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提升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

2017-03-31杜文峰

新媒体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期刊新媒体

杜文峰

摘 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快速崛起,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新媒体,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进而也逐渐衍生出一个新的名词,即媒介融合。面对媒介融合这一时代发展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期刊就必须与时俱进,做出一些适当的改革。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内涵做了简要分析,重点论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具体措施,希望有助于期刊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媒介素养;期刊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14-02

如今,我们已身处信息化时代,媒介素养也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期刊就必须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以推进刊物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其对期刊的良性发展直接起决定作用。迅猛发展的新兴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期刊环境。因而,期刊编辑只有科学认识媒体,对媒体特点和传播规律做到熟练掌握,方可更好地利用媒体来服务于期刊发展,促进刊物影响力的提升。

1 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内涵分析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其是立足于数字技术,利用电脑、电视、手机或其他它终端为载体,通过因特网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其将个人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打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1]。开放、互动与共享均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质,而这些特质也让传统媒体单向、受时空限制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囊括高参与度、强互动性、广传播面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素养,通常是指训练与实践而获得的技巧与能力,其同样也是指正确地判断与评估信息的意义与价值的能力[2]。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明确定义了媒介素养的内涵,也就是在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诸如选择、理解、评估、质疑以及创造、生产等能力具属于媒介素养的范畴。这一概念一出便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期刊编辑在甄别、选择、批判、评估以及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说,有两方面的要素构成了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第一是编辑对信息的理解与认知能力;第二是媒体信息反馈给期刊编辑,而编辑再对内容进行筛选,对媒介进行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详细来说,期刊编辑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感知媒体,即是指期刊编辑对媒体传播环境、传播效果、传播特点以及规律的认识,这对期刊编辑来说是新媒体环境下不可或缺的一项媒介素养。其次,是管理利用媒体。期刊编辑将媒体的传播规律与特点结合起来,判断、整合、评估媒体传递的信息,对媒介信息的价值与力量予以准确把握,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最后,是将媒体价值发挥出来。提高期刊编辑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好地借助媒体服务于本职工作是提高其媒介素养的根本途径。

2 期刊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具体措施

对期刊而言,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期刊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进一步提升期刊编辑素养,方可让期刊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而编辑要想发展,保证期刊质量,维护品牌良好的形象,就需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2.1 就互联网思维做进一步强化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对期刊编辑而言,具备互联网思维可帮助其清楚具体地看待媒介融合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一,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让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途径对提升期刊编辑媒介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可帮助期刊编辑在获取各种信息上更加方便快捷,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加快报道的速度,提高报道质量[3]。第二,尽量对网情民意进行搜集,并将其引入选题策划中,将群众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主要内容,解答群众的疑问,对社会舆论予以引领。再次在组稿选稿环节要对互联网予以充分利用,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而为了最佳的策划效果,就需要在稿件选择上尽量以质量上乘的佳作为主,坚持理性甄选。第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在发布环节尽可能做到多渠道、多终端与多形态,让受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2 树立受众意识,让受众需求得到满足

受众对媒体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深入,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转而由主动接收所取代,而这就需要期刊编辑树立起充分的受众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主动对受众的关注点进行预测,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第一时间将受众的新需求捕捉到。

期刊编辑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起期刊定位和受众的期待,并立足于受众群的需求制定编辑方针,向其传递所需的信息资源。比如新开特色栏目,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邀请一些受众熟悉的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他们的观点意见均以撰文的形式呈现,以此提高期刊水准,保障其内容质量。与此同时,还可将最新的内容及时发布于期刊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针对受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耐心倾听,让期刊在受众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3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即时性、碎片化与海量均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若无意外,突发事件首先都是经互联网快速传播扩散,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受众的注意,之后再逐渐受到群众热议。为此,期刊编辑在选题过程中,應坚持“走出去”的原则,通过新媒体的优势深入地了解受众最关注的内容是哪些,他们的需求是哪些,在此基础上确定期刊选题方向,相关策划与组稿工作在选题确定之后进行。

通常,邮件收发是传统期刊编辑在收稿、审稿工作上用到最多的一种方式,而编辑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往往决定了稿件是否被刊用。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话题,就需要期刊编辑的新闻敏感性要强,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挑选、整合以及组织内容上的能力,既要为受众充当指引,还要站在专业角度有效梳理与提炼受众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编辑还需要多次核实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刊发必须要建立在内容真实、准确的情况下。可适当引入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拉近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之互动更频繁。比如在内容编排上,便可充分借鉴微信、微博的方式,聚集近段时间民众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问题,又或是一些特别的言论和读者来信。

2.4 掌握数字化技能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各个媒介的不同便主要在内容要求上所表现出来,因而期刊编辑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便是数字化技能,尽可能达到“一专多能”[4]。对期刊编辑而言,之所以必须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在进行选题策划和约稿时,使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编辑办事效率的大幅提高;其次,期刊编辑必备的一项基本媒体素养便是做好新媒体技术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其中就包括所在期刊的App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等。

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音频、视频和文画等来展示信息内容,这种方式部件更加全面,也使受众在信息了解上更加清晰,体验更为立体。期刊能够利用视频、音频、电子期刊和动画等制作,在期刊上印制链接其内容的二维码,读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便可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阅读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当然,这也就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对涌现出来的新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等做到熟练运用,不论是视频制作、音频剪辑,还是动画创意均能够应用的得心应手,再将客户最喜欢的内容传递给他们时采取多媒体形式,以减少期刊编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让他们的交流互动更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详细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并提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的具体措施,旨在让期刊编辑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同时代发展保持一致,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不仅要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也要让期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传统期刊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也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就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予以积极改进,进而与时代同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何莹莹.媒介融合时代提升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路径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22):101-102.

[2]李佳芯.论媒介融合时代提升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途径[J].传播与版权,2016(4):64-65,68.

[3]乔瑞雪.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探析[J].中国报业,2012(2):66-67.

[4]王慧.提升新媒体时代下的期刊编辑媒介素养[J].公共论坛,2013(4):92.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期刊新媒体
期刊审稿进度表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