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7-03-31黄萍530219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神病休克研究组

黄萍530219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黄萍
530219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选取同期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适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类疾病[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患者全麻状态下失去意识,给予一定量的短暂脉冲式矩形电流刺激大脑皮层大量放电以控制症状。此方法治疗精神病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本研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0~60岁,平均(42.5±2.4)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5.6±2.1)年。选取同时期精神科女病区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62岁,平均(43.5±1.8)岁;病程1个月~16年,平均(5.8±2.4)年。两组患者精神病类型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躁狂症等。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病程以及患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前禁食禁水8 h,排空2次粪便,静脉注射阿托品0.5~1 mg,丙泊酚1.5~2.0 mg/kg,患者彻底熟睡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0.5~1.0 mg/kg,注射2 min后患者骨骼肌会出现松弛症状。将患者平放在床上,四肢保持伸直状态,两侧肩胛间垫一个沙枕。患者口中插入一个保护器,置于上下臼齿之间,将电极紧贴患者的双颚区放置,根据患者的年龄设定能量大小,进行通电治疗,检测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治疗结束后可以为患者提供加氧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转入观察室,每周治疗3~4次,周期为4周。

观察指标: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具体如下:①痊愈:PANSS减分率80%~100%;②显效:PANSS减分率60%~79%;③有效:PANSS减分率20%~59%;④无效:PANSS减分率<20%。总有效率=(痊愈+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7,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记忆性障碍6 例(7.50%),头痛头晕7例(8.75%),烦躁状态7例(8.75%)。对照组出现记忆性障碍 14例(17.5%),头痛头晕 16例(20.0%),烦躁状态12例(15.0%)。上述不良反应不需特殊处理,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精神病理 总分研究组 治疗前 24.74±5.82 22.45±4.67 37.69±9.72 84.71±15.05治疗后 13.42±5.63 11.36±4.23 26.36±6.84 53.67±14.26对照组 治疗前 23.56±6.12 22.86±5.24 36.58±9.45 85.62±16.04治疗后 18.45±5.42 17.32±4.25 32.42±7.82 76.25±15.42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精神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儿童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在精神病中居第二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采用一定量的短暂脉冲式矩形电流,在患者全麻失去意识状态下,刺激大脑皮层大量放电,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效果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较好的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此种方法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璐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5 (10):5-6.

[2] 张守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9 (12):469.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bservation of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

Huang Ping
The Veterans Hospital of Chongzuo C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0219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 Methods: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were as the research group,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psychiatric drug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PANSS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1.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AN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PANSS scor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 had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Psychosis;Clinical effect;Safet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5.35

猜你喜欢

精神病休克研究组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精神病
谨防过敏性休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