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涂夏朗斋公年谱

2017-03-31王之朋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一隅嘉庆文集

王之朋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当涂夏朗斋公年谱

王之朋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清代徽州府训导接踵相继,嘉道间夏銮有居一位。因其家风优良,且习研经史,善交太平、徽州二府诸儒朱滋年、陈上珍、汪莱、江有诰、程瑶田、胡培翚、凌廷堪等人,素为清代学术史佳话。其执教徽州十四载,专务教职,有善风化,且学宗程朱,又因手订道光《徽州府志》体例而闻名。通过历考相关文集、笔记、谱志等文献,可对夏銮定一年谱,以察其生平细要。

当涂;夏銮;年谱

1 引论

夏銮者,清嘉道间徽州府训导,执教紫阳书院,学宗程朱,培植士子,“并工书法”[1],且总纂徽州府乘,遂为道光《徽州府志》。有关夏銮的研究,如汪宜楷的《奖植英才,功在新安——清嘉、道间徽州府学训导夏銮》[2],首次以专题形式,对夏銮在徽州的活动情况及其与徽州诸儒的交往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考察其在徽州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众家对清代学术史、社会史、科技史、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跋涉中,其所及之处亦可谓比比皆是,散见于相关论著之中①参见:张安东的《清代安徽方志研究》,王世华的《夏夑评传》,刘道胜的《徽州方志研究》,乔秋颖的《江有诰古音学研究》,洪湛候的《徽派朴学》,王有英的《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何明星的《著述与宗族——清人文集编刻方式的社会学考察》,张寿安的《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龚书铎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曲安京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万正中的《徽州人物志》等。,至于学界对其子炘、炯、燠、夑的研究,成果颇丰,在此不再多作赘述。然夏銮年谱,众家皆相继忽视,未尝关切。通观鄙作,亦可从其家族著述《景紫堂文集》《闻见一隅录》《诵芬录》以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所藏当涂《夏氏宗谱》与笔者寻访期间所见民国初年《夏氏岩公派支谱》中窥探当涂夏氏宗族文献的史料价值。

2 前谱

夏銮,族名起淑,官名銮,字德音,号朗斋,安徽当涂陇上村人。

《当涂县志·人物志》:“字德音,号朗斋,青山陇上村人”[3]。《皖志列传稿·夏銮传》:“夏銮,字德音,号朗斋,当涂人也。”[4]《清儒学案·心伯学案》:“父銮,字德音,号朗斋”[5]。《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夏起淑,徽州府训导……字德音,号朗斋,官名銮”[6]。《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府君讳字德音,号朗斋,姓夏氏,始祖讳暹公。”[7]

曾祖夏偶芳,祖父夏璧儒。父夏之易,娶徐氏,后卒,继娶李氏,李氏生夏銮。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偶芳谱传》:“字奇生……娶潘村湾潘氏……生五子宝儒、璧儒、瑆儒、珉儒、珂儒,一女”[6]。《夏氏岩公派支谱·夏璧儒谱传》:“偶芳公次子……字崑玉·……娶王村□氏……生二子之晨、之易”[6]。《夏氏岩公派支谱·夏之易谱传》:“字连山,号雨田,庠名沛霖……配徐、李二氏”[6]。《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府君曾祖奇生公讳偶芳,祖崑玉公讳璧儒,俱隐德弗曜,父雨田公讳沛霖,郡庠生,以质闻于乡里。”[7]

夏銮世系表

3 正谱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岁

二月七日,生于安徽省太平府当涂县陇上村。十一月二十六日,父卒。襁褓丧考,母李氏持志抚育。

《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君生十月而孤,先王母李太孺人守节抚育。”[7]《夏氏宗谱·夏起淑谱传》:“生于乾隆庚辰二月初七酉时”[8]。《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二月初七酉时”[6]。《夏氏岩公派支谱·夏之易谱传》:“公卒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一月二十六辰时”[6]。《诵芬录·当涂县儒学查造事实清册》:“一故训导姓夏讳銮……生于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初七日”[9]。

按:此处应纠正《诵芬录·当涂县儒学查造事实清册》之讹误,更“乾隆二十四年”,为“乾隆二十五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六岁

入愚可公塾,始读。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六岁入塾,从叔祖愚可公发蒙性颖悟。”[10]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岁

