内动脉颈4段假性动脉瘤,眼内异物取出术后,右侧眼球蜂窝组织炎,右眼失明。患者1月前不慎摔倒,右眼异物刺入,当地医院CT提示右眼球贯通伤,异物触及颈内动脉,送入本院急诊,急诊全麻下行眼内异物取出术,术后恢复可,出院后右眼下方反复流出白色粘液性液体,4天前清理伤口时鼻腔口腔出血,出血情况自止后,就诊本院急诊,急诊头颅 CT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颈4段动脉瘤,为求进一步治疗再次收住本科。患者入院查体配合,右侧瞳孔4 mm,无光感,对光反应消失,右眼球运动受限,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V级,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氧饱和度97%,血压110/80 mmHg,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在2015年7月10日全麻下行右侧颈内动脉闭塞试验+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术,术中选用弹簧圈4枚栓塞动脉瘤及载体动脉,放置一枚金球囊于近端颈内动脉,手术顺利,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不显影,术后遵医嘱予扩容,抗感染,抗凝及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于7月18日突发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VI-,右侧肢体肌力V级,意识清,右侧瞳孔4 mm,无光感,对光反应消失,右眼球运动受限,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应灵敏,立即予汇报主管医生,经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脑梗死。继续扩血管,扩容等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左上肢肌力恢复III级,左下肢肌力I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康复出院。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1)积极预防和治疗大出血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对疾病不够重视,经常下床活动及上厕所,缺乏疾病专业知识,通过护士的专业知识指导及多次告知疾病的严重性后患者情绪平稳,能够配合卧床休息,更换体位时动作缓慢;掌握了应避免用力咳嗽等猛烈的动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通便。严密监测血压,防止因血压过高而引起假性动脉瘤破裂而导致鼻腔大出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且有鼻腔口腔出血情况发生,再次出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和家属均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担忧。责任护士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关心安慰和体贴患者,详细做好相关的专科知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如何配合下一步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并取得其积极主动的配合。

(3)Matas试验训练

Matas试验是一种直接颈动脉阻断实验,是通过手法压迫颈总动脉观察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即同侧大脑半球是否出现缺血),来评价颈动脉闭塞的实验,防止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5]目的在于观察保证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下,确保侧支循环建立,以防手术后缺血而出现不良症状,否则在手术过程中一旦阻断颈内动脉,即有瘫痪及失语的风险。

2.2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每1~2 h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给予3l/分鼻塞吸氧,床边备吸引器,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适当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减轻脑水肿,术后 6h无恶心呕吐可进食半流质,如稀饭、面条,指导多饮水,加速碘剂的排泄,也有利于减低血液粘稠度,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2)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护士要每1~2 h护士要观察患者穿刺的肢体有无肿胀、出血、疼痛,敷料有无渗出,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定时测量下肢的皮温,向患者和家属告知穿刺处沙袋需压迫6小时,穿刺肢体制动24小时。多数患者因患肢制动而感全身酸痛、不适难忍,帮助患者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变换体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并按摩受压部位。6 h后撤除沙袋压迫,鼓励患者进行自行翻身,增加四肢被动活动,按摩和使用静脉弹性长筒袜,以降低血栓的发生率[6]。本例患者术后未发生穿刺处血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继发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时是脑血管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剧烈头痛,短暂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文献报道常规使用升压、扩容、血液稀释及术中、术后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莫通可有效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4]。本例患者遵医嘱使用尼莫同50 mL,微泵静推维持6ml/h,维持使用一周。在使用尼莫通药物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用药过程中严格掌握用量及速度,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注意有无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

②脑梗死:由于颅内功能区正常供血部分或完全阻断,患者可出现语言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多是脑血管痉挛所致。责任护士要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头痛、言语含糊或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在急性脑梗死情况下,做好血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血压控制不宜过高或过低,血压过高脑细胞水肿较明显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压过低会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本例患者7月18日术后第8天出现肌力改变,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VI-,右侧肢体肌力V级,血压控制在100~120 mmHg/60~80 mmHg。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脑梗死。继续扩容,解痉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帮助患者进行左侧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观察并记录左侧肢体的感觉和肌力恢复情况,同时给予神经功能营养药物和针灸理疗,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本例患者8月5日左上肢肌力恢复至III级,左下肢肌力恢复至I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③假性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出血是脑血管介入治疗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病变血管得以畅通,脑血流量急剧增加,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癫痫,甚至颅内出血及再次鼻腔出血的现象,除观察上述症状外同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本例患者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

④疼痛管理: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是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增加依从性,提高满意度。

⑤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防止瘫痪肢体挛缩,减少瘫痪肢体肌萎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不安,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术后及时进行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注意肢体功能位,保持肢体伸曲肌张力的平衡。

3 小 结

创伤性假性颈内动脉瘤是颅脑疾病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在任何阶段,一旦瘤体破裂大出血不及时行抢救治疗即可致命,如有外伤史的患者反复出现鼻衄要提高警惕,易早正确确诊,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7],我们必须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做好预防大出血的护理和相关的Matas 实验训练,并进行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和早期干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为今后的护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 孙怀宇,王 鹏.胼周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7.

[2] 王 宏,焦德让,只石达.创伤性颅内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7.

[3] 沈春森,魏 群,赵春平,等.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二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11-1212.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1.

[5] Matas R.Tes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atera1 circulation. JAMA,1914.63:1441-1447.

[6] 车 兰,马韦韦,杨 敏,等.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8-99.

[7] 张昌伟,李江涛,谢晓东,等.表现为致命性鼻衄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的血管介入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86-2389.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0.91.02

猜你喜欢

假性创伤性异物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