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7-03-31王开玫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原发性

王开玫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贵州 毕节 55170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研究

王开玫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贵州 毕节 551700)

目的 分析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配合临床护理,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3例(81.25%)患者立即缓解,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经1年随访,1例复发,复发率为6.25%。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护理效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人,以单侧为主,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剧痛。目前,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外科手术,缓解率低,且易复发,并发症多,临床应用价值不高。近几年,微血管减压术(MVD),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金标准。临床上,手术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可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院以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象,均行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且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52~85岁,(67.2±10.29)岁为平均年龄。

1.2 方法

1.2.1 治疗

本次研究的16例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做一弧形切口于发际乳突内侧,将硬脑膜打开,放出脑脊液,基于脑压显著下降前提条件下,借助显微镜,观察三叉神经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在显微镜下,利用神经内镜,寻找责任血管,找到后,分离血管与神经,采用Tefl on,减压,再次借助神经内镜,检查减压效果,查看有无产生新的责任血管。术中,尽最大程度保护岩静脉,切勿过度牵拉面听神经、三叉神经与小脑。

1.2.2 护理

(1)术前:第一,日常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态度真诚,带领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避免加重病情。同时,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注重休息,合理饮食,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质软的食物,严禁食用辛辣、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另外,护理人员保证病房处于干净整洁状态下,定时开窗,通风透气,维持室内新鲜空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第二,疼痛护理,三叉神经痛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注重疼痛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真程度,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疼痛耐受力。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按摩、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另外,必要时,遵照医嘱,给予药物镇痛。第三,术前准备,术前晚,要求患者禁食、禁饮。术晨起,备皮,对术区、外耳道进行清洁处理,嘱咐患者排空膀胱,穿上手术衣帽,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送至手术室。

(2)术后:第一,病情监测,术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一旦出现,提示可能是由于岩静脉阻断,引起灌注压突破,造成小脑出血,需及时复查头颅CT。第二,饮食干预,术后当日,需禁食,第2 d起,可食用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慢慢过渡至正常饮食。第三,健康教育,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拆线后,需保持局部清洁,3个月内,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得摄取含有参类的药膳,严禁吸烟、喝酒、剔牙。天气变化时,注重保暖,预防感冒。另外,护理人员叮嘱患者一旦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咨询医师,以防造成严重后果。

2 结 果

术后,13例(81.25%)患者立即缓解,2例出现并发症,1例口唇疱疹,1例颅内血肿,发生率为12.5%。经1年随访,1例复发,复发率为6.25%。

3 讨 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见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见于中老年人。目前,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半月神经节至脑桥间病变,压迫周围存在一定联系。病程具有周期性,发作可数日,可数周,亦可数月。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诸多先进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疾病诊治效果。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采用锁空技术,利用显微镜,借助神经内镜,准确找到责任血管,为手术有序操作提供保障,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复发率。围手术期护理,是一种以手术不同阶段特点为出发点,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模式,综合分析患者实际需求,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术前,通过日常护理、疼痛护理和术前准备,为手术操作奠定基础,术后,通过病情监测、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1] 沈 勇.三叉神经痛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J].当代医学,2014,07.

[2] 康 鹏,王双义,肖文林,岳 金,薛令法,许尧祥.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4.

[3] 庞 琪,任仲坤,邓兴力,王 波,杨智勇,李 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10.74.02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原发性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