转入梅汝公塾,续读。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汝梅公奇之,阅两载,汝梅公偶至塾,试先君子所读书,颇不如意,谓愚可公曰:此子不可被吾弟教坏,仍送余塾中诵读,愚可公即携送梅汝公塾中。”[10]

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四岁

经理家政,娶妻杨氏。冬,大雪,随梅汝公往邑中应县试。

《夏氏宗谱·夏起淑谱传》:“娶妻栗树坟国学生杨公楷女”[8]。《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十四岁经理家政”[10]。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及先君子十四岁授室,始移居本屋”[10]。《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梅汝公携至邑中应县试,是冬大寒,雪深数尺”[10]。

按:杨氏,当涂栗树坟国学生杨公楷之女,与夏銮生有一女,嫁于本县汪鹏飞之子汪心荣。

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十六岁

入朱衣言塾,与其长子润木交好。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十五岁,汝梅公谓之曰:吾僻处乡间见闻不广,诗赋未尝讲习,城中朱衣言先生名宿也,成就弟子甚众,汝明岁可往就学。 ”[10]《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衣言公之长子润木先生为名秀才,能传家学,先君子朝夕请益,执弟子礼甚恭,润木公亦喜先君子之敏悟,评论文字直言无隐。 ”[10]

按:朱敏闻,字衣言,号仔薪,晚年又号退谷,岁贡生。学识颇丰,门生甚多。著有《退谷诗文集》。朱滋年,字润木,号树堂,拔贡,官来安教谕。品端学博,为皖省“七豹”之一。著有《南州诗略》(已毁)、《树斋诗文钞》《五云轩赋》《南州苔岑》。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二十一岁

妻杨氏卒。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卒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八月十七巳时”[6]。

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1782),二十三岁

补邑庠。

《闻见一隅录》:“二十三补邑庠”[10]。

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十四岁

继娶妻吴氏。

《景紫堂文集·先妣吴太孺人行略》:“年二十有二归于先府君为继配”[7]。《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继娶花津郡庠生吴公本焕女”[6]。

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二十六岁

创“挽潮灌田法”,且捐资赈济,解乙巳禾旱。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乾隆五十年大旱,夏末秋初,禾尽枯槁,先君子验禾尚可活,创为挽潮灌田之法,陇上村去潮五六里,每里用水车十部,节节挽潮而上,计车一部,用工五名,三副之,共二十名,尽一日一夜之力,每车一部,可灌田二亩,人皆以为难,先君子先行之,果如数不爽,禾立见勃然。”[10]《诵芬录·当涂县儒学查造事实清册》:“乾隆乙巳大旱,故员傍山而居,独出新意,用河车挽潮入港灌田,每车五人副以五人,昼夜可得水四五百石。”[9]《诵芬录·请入祀乡贤祠造具事实册》:“乾隆五十年天旱,捐资平籴,族人全活者甚众。 ”[9]

清仁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三十岁

子炘生。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炘谱传》:“公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七月二十五丑时”[6]。

清仁宗乾隆六十年(1795),三十六岁

子炯生。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炯谱传》:“生于乾隆六十年乙卯七月十五亥时”[6]。

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三十七岁

举孝廉方正。

《清儒学案·心伯学案》:“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5]。《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嘉庆丙辰,诏举孝廉方正,时大兴朱文正公巡抚皖省,大庾公首荐府君,遂以应。”[10]《皖志列传稿·夏銮传》:“巡抚朱文正珪举孝廉方正,辞不可,授六品服。 ”[4]《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丙辰制科保举孝廉方正”[6]。

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三十九岁

举优贡。子燠生。

《皖志列传稿·夏銮传》:“优贡生”[4]。《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嘉庆戊午优贡”[6]。《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燠谱传》:“生于嘉庆三年戊午七月十三申时”[6]。

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四十岁

参加朝考,取八旗官学教习。

《皖志列传稿·夏銮传》:“已未,考取八旗教习”[4]。

按:八旗官学,为清政府在北京设置的八旗贵族子弟学校,由教习、助教负责教务,其中以教习为直接承担者,但待遇较低,且教习以期满升迁为所图而虚以应付,嘉道后八旗官学逐渐衰落[11]。

清仁宗嘉庆五年(1800),四十一岁

子夑生。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夑谱传》:“公生于嘉庆庚申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午时”[6]。

