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与中医护理效果

2017-03-31朱碧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7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中医护理不良反应

朱碧华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

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入院患者均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加强患者中医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中医护理; 心理波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90 cas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5 to August 2016,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2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90 patients,the incidence rate of 22.22%, ranked in the top two were weight loss and hair loss, which accounted for 25.00% and 20.00%.After nursing, the SDS and SAS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occurred at a higher rate, strengthe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fluctuations,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C; Drug therapy; Adverse re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sychological fluct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engche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39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从而引起肝脏慢性炎症,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肝脏坏死、纤维化,严重者将会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威胁患者生命[1]。常规方法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主,是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降低复发率,但是该治疗方案病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2-3]。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护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献[4-5]报道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及中医护理效果,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56.37±4.27)岁;病程1~10年,平均(4.67±1.43)年。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57.02±4.32)岁;病程1~11年,平均(4.71±1.47)年。納入标准:(1)符合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2)均经过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3)本课题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慢性丙型肝炎纳入标准者;(2)合并精神障碍或药物禁忌证者;(3)合并由于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期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入院患者均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根据患者体重、耐受程度、年龄及基础疾病等皮下注射135 μg/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5),1次/周;口服10~15 mg/(kg·d)利巴韦林(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4692),连续治疗6个月(1个疗程)[6-7]。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相关治疗、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HCV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染,并且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心理波动较大,不免会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同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导致患者思虑过度,引起情绪的低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护理过程中善于采用中医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化疗,通过情志疏导及疾病宣传教育等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帮助患者梳理战胜疾病的信心[8]。(2)膳食护理: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尽可能让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提高机体免疫及临床效果[9]。同时,治疗时可以针对患者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辩证施护配合汤药进行调理,提高药效,促进患者恢复[10]。(3)不良反应护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包括:流感、骨髓抑制、脱发等。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体位、生化指标检查,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预见性处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1-12]。(4)药物护理: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病程相对较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一方面患者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需要承受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疼痛。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药物护理,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告知患者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药物类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该立即停止用药,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对于符合出院要求患者,护士应加强患者出院前的指导、干预,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不适随诊。(5)对症支持护理: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对症支持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尤其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经白细胞等指标,积极的中医对症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 (1)观察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情况,包括: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认知度越高[13];(3)心理状态:采用SDS及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心理波动越大[14-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构成比 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疾病认识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及SAS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及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为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威胁患者生命[16]。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主,属于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药物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17-18]。但是,由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近年来,中医护理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9]。本研究中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中医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病情及用药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从情志护理、膳食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等多角度对患者护理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情志护理能加强患者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发病前后心理波动情况,帮助患者梳理战胜疾病的信心;膳食护理则能帮助患者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干预,让患者尽可能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通过不良反应护理则能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见性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20]。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DS及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加强患者中医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值得推广應用。

参考文献

[1]张静,杜小萍,李小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818-1819.

[2]董慧琳,聂红明,陈逸云,等.陈建杰教授应用“伏邪理论”诊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1):54-55.

[3]陈洁真,池晓玲.中医防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不良情绪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55-157.

[4] Holland A E,Fiore J F,Bell E C,et al.Dyspnoea and comorbidity contribute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Respirology,2014,19(8):1215-1221.

[5]赵朋涛,池晓玲,李泽鹏,等.基于中医认知疗法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话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8):155-157.

[6]南月敏,郑欢伟,孙殿兴,等.慢性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1):23-26.

[7]朱红梅,孙宇航,彭智,等.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6):468-469.

[8]李明慧,张艳丽,张璐,等.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强化治疗疗效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5):374-378.

[9] Roberts J D,Wells G A,Le M M,et al.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for personalisation of antiplatelet treatment(RAPID GENE): a prospective,randomised,proof-of-concept trial[J].Lancet,2015,379(9827):1705.

[10]张大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15-416.

[11]谢青,郭斯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及其处理原则探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17-419.

[12]王桂良,何韵,王笑,等.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結合杂志,2014,23(9):919-920.

[13]郭力红,张岁,刘静,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08-2410.

[14]张晓红,洪春霞,许镇,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7):416-420.

[15]范井月,宋丹,邓燕妹,等.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82-84.

[16]代俊英.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78.

[17]陈红波,张永峰,王一凡,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50-52.

[18]吴桂香,张海燕,高清花,等.干扰素治疗丙肝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2-143.

[19]贺铮铮,李红霞.经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合并丙肝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1):87-89.

[20]艾书眉,刘志勇,李小梅,等.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区疼痛的护理[J].河北中医,2016,38(8):1250-1253.

(收稿日期:2017-01-19)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中医护理不良反应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