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死于威尼斯》的空间叙事

2017-03-31刘洁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死亡空间

摘 要:《死于威尼斯》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众多作品中一部颇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其既有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又具独特的空间叙事风格。小说利用不同地域空间与空间转换等多种空间形式,完成了主人公古斯塔夫逐渐走向毁灭的死亡叙事。本文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分析托马斯·曼的小说《死于威尼斯》中空间对表达主题的死亡叙事。

关键词:《死于威尼斯》;空间叙事;空间;死亡

作者简介:刘洁,女,1911年生,汉族,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德国文学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空间,是指小说里故事发生发展和人物活动的具体地点和场所,空间叙事是指作品利用空间来进行叙事,空间参与并影响小说叙事。[1]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空间具有很强的叙事功能,同时还能表达出无法言说的意象。小说故事发展的空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据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活动来进行的。因此空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点转换与景色变换,还为故事提供继续发展的舞台,同时影响整个情节的叙事建构。

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讲述了主人公古斯塔夫·阿申巴赫作为一个十分循规蹈矩且享有世人赞誉的德国作家,在威尼斯对波兰小男孩塔齐奥的美貌产生无法自拔的迷恋,最后不小心染上瘟疫而病逝于威尼斯的故事。托马斯·曼利用存在的不同空间对小说进行了安排,并通过空间的转换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主人公从德国乡村到意大利的海岛,再到威尼斯。各个空间不仅将叙事联系起来,而且积极的使叙事成为可能。

自然景物作为自然空间系统的一部分,总会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老舍认为,“景物与人物的相关,是一种心理的解析。”[2]小说中通过空间在主体心中的印象,将死亡的意象引出,同时也将人物的内心状态展露。小说中大海总是“好似枯萎”、“黯淡无光”,天空是“灰沉沉的”、“幽暗的”;地平线是“黑压压的”;“空气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越来越稀薄”。小说带着此视野将景物呈现出来时,这些消极的主体意识都透着死亡的气息。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艺术家利用真实的环境作为主题的体现者,这时的环境不仅仅是背景与地点。”[3]威尼斯的海景的确为曼在威尼斯看到的所有的海景,但却均被打下了无生机的烙印。“此刻,天空、地面和海水还笼罩在黎明前一片阴沉沉、白蒙蒙的雾霭中,即将暗下去的一颗星星还在太空中若隐若现。”[4],“即将暗下去、若隐若现”的“星星”,暗示阿申巴赫生命的消逝。自然空间的景物不仅渲染了整个故事的氛围,还成为表现主题的重要叙事。

社会空间作为人们活动的场所是自然的空间,也是由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平台。一般来说,社会空间是自然的,是指人们生活的城市或所处的地理位置。但社会空间也是抽象的,是人在社交场所体现的非物质空间,如人的行为方式等。“在小说里,地域首先是一种地理位置上的自然因素,地域空间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文化空间,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正是这一点,使其成为小说格局的内在依据。”[5]小说通过从慕尼黑到威尼斯的城市空间转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困惑与政治局势,使城市空间成为时代背景叙事的一部分。小说的开篇“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几个月来阴云密布”、“又出现暴风雨的征兆”勾画出欧洲的社会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阿申巴赫沒有像其他人一样沉迷于当时繁荣的物质生活,而是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艺术。缺乏灵感时迫切地想去远方追求新奇事物,渴望达到忘我的境界,在抵达威尼斯后,主人公的理性意识逐渐瓦解,完全沉浸于对波兰少年美貌的醉心追求中。小说并不是在简单的描述威尼斯与慕尼黑的生活,而是将日常生活向有异于平常的生活方式转移的过程,把具体的现世生活转移到另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实现主人公走向死亡的转变。意大利作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发源地,德国的许多作家文人都曾去意大利寻找写作或艺术的灵感,如歌德、维兰德等。阿申巴赫在遭遇创作瓶颈时前往威尼斯寻求古典艺术。而此时的威尼斯艺术已出现衰退之势:“倾圮的墙头”、“污浊的空气”“曾一度盛开艺术之花”将主人公想要追求的古典主义美摧毁殆尽。“小说的地域空间规定了叙事在艺术上的审美的可能性空间,影响到作品的风格、情调,氛围感和风俗性等,也影响到人物性格的塑造。”[6]相比德国,意大利人文环境对深知古典文学艺术的阿申巴赫更有影响力。而托马斯·曼巧妙地利用地点的转变来刻画主人公的审美变化,凸显其狂热追逐美的过程中出现的精神危机,并引导其走向毁灭。

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理解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这个空间既是一个想象空间,因为举止的直接对象是他们的纯粹意向性关联物,这种关联物只能通过想象而呈现于我们眼前;同样,这个空间也是一个情绪空间。”[7]小说中的心理空间,实际上是阿申巴赫多年来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的个人主观表达。曼通过超出实体空间的梦境与幻象,将小说的空间从实体空间转换到心理空间如梦、内心独白、想象等,进一步的表现古斯塔夫的精神危机与逐渐走向死亡的缘由。“他看到了一幅景色,看到了热带地区烟雾弥漫天空下的一片沼泽,潮湿、丰饶而又阴森恐怖。这是一片古老的荒原,布满了岛屿、沼泽和淤泥冲积的河道。他感到内心因恐惧和神秘的渴望而颤动。”主人公在渴望旅行时产生的幻想,幻想中的“沼泽”阴森恐怖,“荒原”古老而布满岛屿和淤泥冲积的河道,各种幻象犹如地狱般的情形。“他感到内心因恐惧和神秘的渴望而颤动”,主人公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跃然纸上。托马斯·曼将主人公的心理与故事的情节杂糅在一起,制造出大量梦境空间,如古代的祭神仪式,仪式上的死水,信奉野蛮神,费德拉斯等来描述梦境中的死亡意象来呼应主题。

托马斯·曼曾说,他写阿申巴赫,就像是在谈论“自己逝去的朋友”[8]提笔前,他将故事的结局拟好,在线性叙事中描绘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死亡,同时利用空间在文中的表现力和画面感更突出死亡的叙事风格,赋予小说更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红楼梦〉的空间叙事》张世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老舍论创作》,胡洁青,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76页.

[3]《电影艺术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4]《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著,钱鸿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75页.

[5]《小说叙事学》徐岱著,商务印书馆,第291页.

[6]同上,第292页.

[7]同上,第297页.

[8]《托马斯·曼全集》第十二卷,费舍尔出版社,1960,第111页.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死亡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