清仁宗嘉庆六年(1801),四十二岁

入京,任正蓝旗官学汉教习。夜寐思母,时常泣醒。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幼怙,未尝轻离母侧,意不欲去……出门即悔,梦寐中每哭泣而醒,三十六月之间,度日如年”[10]。《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考授正蓝旗官学汉教习”[6]。

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四十五岁

夏,教习期满,出京,黄钺相送。往友人山东肥城程伟堂处,驻足十余日,拜谒孔林。

秋,归乡,选授徽州府训导。子炘学业堪忧,同年为其完婚。

《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甲子选授徽州府训导”[7]。《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甲子夏出都,秋选新安训导。”[10]《壹斋集·送夏教谕銮归青山》:“(时教习期满,以知县用,请归应试,就教官铨选)且换头衔拜北堂,明年更治孝廉装。待君努力充前辈,放我投闲返故乡。到及圩丁新饭白,忙随举子踏槐黄。呼儿急倒菖蒲醖,支取端阳作别觞。”[12]《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少与婺源程伟堂太守友善,太守令山东肥城县时,先君子出京,迂道往访之,留连十余日,资先君子车马,拜谒孔林。”[10]《景紫堂文集·记益友胡竹村先生事》:“炘幼失学,年十六,先君子自京师归,忧形于色。”[7]《景紫堂文集·亡妻陈许两孺人行略》:“外舅与先大夫交最笃,同受业与李敬之先生门下,指腹为婚,订婚年十六。”[7]《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炘谱传》:“公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七月二十五丑时,娶丹阳张家村岁贡生陈公上珍女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十二月二十六亥时。 ”[6]

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四十六岁

春,携母、子赴徽州,家事委于同族诸兄弟,取道苏杭,游玩西湖。至徽州,谒汪文端、程瑶田。三月三日,使子炘从许若华受业。四月,与汪莱见,相识恨晚,欲向周濂堂推荐汪莱。十二月,吊唁凌廷堪生母王太孺人。贻书同族宗老,捐二百金为育婴费。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乙丑春奉太夫人赴任,取道由苏杭至徽,途间所过郡邑乡村,必详细告太夫人有佳处,辄扶太夫人往观,在西湖游玩竟日。”[10]《景紫堂文集·浩川三叔父七十寿序》:“先君子宦新安九载,家事悉委诸叔父,纤悉经画,动中道理。”[7]《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嘉庆乙丑至徽州训导任,贻书宗老,愿捐白金二百两以为育婴之费。”[10]《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选新安训导,谒汪文端公。”[10]《清代徽人年谱合刊·程易畴先生年谱》:“十年乙丑,八十一岁……是年,当涂夏朗斋官徽州府训导,携其子炘来谒”[13]。《景紫堂文集·汪孝婴先生遗书跋》:“嘉庆乙丑之春,先君子司训新安,先生实为学中博士弟子员。乙丑夏四月,谒先君子于正心诚意之室一见,称莫逆,与语终日,先生退,先君子目送之……时周濂堂学使按试徽郡,先君子荐之,遂以第一仓廪饩”[7]。《景紫堂文集·记益友胡竹村先生事》:“三月三日,从许子含夫子读书”[7]。《凌廷堪全集·凌次仲先生年谱》:“十二月初八日卯时葬王太孺人于问政山塘园……其时吊唁者……当涂夏朗斋学博銮”[14]。

按: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传统社会中,农户的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弄璋”则喜,“弄瓦”则忧,且贫农中大多性情俭啬,往往因妆奁之耗、产子务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溺女之风盛行。为更本族之陋习,夏銮倡议共置育婴堂,得到诸多族老支持,共筹五百金,供给贫苦生女之家,嗣后,族内溺女之风渐绝。

清仁宗嘉庆十一年(1806),四十七岁

向戴紫垣推荐汪莱。

《景紫堂文集·汪孝婴先生遗书跋》:“又明年,戴紫垣学使来,先君子又荐之,遂以优行贡成。”[7]

清仁宗嘉庆十四年(1809),五十岁

春,使子炯、燠、夑从胡培翚受业。六月,凌廷堪卒,与洪溥协力料理后事。冬,奉母归乡,画《练江饯别图》赠众士子。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已己冬,奉太夫人回家”[10]。《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先君子在徽五年,太夫人八十”[10]。《景紫堂文集·记益友胡竹村事》:“已巳春,先君子延先生主余家,令诸弟受业……是年冬,先君子奉先祖母回养当涂”[7]。《凌廷堪全集·凌次仲先生年谱》:“忽于六月初一日,晚膳席间偶以倾跌,扶起,遂不能语,夜半后,痰渐涌而逝……夏朗斋先生时为料理”[16]。《歙事闲谭·凌仲子佚事一》:“襄丧事者,惟当涂夏朗斋学博銮及洪溥而已。”[15]《诵芬录·徽州府儒学查造事实清册》:“故宦始请终养回籍,士子攀留,不允,画练江饯别图以赠。 ”[11]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五十一岁

二月九日,母以高寿而卒,丁忧守制。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之易谱传》:“李太恭人高年八十有二,卒于嘉庆十五年庚午二月初九辰时。 ”[6]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五十三岁

服丧期满,选任贵池望江县教谕。

《诵芬录·徽州府儒学查造事实清册》:“十七年服满历署贵池望江县教谕”[11]。《诵芬录·当涂县儒学查造事实清册》:“十七年服满历署贵池望江县教谕”[11]。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五十四岁

汪莱卒,致函程道锐,共和数百金,给汪莱孀孤生活。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汪先生殁于石埭训导,任不名一文,先君子函致歙县封翁程退斋先生,相与敛资数百金,交其本家秉衡翁生息,孀妻孤子得以生活。”[10]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五十九岁

太平府学倾圮,应张小海知府之请,主其修葺。子炘中江南乡试副贡。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太平府学日就倾圮,谋之多年,无有敢膺其责者,张小海太守亲至青山草堂,请先君子主其事,郡人闻先君子出,咸踊跃从之,先君子以为欲其速就,莫若分工,惟大成殿工程浩大,人相视莫敢任,先君子居南乡,与南乡人约曷任之,计南乡捐输可得万金,恢恢乎有余,及兴工,殿果费白金六千两,又以其余创建考棚及三忠八蜡等祠,并存岁修千金。”[10]《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太平郡学倾圮丁丑戊寅之间,历城张小海太守丕昌锐意修葺,敦请府君主其事。”[7]《景紫堂文集·记益友胡竹村事》:“戊寅,炘中江南副车。 ”[7]

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六十二岁

再任徽州训导。子夑中举。

《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道光纪元再补徽州”[7]。《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夑谱传》:“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举人池州府青阳县训导”[6]。

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六十四岁

正月十一日,继妻吴氏卒。江南大水,筹得千金,使子炘归乡以赈宗族。

《闻见一隅录·录过庭见闻》:“癸未正月十一日,先母弃世。”[10]《景紫堂文集·先妣吴太孺人行略》:“太孺人殁于新安学舍年六十有二岁”[7]。《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道光三年大水……命不孝炘持至家乡尽以分散亲族”[7]。《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卒于道光三年癸未正月十一巳时,高寿六十有二……合葬于响塘坟下首乾巽向”[6]。《柏堂集续编·夏先生传》:“癸未大水,筹千金归戚里。”[16]《诵芬录·请入祀乡贤祠造具事实册》:“道光三年大水,各圩俱破,该故宦搜括囊笥,益以称贷得千金,分散亲戚。 ”[11]

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六十六岁

子炘中举。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炘谱传》:“乙酉科顺天举人”[6]。

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六十七岁

纳币,使子炘继娶先师许若华堂妹为妻。

《景紫堂文集·亡妻陈许两孺人行略》:“及丙戌旋新安,始订婚于许氏焉,许孺人歙之许村人,先师子含夫子之堂妹也……先大夫喜纳币,年二十二而归余”[7]。《夏氏岩公派支谱·夏格炘谱传》:“继娶徽州歙县许村许公若华女生于嘉庆十年乙丑八月二十六亥时”[6]。

按:由此处夏炘提笔继妻许氏为“先师子含夫子之堂妹”,而夏修根提笔夏炘继妻许氏为“许公若华女”,更正讹误,应从夏炘所载为“许公若华堂妹”。

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六十八岁

手订条例,精纂府乘,《徽州府志》付梓。子炘备员吴江教谕。

《研六室文钞·徽州府训导夏先生墓志铭》:“尝值修徽郡志,董事程封翁退斋请先生总其成,先生手订条例,采访纂辑,劳心力,于是书者数年。”[17]《诵芬录·徽州府儒学查造事实清册》:“道光七八年间,奉檄修徽州府志,歙封翁程公道锐董局事,敦请故宦经理,倚之如左右手,即开局于学署之尊经阁,延聘名宿昼夜编集,其体例精审皆故宦所手订。”[11]《景紫堂文集·先考行述》:“值新安修志,封翁悉委之府君,其宏纲细目皆府君手定。”[7]《景紫堂文集·书费耕亭观察墓志铭后》“炘道光丁亥备员江苏吴江县教谕”[7]。

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七十岁

八月,辞官回乡。十一月三日,卒。族弟夏起瀚善理后事。

《夏氏岩公派支谱·夏起淑谱传》:“公卒于道光九年已丑十一月初三巳时,高寿七十,合葬响塘坟下首乾巽向。”[6]《景紫堂文集·浩川三叔七十寿序》:“道光己丑之秋,先君子解组归,归二十余日而病,炘备员吴江,不得音信,而弟炯燠夑等朝夕侍疾……后事一经理于叔父”[7]。《诵芬录·当涂县儒学查造事实清册》:“九年八月致仕旋里,十一月初三日卒,年七十岁”[11]。

4 谱后

综上所述,夏銮的一生与太平、徽州二府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积极参与本族事务的管理,如创“挽潮灌田法”、捐资赈济、置金育婴费;二、肩负推动文化事业的责任,如举荐有识之士、修葺太平府学、总纂道光《徽州府志》。可见夏銮作为一名地方学管,在履行本职的同时,为清代安徽地方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不失为清代训导的优秀代表,所遗个人著述亦有《朱孝廉标谢先生传》[18]《校补四种遗规》(今佚)。卒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入徽州府名宦祠,道光三十年(1850)入当涂乡贤祠。

[1]万正中.徽州人物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9:860.

[2]汪宜楷.奖植英才,功在新安——清嘉、道间徽州府学训导夏銮[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3]奚侗,鲁式谷.当涂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1:1336.

[4]金天翮.皖志列传稿[M].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区,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296.

[5]徐世昌.清儒学案[M].上海:中华书局,2008:6023.

[6]夏修根.夏氏岩公派支谱(残本)[Z].抄本.

[7]夏炘.景紫堂文集[M].清咸丰五年刻本.

[8]夏銮,夏炘,夏燮.夏氏宗谱[Z].抄本.

[9]夏炘,夏燮.诵芬录[M].清咸丰四年刻本.

[10]夏炘.闻见一隅录[M].清同治六年刻本.

[11]王炳照,李国均,阎国华.中国教育通史(清代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

[12]黄钺.壹斋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9:321.

[13]薛贞芳.清代徽人年谱合刊[M].合肥:黄山书社,2006:342.

[14]凌廷堪.凌廷堪全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9:361、369.

[15]许承尧.歙事闲谭[M].合肥:黄山书社,2001:1033.

[16]方宗诚.柏堂集续编[M].清光绪七年刻本.

[17]胡培翚.研六室文钞[M].清光绪四年刻本.

[18]张桂丽.清代安徽当涂夏氏学术成就探析——兼论道咸之际徽州的学风[J].贵州文史丛刊,2013,(3):55.

THE CHRONICLE OF XIA LANGZHAI IN DANGTU

WANG Zhi-pe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There is lecture one after another in Hui扎hou mansion of Qing dynasty.Xialuan played a role in it.He has excellent family tradition,studying Confucian classics and Chinese history.He likes to make friends lived in Taiping and Hui扎hou mansion who are Confucian scholars,such as Zhu Zinian,Chen Shang扎hen,Wang Lai,Jiang Yougao,Cheng Yaotian,Hu Peihui,Ling Tingkan and so on.It has always been a memorable story in the academic history in Qing dynasty.He works in Hui扎hou for fourteen years,and focuses on teaching students,which is good for the moral.Meanwhile,he learns from Cheng-Zhu Neo-Confucianism and he is famous for his compilation to The history of Hui扎hou in Daoguang era.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of relevant anthologies,notes,spectrum and other literature,it is believed that we can have a chronicle to observe his life.

Dangtu;Xialuan;Chronicle

K249.3

:A

:1672-2868(2017)01-0105-06

责任编辑:杨松水

2016-10-13

王之朋(1990-),男,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安徽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一隅嘉庆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香生 一隅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宇宙一隅的趣事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郭汉城文集》简介
古镇一隅:慢时光里的镜像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